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亮的诗小学池州翠微亭.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015472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描写月亮的诗小学池州翠微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描写月亮的诗小学池州翠微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描写月亮的诗小学池州翠微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描写月亮的诗小学池州翠微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描写月亮的诗小学池州翠微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描写月亮的诗小学池州翠微亭.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描写月亮的诗:池州翠微亭好水好山看缺乏,马蹄催趁月明归。解释选自宋诗选。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朝爱国将领。这首诗表达了喜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深厚感情,表达了马背赋诗的特点。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经年:常年。征衣:军装。特特:特地。寻芳:游春看花。翠微:指翠微亭。看缺乏:看不够。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督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译文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查找美景。好山好水还没有观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赏析“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

2、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筑的。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喜爱之情。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急的军旅生活。诗人参军后,始终过着紧急的军事生活,特殊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宏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急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常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非常紧急,那就根本没有时

3、间、没有心思去闲适地巡游和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时机。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珍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时机,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诗人杜牧在这里建筑的翠微亭,心里怎能不开心、不兴奋呢?“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殊、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妙的风光。“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

4、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顾;两句相互协作,表现出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宏伟气势。两句形成了波澜和比照,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那么,这次出游毕竟如何?诗人看到了些什么风光呢?“好山好水看缺乏,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风光作详细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山好水”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美丽的风光用最一般、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

5、的赞美。同时,又用“看缺乏”传达自己对“好山好水”的宠爱、依恋和观赏。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美的山河所沉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落,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顾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沉醉中糊涂过来的情态,准确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缺乏”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无限喜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勇敢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行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喜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奇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详细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构造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补充:由于岳飞被陷害,此诗原来署名是韩世忠,韩世忠和岳飞是生前好友,当时未干署名岳飞。因此,后人推想这是岳飞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