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07182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目 录总 则1第一部分 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3第一章 城市性质与职能3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3第三章 城市发展总体策略4第四章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第二部分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6第五章 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6第一节 重要空间要素管制6第二节 建设限制性分区7第六章 城镇体系8第一节 总体功能区划8第二节 体系结构8第三节 建设指引11第七章 产业发展12第八章 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13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15第十章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17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18第十二章 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19第一节 公共安全19第二节 灾后重建21第十三章 市政

2、基础设施21第一节 水资源利用21第二节 给水工程22第三节 排水工程22第四节 电力工程23第五节 通信工程24第六节 燃气工程24第七节 环卫工程25第八节 能源发展26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规划26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26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29第十六章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32第十七章 中心城区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34第十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4第十九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37第二十章 中心城区景观系统38第二十一章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39第二十二章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41第一节 环境保护41第二节 给水工程42第三节 排水工程42第四节 电力工程43第五节 通信工程4

3、3第六节 燃气工程44第七节 环卫工程44第二十三章 规划实施措施45附 则46附 表47附表1:城市发展指标体系47附表2: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48附表3: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48附表4:城市总体规划现状用地汇总表49附表5: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49附表6: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用地汇总表(2020年)49附表7: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50附表8:中心城区高、快速路一览表50附表9:中心城区结构性主干路一览表51附表10: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一览表52I总 则第1条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4、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第2条 指导思想与原则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成都和谐社会的能力。1贯彻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2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3贯彻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第3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4.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5.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6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7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5、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20年,其中:1近期:2011年2015年2远期:2016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第5条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等9区,双流、郫县2县以及新津县普兴、金华两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3753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1市域包括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9区,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4市(县级市)和双流、郫县、金堂、大邑、

6、蒲江、新津6县,面积为12121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范围划定为绕城高速以内(含道路外侧500米绿化带),及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绕城高速以外行政辖区以及高新南区大源组团范围,面积约630平方公里。第7条 本规划是成都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8条 文本条文中的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条文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9条 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

7、一部分 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第一章 城市性质与职能第10条 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主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11条 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物流和商贸中心3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第12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动力,以创建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

8、代特大中心城市为途径,努力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成都,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第13条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目标,提出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见附表1)。分为约束性、引导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三章 城市发展总体策略第14条 区域协调策略发展成渝经济区,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成都、重庆为核心,沿江、沿线发展的空间布局,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

9、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以成都为中心,推进成德绵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大力促进成德绵、成眉乐、成资遂、成雅、成阿等区域合作,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第15条 城乡统筹策略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新城为重点,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农村现代化。全面统筹城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村级公共服务和社

10、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基础工程;实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市场体制六个一体化。第16条 生态优先策略发挥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屏障的作用,保护“山、水、田、林”生态本底,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实现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第17条 空间优化策略构建城乡一体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空间格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城、镇、村之间以田园隔离,防止连片发展,采用集约化建设方式,形成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形态由摊大饼

11、式向组团式转变。中心城区与新城职能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第18条 产业转型策略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支柱产业,以市域战略功能区为载体,加快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地。第19条 枢纽强化策略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为重点,以综合枢纽建设为关键,以城乡一体化路网体系为支撑,加快构建以成都为中心、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西部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和国际性枢纽机场。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打造物

12、流枢纽。第20条 文化引领策略重点保护展现成都文化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输出以休闲为特征的熊猫、饮食、三国、古蜀等本土文化;加快培育以创新、科技和活力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区域,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基地的形成,塑造代表成都个性特征的空间环境和风貌景观。第四章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第21条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充分发挥成都在四川省省域发展中的极核作用,大力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人口向新城和重点镇集聚。近期2015年总人口约16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123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4%。远期2020年总人口约200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162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81%。第22条 中心

13、城区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控制调整城市结构,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控制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改善居住环境,保障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在现状基础上略有提高。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中心区人口向边缘片区、新城和重点镇疏解,建立居住与就业相平衡的城镇发展模式。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6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0平方米。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6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0平方米。考虑到人口流动性和人口发展的不确定性,城市基础设施配置按800万人校核。第23条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1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城镇用

14、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建立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控机制,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城镇建设用地的投放与城市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第二部分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五章 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第一节 重要空间要素管制第24条 控制目标划定资源和环境控制区域,切实保护具有国家性、公共性和唯一性的自然资源,构建城乡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城乡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25条 风景名胜区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朝阳湖风景名胜区、黄龙溪风景名胜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云顶石城风景名胜

15、区。2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护。第26条 自然保护区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白水河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依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护。第27条 森林公园1国家森林公园4处: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白水河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2处:鸡冠山森林公园、白鹿森林公园。2依据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护。第28条 地质公园1国家地质公园1处:彭州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2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护。第29条 河湖湿地保护区1保护河湖湿地,包括河流、湖泊、塘库和湿地等(以河流水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