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142951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农村地区(县、市级)特殊教育的思考和建议自从跨入特殊教育门坎以来,在我所接触过的一些农村地区(县、市级)特殊教育学校里,发现实施特殊教育的所有学校,除学校名称、教育教学对象以及使用手语和盲文教学外,其它方面与普通中、小学几无差异,教学内容也是以语、数科目为主导。有关我国教育改革的话题,从上世纪就开始讨论并就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的内容、模式、手段和考试程度的难易,等方面做过某些尝试性调整。但时至今天,谁也没有觉着当前的教育教学程式,与原来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有所改观的仅仅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手段有所跨越(如多媒体教学)。当然,教育改革是一个牵涉面宽泛(社会的、家庭的、以及教育系统的运

2、行机制和教育教学者本身修为)的系统工程,更没有一个既定且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所以,这些还是留待大家去探索和解决。笔者只是想从目前特殊教育、教学两个方面,谈谈一家之言,以供大家及同仁商榷。一、笔者对特殊教育目的的理解特殊教育的存在和发展,首先离不开这个“特”字。“特”在哪里?有兴趣看这篇文章的读者,都应该清楚。但为了后文的展开,还是不得不说明它“特”在什么地方,即特殊教育教学的对象(受众为智残、肢残、聋哑及失明人群)特殊。全世界有多少这类人,目前没有具体数字。但亚太地区据统计约有4亿人。而我国13亿人口中有6千万左右。兴办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意义和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基于人类终于知道对生命

3、的敬畏与尊重;其次,可以通过对这类人群的集中教育,分解、减轻组成社会的细胞(这类人群的家庭)的负担,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再则,通过相应的教育、训导,使之成年进入社会后,尽量理解、适应并遵守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道德行为准则、规范和法律秩序;然后,这类人群中也有不乏在某个方面,具有开发意义的天才潜能,可能通过学习与培训后,体现出其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最终,可以让他们经过教育、学习和体能康复训练后,能够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二、农村(县、市级)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以某特殊教育学校的常规教育和教学为例,笔者总体以为是“不切实际”、“轻重倒置”。实施教育教学的大部份工作者,也都有

4、种劳而无功、毫无成就的感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残疾少年儿童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除每周一与普通学校同样举行升国旗仪式外,其它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普通学校这方面的训导内容和时间上没什么差异。导致一些本来可通过教育和学习后,学生(体能、智能可以达到和接受)完全可以避免的某些不良言行,仍然存留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如打架、骂娘、口出秽言,不知尊重他人,衣着邋遢不整,吃不完的饭菜随处泼洒、不喜欢穿戴的衣、帽、鞋、袜到处乱扔,大、小便和洗刷后不关水龙头.上述现象,笔者把它罗列出来,目的是试图解析它难以在残疾孩子身上规避的原因。特殊教育正因为它的受众特殊,有很多不良言行的分辨及矫

5、正,拿在正常受教育者身上,也可能一、两次便能让人牢记或革除。但对于智力或身体器官有所缺陷的受众,笔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在这方面训导的时长安排上做点文章。2、对残疾少年儿童的常规教学。(1)关于课本。以笔者举例的学校所用“人教版”教材来看,教材虽在内容、编排顺序以及深度上,与普通学校使用的试用教材有所不同和降低难度外,其它也没突显出残疾学生适合(用)的特点;(2)关于课程、课量与课时的安排。表一:某普通学校四年级课程安排表期课程星节 次一二三四五1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2数学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课间操小白船筷子舞武术操英语律动筷子舞3美术音乐英语体育品社4美术地方体育音乐英语5体育科学品社习作校本6

6、劳动信息科学习作研究学习7大课间体育活动表二:某特殊教育学校四年级课程安排表期课程星节 次一二三四五六1升旗数学语文数学语文语文2数学数学语文数学语文语文课 间 操3数学自然微机语文律动美术4班会美术微机写字律动劳动午 休5语文语文社会社会品德数学6语文体育数学体育数学数学7课外活动大扫除从以上图表看(除职教科目外),它与普通学校的课程、课量与课时安排根本没有区别;(3)关于上课时间。每节课的时长为40分钟(对未成年的残疾孩子来讲,是一个漫长甚至痛苦的等待下课过程);三、分析与思考基于对特殊教育意义和目的地理解,依据受众群体的生理、心理特质,笔者认为,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 首先应考虑这个群体,

