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866023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朝阳小学 曹芳宁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师:前不久,学校对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体检,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称了小朋友的体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知道)那你知道我们班谁最重、谁最轻,分别是几千克吗?(教师把体重板书出来:2千克、19千克)教师指名几个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猜体重,也把所猜的体重记录在黑板上。师:那老师想了解

2、我们班的同学都在几千克左右,比较重的有几人,比较轻的有几人?你们有什么办法?生:画正字。师;你说的“画正字”是什么意思呢?生:统计。师;我懂你的意思了,(指着黑板上板书的几个体重)就是要统计出32千克有几人,19千克有几人,是吗?那我们就按你的意思来统计一下,21千克的有几个小朋友,请举手。(教师数一数,记录人数)那25千克、32千克、40千克、26千克分别有几人呢?(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统计)师:我这样统计完了么?为什么?生:没有统计完。因为我们班同学的体重不只这一些。师:那怎么办呢?生:一千克一千克的统计。师:那我这样一千克一千克统计下去,能直接知道大部分小朋友体重在几千克左右吗?师;那你能不

3、能想个更好的办法呢?小组讨论一下。生:把几个比较接近的体重组成一组,再统计出这一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老师拿出表格)二(4)班学生体重统计表体千(千克)21以下21-2526-3031-3536-4040以上人数(人)师:你们看得懂这张表格吗?师:那我们看一下刚才统计的一些小朋友的体重各属于哪一栏呢?你的体重属于哪一栏,你知道吗?指名说说。师:好,都清楚了,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统计一下人数。当老师统计到有你的体重这栏时,你就把手举起来,下面我们拿出练习纸一起来统计一下。(师点人数,小朋友记录,一起合作完成统计表)二(4)班学生体重统计表体千(千克)21以下21-252

4、6-3031-3536-4040以上人数(人)11327441师:小朋友真是了不起,统计表已经完成了,那我们现在可以怎样验证刚才统计的数据是否正确呢?(加起来的总数是否等于全班人数)师;现在你觉得用这种统计的方法和前面黑板上小朋友的方法比,哪一种比较好?好在哪里?生;现在的统计方法好,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班里同学的体重大部分在几千克到几千克之间,也知道了班里比较重的小朋友有几人,比较轻的有几人了。(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的体重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分段统计的需求,从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分段统计的好处)

5、第二环节:主体参与,活动体验一、复式统计表的形成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班的体重整体情况,你们想不想和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比一比呢?(想)师:老师上课前用同样的标准也统计了二(5)班小朋友的体重(投影表格)。二(5)班学生体重统计表体千(千克)21以下21-2526-3031-3536-4040以上人数(人)11517935师:(将两张统计表放在一起)那请小朋友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21-25千克范围内,二(5)班比我们班多2人。生:我发现26-30千克范围内,我们班比二(5)班多10人。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我是对齐看的。师:刚才老师在五班画了一张表、四班也画了一张表,用两张统

6、计表来进行比较的。那如果比较7个班,老师就要画7张表格,你们觉得麻烦吗?(麻烦)其实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也可以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办法吗?让多个学生到投影前演示(学生慢慢地把两张表格靠近,并把重复的部分折掉,逐渐形成了复式统计表)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这种方法(动画演示:两张表格慢慢合成一张表格)。二(5)班学生体重统计表体千(千克)21以下21-2526-3031-3536-4040以上人数(人)11327441人数(人)11517935师;你觉得这张表格好在哪啊?(比较起来方便了)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了一张新的统计表。现在合并后你觉得还存在什么问题吗?(学生小组讨论)反馈

7、、交流:表格的名称不对;没有班级;第一格里写“体重”也是不妥的。师生共同完善统计表。(课件演示改正班级、名称)师:还有吗?教师引导:课件中蓝色部分表示什么?(班级)黄色部分表示什么?(体重)中间部分表示什么?(人数)这张表格包含了几个方面?看来我们有必要把这个表头改一下。师:所以我们把这个表头分成了三个部分(课件演示体重,班级,人数)。在不断地修改下,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出来了。二(4)、二(5)班学生体重统计表21以下21-2526-3031-3536-4040以上二(4)班11327441二(5)班11517935师:像我们这样两个班级统计在一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有什

8、么好处?(设计意图:“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里创造了矛盾冲突的情境,让学生觉得用单式统计表来比较几个班的体重情况太麻烦了,从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出示复式统计表,而是让学生慢慢地去尝试,在学生的不断努力下,渐渐形成了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发现了新的概念和方法,还使学生明白了复式统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复式统计的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二、解读信息1、师:你看得懂这张表吗?你知道了什么?生:二(4)班31-35千克的有4人。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横着竖着)2、老师点表格中的一个

9、数,你知道这个数代表的意思吗?(举三个数)3、根据统计解决问题:(1)在2125千克范围内,二(4)班和二(5)班一共有几人?(2)在3135千克范围内,二(4)班比二(5)班少几人?(设计意图:刚刚接触复式统计表,有的学生也许还不会看这张表。这里通过让学生说说表格里某一个数代表的意思及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了复式统计表的解读方法,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复式统计表的好处)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应用践行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本班的体重情况,你还想知道什么吗?(出示表格)师:你们看,这张统计表是在统计什么内容。二(4)班学生去年、今年体重统计表120以下120-125126-130131-135136

10、以上去年628124今年2132510师;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让多个学生说说)生:一年级时111-120厘米的有28人,到了二年级只有13人。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课件演示在原来统计表上又增加一栏“明年”)师:那当你们三年级的时候,你觉得表格里的数据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说一说,并说说理由)二(4)班学生去年、今年、明年身高调查表120以下120-125126-130131-135136以上去年628124今年2132510明年(设计意图:这个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信息解读,也使学生在对一下年做出合理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第四环节:课堂总结,评价提高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