2011--2012语文试卷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338332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语文试卷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语文试卷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语文试卷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语文试卷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语文试卷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语文试卷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语文试卷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句子中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庄子曰:“请循其本。”(xn)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p)C.然胡不见我于王(xin) D.米粟非不多也(s)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非梧桐不止,非楝实不食。 B.蹴而就之,乞人不屑也。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3.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

2、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4.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2分)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5、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困于心衡于虑( ) 入则无法家拂士(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亲戚畔之( )7、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2分)

3、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8、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1) (2) (3) 二、阅读理解(5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929题(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

4、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9.解释加点的字词。(3分)(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2)子墨子起,再拜 ( )(3)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 )10.第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

5、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3分) 11.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2)请献十金。 13.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2分)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

6、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4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郭: 环: 委: 畔: 15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 。(均用原文填空)(2分16第三段开头的“故曰”二字在文章结构上起 作用。(2分)17文章中心论点侧重强调的是 。 (2分)18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分)(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

7、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2分)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

8、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贤者能勿丧耳( )此之谓失其本心( ) 21.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2分)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3.简答:“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1分)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1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9、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1分)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1分) 24.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2分)(四)人贵敢说“吾不如” 李隆汉“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10、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

11、;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25.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3分) 27.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 28.文中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29.阅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