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22364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忧、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视屏上的饮酒(其五)。 (投影)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齐读。 2回顾初中所学,初步了解作者。 师:本诗的作者

2、是谁? 生齐:陶渊明。 师:那么,你们对他的作品(语音强调)了解多少? 生1:他写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生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3:那是归园田居 生4:还有归去来兮辞 (全班大笑) 师:很机灵!那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生1:厌倦官场 生2:想隐居 生3:喜欢桃花源那样的生活 师:向往田园是吗? 生齐:是! 师:认识很统一啊!大家都没有忘记旧知识。陶渊明常在其诗文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自由、悠闲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归去来兮辞并序,这篇文章被后人视为其“告别官场的宣言书”。 (投影)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以上用时大约3分钟) 二、初读感知,形成印象 1初读

3、 师:请同学们齐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放声齐读) 师:声音很宏亮,但是有一个字音读错了。正文第二节第二句“载欣载奔”的“载”应读“zi”,是“一边?一边?”的意思。 (以上用时大约3分钟) 2反馈预习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对本文思想情感的看法,现在,我将同学们的看法做了归纳、整理,选取以下两类:(投影) 本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喜悦之情。 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有喜悦,也有忧愁。 现在,请同学 们就从以上两点中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理解,注意一定要结合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你们可以找看法相近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用时3分钟。) 三

4、、文本细读,体味情感 1讨论第一类看法 师:我们先讨论第一个观点:本文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喜悦之情。同意的,请说说依据,以及你的分析。 生1:我认为是。文章第三节里写到“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这明显在说自己常常和人聊聊天,种种地,弹弹琴,有的时候还出去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可逍遥了。 师:这里的“悦”“乐”“情话”“或?或”“棹”几个词该怎么解释?生1:“悦”和“乐”都是意动用法,“情话”是知心话,(师:这是什么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老师,还有什么词?我忘了。 (生笑) 师:不好意思,一下子念太多了。还

5、有“或?或”和“棹”。 生1:哦,“或?或”是“有时?有时”,“棹”是撑船 师:有“船”的意思吗?那么,后面的“舟”又该如何解释? 生1:那是“划”或者“撑”的意思,作动词了。 师:有纵情山水之乐。很好,还有吗?(板书:山水之乐) 生2:我觉得?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这几句也写出了作者在家时的悠闲自得。 师:(如上提问“引”“怡”“眄”“日”“策”几个词的解释以及用法,此处略。)有闲居之乐。还有新的发现吗?(板书:安居之乐)提示一下,本文 除了写自己耕种闲话、徜徉山水、闲居在家,还写了哪些事情?比如,第二节都在写闲居生活吗? 生3:

6、还写了刚到家的情景。 师:通过哪些句子表现?当时心情如何? 生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其中的“欣”字,表示高兴。 第2 / 6页 师:很好,这其中还有一个“奔”字,你们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吗? 生七嘴八舌:边笑边跑,有点变态! (全班爆笑) 师:你们不要 觉得这位同学说错了,想想,陶渊明这时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看到家却异常得如同一个孩童,可见他此时的心情不是简单用一个“高兴”可以形容的,那应该是? 生齐:欣喜若狂 师:对了!家里有什么会让他如此失态呢?文章中有说明吗? 生4:因为家里有“稚子” 生5:因为家里有酒喝:“有酒盈樽” 生6:因为家里有老

7、婆。 (生大笑) 师: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6:酒是他老婆倒的嘛。 师:非常好,你从文本中解读出了言外之意!家中有可爱的孩子、等候的仆人、知心的妻子,对陶渊明来说真可谓是享尽什么之乐?生齐:天伦之乐! (板书:天伦之乐) 生7:老师,我还想到一点,作者急着回家,还可以从第一节最后两句看出来:“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师:那么,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一个字最有表现力? 生7:“恨” 师:什么意思? 生7:遗憾。 师:要知道,那时的船只能走那么快,天刚亮是自然现象,正常情况没什么好遗憾的,作者说“恨”反映了怎样的心情?生齐:归心似箭。 (板书:归心似箭) 师小结: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

8、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陶渊明显然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文中有着“自斟自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快意;虽然也许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累,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尽享劳动之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纵情山水,从中获得了慰藉和快乐。(板书) 辞官归家 初抵家门 闲居在家 耕种闲话 纵情山水 归心似箭 欣喜若狂 天伦之乐、安居之乐 山水之乐 归隐之乐 2讨论第二类看法 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第二类看法,同意的,请说说依据,以及你的分析。 (无人举手,一片沉默) 师:没人敢说啊,还是都不同意这一观点?那我只好先请原来提出这一观点的XX

