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865029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1s时,物体不受摩擦力B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NC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断增大D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2、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 D焦耳定律3、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

2、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与提升B相比,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提升A的过程()A额外功较小 B额外功较大 C总功较小 D总功较大4、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5、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

3、出的结论是()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6、如图,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UABUBC IABIBC BUABUBC IABIBCCUABUBC IABIBC DUABUBC IABIBC7、下列物体重力约为1N的是()A一枚大头针 B两个鸡蛋 C一头奶牛D一个篮球8、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M、N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

4、示,两容器内液面相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小球所受浮力FMFNB两种液体的密度甲F乙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L1两端电压为2VBL1两端电压为4VCL2两端电压为4VDL1和L2两端电压之和为6V10、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1、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若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问左移动时,灯泡变亮则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AM接A,N接DBM接B,N接CCM接A,N接BDM接C,N接D12、

5、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1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14、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斜射进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观察到容器底部有一个光斑O,有可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操作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向右平移激光笔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增大入射角15、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

6、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了_现象 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现象2、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80

7、km/h,合_m/s3、只将一个“220V 800W”的电暖气接入示数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所在的电路中,正常工作5h,消耗电能_kWh,此时电能表示数变为_4、电阻R1=12,R2=4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1:U2=_,电流之比Il:I2=_,功率之比P1:P2=_5、在热机的四个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冲程汽油机工作时要产生大量的热,通常采用水循环将热带走,这是利用水_的特性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如图所示,分别作出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2、如图所示,凸透镜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即: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 请作出通过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以

8、及折射入水后的光线(方向大致符合物理规律即可)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支点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_对平衡的影响(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m(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

9、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

10、是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图所示,是使用汽车从湖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设t=0 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绳重和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1)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拉重物的功率

11、;(2)圆柱形重物的密度;(3)水对湖底的压强(整个过程中,湖水深度不变)2、某型号电热水壶有加热、保温和干烧断电功能,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S1是壶底温控开关,通常闭合,当壶底发热盘温度达到120自动断开,S2是壶壁温控开关,闭合时对水加热,断开时对水保温。已知电热水壶保温功率为55W,电阻丝R2的电阻为836。求:(1)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2)电热水壶的加热功率。(3)若水烧开后,S2没有自动断开,当壶里的水烧干瞬间,发热盘的温度为110,已知发热盘质量为0.44kg,比热容为0.5103J/(kg),不计热量损失,经过多长时间S1才会断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

12、共30分)1、D2、A3、D4、C5、C6、A7、B8、D9、ACD10、B11、A12、D13、D14、B15、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液化 汽化2、车厢(车内物体) 503、4 036604、1:1 1:3 1:3 41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B和C互相排斥,则B_(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者“不带电),A和C互相_【答案】带正电 吸引4、带正电 吸引5、压缩 比热容大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2、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右 水平 力臂 自重 0.15 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 能 等于2、v=s/t 刻度尺 秒表 便于计时 0.18 0.225 变速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700W;(2)8103kg/m3;(3)1.2105Pa2、(1)0.25A;(2)1100W;(3)2s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