7、在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主流群体后, 如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秩序,以及拿什么技能生存的问题。有了这个先决的命题,如果我们还是单纯以抓语、数教学,为完成现有课本规定的常规性教学任务,为特殊教育教学的侧重点,那么我们的特殊教育,必然是“不切实际” 和“轻重倒置” 的。如此结论,也同样是有事实依据支撑的。还是以前面举例的学校已毕业的学生为例:该校自创办至今,约有百名初中段学生毕业(主要是盲、聋哑)进入社会后,除及少数通过亲属或朋友的帮扶引荐下,再经过自身的努力打拼,在正常行业谋到一席生存位置外,大多要不回归家庭做了“闲人”、要不被不良诱入歧途,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形成这种结局的原因,起码有三:一为所

8、学课本知识无论怎样都难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准,更谈不上以所学文化知识,在正常人群中脱颖而出;二为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意识比正常人要弱得多;三为职业技能很少能达到人力市场需求的标准(因为这些,都不是他们在校园里学习的重点)。那么,文化课、特别是语、数要不要学?这当然不言自明。要学。只是学到何种程度,在所开设科目中到底占什么比重。试想一下,正常人在走出学校步入各行各业后,又有多少人运用校园所学,成为了语、数方面的学者或数学家呢。特别是数学,可以说,进入社会角色分工后90%以上的人,除应用最基本的加、减、乘、除于日常生活外,其余稍有深度的数学内容,谁能说他应用过多少?相对智残生来说,它更难派上用场。

9、语文科目所学内容,较数学科目在社会环境中应用似要广泛,但具体教学到何种程度,同样值得探讨。纯文化科目,特别象语、数的教学,笔者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渗透在以上五点中进行。打个比方说,今天穿了几件衣服(3件)?它们是什么颜色(红色或绿色)?谁知道每件衣服的价钱(如外衣50元,内衣3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50+30)?衣服是谁做的(制衣工人)?用什么工具做的(缝纫机械)?这些问题,在老师指导训练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扣扣的时候,无处不包括适用的基本语、数知识,况且这种具体实物场景中的相机渗透传授方式,肯定比用粉笔只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学来得生动真实,效果当胜于那种纯理性的教学形式。有人可能质疑,这

10、种语、数程度够吗?笔者在动手写这篇文章前,与许多从事特殊教育的同仁讨论过这个问题。也与此类孩子的家长们交流过对教学方面的看法和意见。具体可归纳出以下几条:1、 特教老师的经验看法:(1)从语文角度。学生具备进行日常交流会话、发指意明确的短信、写出表意清楚的简短书信、会填写一般表格,如招聘登记表之类的语文能力,作为进入社会后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就够用了;(2)从数学角度。学生具备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计算能力用于日常生活也就完全够用了。特别需要指出的,以上两种基本能力的“够用了”, 并不包括智障学生。因为就举例学校(有大部份特校至今因种种原因,仍未招收智障生)目前所招智障生的现实情况证明,智障

11、生确难达到两个“够用了” 的程度。2、 残疾孩子家长们的意见:(3)从语、数两科的文角度。盲生与聋哑生的家长,都比较认同特教老师的意见;而智障生的家长们,对其孩子这两方面就更没有过高奢望。他们只要求孩子语文(言)能说清例如吃饭、睡觉、上学、回家,知道自己姓什名谁、家庭地址、父母名称;数学方面能认称、能认识钱的面值就很满足。虽然施教者不能只以满足家长(希望)的标准为标准。但笔者通过与许多一线特校教师的交谈,他(她)们都坦诚的、直面事实的表示,如果大部份特校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达到上面的标准,对学生来说,应属相当不错的成绩。对施教者而言,应属颇有成就。四、建议经过几年的观察、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学,应该依照下列顺序侧重(完全有必要作为必修科目开设)展开:1、体能康复(身体、心理) 的训练;2、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盲生和智障生)的反复强化训练;3、遵循日常行为规范能力的反复强化训练;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防范能力训练;5、运用艺术教育(特别是盲生和聋哑生)薰陶心智;6、有选择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只有把教育教学的重点,由目前的纯文化课,转型为前面所排列的内容上去,笔者认为“特校”才是真正的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的人”的真正培养和教育。才能逐步达成实现特殊教育的目的。2010.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