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550906478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1) 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景德镇教研所: 曾前明 一、 亲子关系的含义和意义所谓亲子关系, 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 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家庭生活和孩子的学习, 对孩子性格的形成 , 品质的培养, 意志的磨练, 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 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亲子关系的典型类型:、 权威型( 或专制型) :【典型案例】 妈妈太专制, 女儿想换妈孙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 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安排女儿悦悦一每天的行程, 周末悦悦也睡不成懒觉, 有6个培训班等着她。面对妈妈的专制, 上小学三年级的悦悦变得叛逆

2、起来: 妈妈越不让干什么, 她偏偏干什么。 不仅画浓妆、 穿名牌, 还和一个初中生谈起了 恋爱。 悦悦还经常对爸爸念叨: “给我换个妈妈吧。 ”孙女士作为全职妈妈, 生活的重心集中于家庭和孩子, 她感觉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这类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自 己对孩子具有绝对的权力, 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都需要她严格把关。 孩子如不顺从, 她们就会大发雷霆直至孩子屈服。 这样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服从、 依赖母亲, 丧失自 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么反抗, 对母亲产生敌意。 、 溺爱型:【典型案例】 1 7岁少年还和妈睡一起小泽是一名高一的学生, 在别人眼中, 他已经是个

3、大小伙子了 , 但在母亲孟女士眼中, 他永远都需要她的呵护。虽 然小泽已经17岁了 , 但晚上依然和妈妈睡在一个房间,并且连洗澡、 穿衣、 脱衣也由妈妈代劳, 甚至小泽在厕所小便的时候, 妈妈也不允许他关门。父母包办了 本应是孩子完成很多 事情。 无条件地、 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甚至于无理要求, 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样会使孩子变得依赖强、 无主见、 不抗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以自 我为中心、 生活无序、 无法承担责任、 容易大吵大闹、 性格孤僻。 、 粗暴型【典型案例】 “最倒霉的事就是生了 你”上小学二年级的秀秀是一个过分乖巧的女孩, 在家里,没有妈妈的允许, 她不敢随便出门;

4、 在餐桌上, 看到好吃的菜, 也要看妈妈的脸色才敢吃; 放学后, 如果老师拖堂,她会因害怕无法按时回家而焦虑不安一次, 秀秀考试成绩不理想, 妈妈把她拖进了 小屋, 从下午四点一直教训她到晚上八点, 还对秀秀说, “这一辈子最倒霉的事就是生了 你” 。秀秀妈是个典型的粗暴型母亲, 这类母亲多 有完美主义倾向, 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 , 将来出人头地。 这类母亲还缺乏平等思维, 认为自 己对孩子可以随意打骂。 这样的教育方式下, 一类孩子会把自 己的不满情绪向外释放, 变得乖戾、 对他人充满仇恨、 有暴力倾向; 另 一类孩子会把这种不满情绪压向内 心世界, 从而变得自 卑、 自 闭, 甚至产生内

5、疚和罪恶感。 、 冷漠型【典型案例】“我和妈妈比陌生人还陌生”晶晶上五年级了 , 但几乎没和妈妈说过一句心里话,母女俩独处时, 彼此比陌生人还陌生。 “我多 想妈妈高兴了 就亲亲我, 抱抱我。 ”变得自 闭, 缺乏自 信, 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 难以交上朋友。因为和妈妈关系不好, 晶晶郭女士是典型的冷漠型母亲, 她不关心孩子, 在孩子心中不像母亲, 更像一个“路人甲” 。 这类母亲一般幼年时期缺乏亲情和关注, 像郭女士就是年幼时一直被家人视为“赔钱货” 而受到忽视, 在她有了 女儿后, 她只能复制当年父母的做法。 冷漠的母亲, 会导致孩子形成冷漠、 消极、 孤僻的个性。 、 民主型:【典型案例

6、】 家里的决定会征求女儿意见姜女士在女儿很小的时候, 就没把她当成孩子看待, 遇到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做出决定时, 姜女士都会征求女儿的意见, 即使女儿的意见很幼稚, 很不现实, 姜女士也从未有过嘲笑或发怒, 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让女儿提出意见, 并且允许女儿与她争论。我们更多 提倡建立民主型亲子关系, 即避免对孩子行为过度干涉, 又不至于在爱的名义下禁锢孩子的心灵, 而是在合理的范畴内 让孩子自 由发展。没有绝对完美的亲子相处模式, 但在有利于孩子成长方面, 这种朋友式的相处模式是最健康的。 很多 家长说自 己明白 要和孩子做朋友, 但总是做不到, 这可能与家长本身成长过程的家庭模式有关。 【

