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86533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义礼智我固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义礼智我固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义礼智我固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2、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二、关于“性善论”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岀“

2、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岀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辞让,就是推让、谦让。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端,就是发端。(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一一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

3、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岀一两个呢?(学生例举汶川大地震的例子)(此例由老师讲解,“四端”例子由学生自行讨论交流,老师给予指导、总结)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岀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总结句: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

4、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自己留在最后。坐车不为老人让座。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岀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刚才大家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讨论激烈,可见对此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是

5、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2、如何使“发端成熟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孟子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够,还需要“扩而充之”。“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的基本素质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如果“为,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

6、聚成大江大河);如果“不为”,就如最好的五谷种子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成熟的。这话说得太奇妙了,人的天性中固然都有仁的发端,然而必须使它成熟。这种施压成熟的功夫,就是“扩而充之。三、合作探究孟子说:“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如何理解?讨论、明确提示:仁爱之心,是人本身固有的,只有想不想保住它的问题,没有能不能拥有它的顾虑。关键看能不能坚持去行仁义之事,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他拿着,不让他辛劳。这样做对每个有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却可以成就一种美德,是自己固有的仁义礼智发端成长并趋向成熟。四、拓展延伸“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们教化人心,使泱泱中华成为礼仪之邦。但在现代社会中,有的人认为这些美德过时了,落伍了,无用了。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段文字,对此现象进行评论。五、小结反思:学习知识总是容易的,要学习文本的思想并且能结合当下来发展运用确实难的,所以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面还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