9、同学来说说你的思考。 第3 / 6页 XX同学:我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就是觉得文章最后一节的最后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里面透露出了天命思想,有种认命的味道。如果真的快乐无比,无忧无虑,那还有什么好认命的呢? (学生鼓掌) 师:如此有想法,还敢说说不出来?应当要相信自己!XX同学抓住了文 章的最后一节的结句来解读,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一般来说,文章的结尾与中心有深刻的关联。我们一同来看这两句。这其中的“聊”是什么意思? 生1:姑且、暂且 师: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2:有种无奈的感觉 师:为什么无奈? 生2:课文里写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想追求功名利禄,修仙成佛又没希望,就

10、只好种种地,写写诗,顺应自然。 (鼓掌) 师:分析的很到位。那其他同学能从他们的回答中得到什么启发吗? 生3:我觉得作者不是不想追求功名利禄,毕竟古代的读书人大都都想通过做官实现理想抱负,而且又有钱拿,又有酒喝? 师:不好意思,打断一下,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生3:在序言中,作者提到“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师:读得很细致,我们不能放过文中的序言部分。请继续。 生3:可是这官不好做。 师:此话怎讲? 生3:当时社会很注重身份。我记得陶渊明家父亲,还是祖父,还是外公(挠头,学生笑)还是什么的官也做的蛮大的,但是并不是贵族出身,所以,到了陶渊明时,他虽然有才华,也没能坐上什么大官,自然他的

11、志向也就无法实现了。 师:那你知道他有什么志向吗? 生3:不知道 (笑) 师:“大济苍生”。你在课后做了很多功课,能以作者的身世来分析文本。同学们要向他学习!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叫“知人论世”,即通过了解作者的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帮助解读文本。 生4:老师,(很急切)我不同意XXX的说法。陶渊明他就是不想做官了。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生4:你看,课文标题,还有第一、三节开头两次说“归去来兮”,就是在说“回去吧”,重复出现不就说明他不想做官,很想回家吗? 师:大家看呢? 生5: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师:我们要讲究证据,文中有吗? 生5:有,第一节“既自以心为形役” 师:“为”在这里怎么解释

12、,有什么用法?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 生5:“为”表示被动,内心被形体役使。 师:这里的“内心”和“形体”是指实际中的“心”与“身体”吗? 生5:应该是指志向和行为吧?(不确定) 师:什么行为? 第4 / 6页 生5:是做官吗? 师:正确。“心为行役”,即指志趣意愿被形体(为官的行为)役 使,做出了许多违心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陶渊明年轻时也曾有“大济苍生”的“猛志”,但是现实使他屡遭挫折,最终志向难酬。(简介陶渊明的出身、经历三入三出,此处略) (投影) ?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宋书?陶潜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

13、园田居(其一) ?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并序 所以,他一次次发出呼告“归去来兮”,以求从行动上、思想上真正归来。师:可见,作者真的还是有烦恼的。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透露出与“乐”不一样的情感? 生1:“倚南窗以寄傲”中的“傲”字。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情感? 生1:不知道 师:看来你只是抓住了瞬间的感觉是吗?那其他同学能说说看吗? 生2:因为“傲”就是“孤傲”,就是看不起别人。 师:是看不起别人,还是没人能理解? 生2:应该是没人能理解。 师:为什么没人能理解?他不是说“悦亲戚之情话”吗? 生3:但是他们都是农民,不懂他读书人的真正想法。 师:看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那他又为什么会有“孤傲”

14、的情怀呢? 生4:清高呗 (生笑) 师:说得好!还有吗? (沉默,不能回答) 师:提示一下,下文还写道“门虽设而常关”,这又暗示了什么? 生5:他在享受孤独。 师:“享受”这个词用得非常棒!“傲”字写出了中国文人的清高与孤寂,体现一定的道家思想;“常关”也直截了当地揭示了诗人的与世隔绝。但正是这种孤独使他独善其身,保持了本真,无怪乎苏轼如此评价: (投影)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 生6:那“引壶觞以自酌”中的“自酌”算不算表现了“享受孤独”? (这时,下课铃响了) 师:当然可以。这一句话既有着自由自在的悠闲,又有些许自斟自酌、无以为伴的孤独与苦闷。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正渐入佳境,分析是越来越精彩了,可惜时间不允许了。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像文中的五 个反问句,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乐琴书以消忧”“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加点字为重读)等等,课 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一下。 3总结 第5 / 6页 的确,我们从文章中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