7、参与探讨】在一个闷热的下午, 她浑身是汗地骑着自 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 女儿坐在她的车后, 向她讲着在班里与同学闹别扭的事, 劳累疲惫、 心里正烦的她毫无反应地听着。渐渐地, 女儿的声音弱了 下来。 突然, 她小声说: “妈妈,我差点儿忘了 , 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 ” 曹女士不耐烦地说:“早干嘛去了 , 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 ” 谁知当她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 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自 己跳下车, 恨恨地说: “不买了 , 回家! ” 说完, 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一进家门, 曹女士就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她说: “妈妈, 你知道吗, 我们小

8、孩儿也很可怜! ” 曹女士一下子愣住了 , 像遭到重重的一击。 女儿的小脸通红, 哽咽着: “妈妈, 你们大人心烦的时候, 可以对我们小孩儿发火; 我们小孩儿心烦的时候, 找谁发火呢? 你知不知道, 我们有时也很难受”孩子的话使曹女士的内 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阅读文章, 思考曹女士的做法对孩子的伤害. 如果让你继续以下的故事, 你将如何开展? 痛定思痛, 醒悟之后的感悟与行为(续写故事, 比较与体验)曹女士说, 我们曾经也是孩子, 也曾因为父母拒绝了 我们的正当要求,因 为一次误解而遭斥责这种伤害往往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 有时甚至会伴随我们一生。 今天, 做了 母亲的我, 却因为工作、 生活

9、的压力和烦恼而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承受能力。“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 , 这句话使曹女士猛醒, 她知道, 自 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 孩子幼小的心灵。 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 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沟通、 繁重的学习 压力他们太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 许多家长常常忽视了 这一点, 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 只看重每次考试的分数,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所以, 许多 的孩子便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又怎么不会和父母产生代沟, 又怎么不会心生隔膜呢?从这以后, 曹女士就开始有意识地给自 己的心灵留出一块空间, 让它去盛纳孩子的

10、喜怒哀乐。 她知道不仅应该在学习 和生活上关心孩子, 更应该悉心去体味孩子那一颗渴望得到理解的心。从此, 她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 代沟这堵墙在她们的身上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处于生理发育高峰的青春期, 心理面临着许多 矛盾。、 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很多 家长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 越大越难管? 不再会乖巧地陪父母吃饭或逛商场, 高中阶段的孩子遇到问题倾向于和同 学、 朋友交流, 和父母交流趋于减少, 因而常会产生代沟问题。 同样也常会听到孩子这样的抱怨, “我和父母有代沟, 他们整天只关心我的吃穿、 学习 , 却一点儿也不关

11、心我的想法和情趣。 不许看电视、 上网, 不许和同学出去玩, 不许和异性同学, 甚至同学打电话, 写信给我, 和他们实在没话可讲” 。 他们反对父母过多 的干涉个人的问题, 希望有一定的自 由, 独立性增强, 闭锁性增加。 、 学习 压力增大, 易产生焦虑情绪。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 在课业学习 中, 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 面临着学习 方法和学习思维的转换 。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 经过了 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 他们在自 己的内 心里都保持着自 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 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 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

12、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 然而, 到了 新的环境,强强相遇, 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老师们关注的目 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 自 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 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 己不如其他同学, 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 觉得自 己不行了 , 产生出一种学习 的焦虑。 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 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学习 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 更加焦虑, 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 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 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 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 卑的心理阴影中。 、 情感反应强烈。 高中阶段仍处于理想主义阶段,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期待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因 此,

13、 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 从而影响其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由于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还带有片 面性, 所以其思想认识上易出现偏颇。 生理上的剧烈变化, 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 , 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 甚至不理智 。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男女关系常常困扰他们。 沟通交流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 容, 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走进孩子的内 世界的关键是有效的沟通。 但有效的沟通并非易事。 如何做?1、 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希望与父母沟通与交流, 但不平等的沟通, 孩子必然会抵触, 关闭自 己的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平等看待, 沟通交流就比较容易进行。 实际上,心门。四、

14、 沟通交流和谐亲子关系根本亲子沟通是难还是易? 2、 善于倾听是沟通的关键一步。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有一双善听的耳朵, 仔细地聆听孩子的心声是避免出现沟通的灵丹妙药。另 外,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绪, 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 在日 常生活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 都要需要通过沟通来宣泄。 3、 理解孩子、 信任孩子、 赏识孩子。中学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了 解自 己的思想动态、 兴趣爱好、 喜怒哀乐、 从而理解、 支持他的选择和追求。父母大都能喜欢自 己的孩子, 但不一定信任自 己的孩子。 赞美孩子犹如温暖的阳光, 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 “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 做父母的都应眼含热泪地欣赏他、 拥抱他、 鼓励他、 赞美他。 ”认同 和赏识有一种无穷的力量, 催人奋进。 五、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技巧1、 不当“法官” , 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 问题, 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 , 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 心世界丰富多 彩,父母要积极影响与教育孩子, 不了 解其内 心世界便无从谈起。 而了 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 尊, 维护其权利, 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 对待自 己的当事人一样, 了 解其内 心需求, 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