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847023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灯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灯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光》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灯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2 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3 学习本课生字词。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

2、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 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 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2 灯光引起了作者一件什么事的回忆?3 课文几次写到“灯光”?是怎样写的?点评:这篇课文以课题“灯光”为线索,可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边读边思考,使他们很快明确了文章的思路,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为具体理

3、解课文内容做好有力的铺垫。二、 围绕“灯光”,深切领悟;引导想象,丰富内容1 在描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时,赋予灯光以感情色彩。“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灯光强烈的感情色彩,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让学生理解这“灯光”起到两层意义:以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触动作者往事的回忆;从动人的往事中对比广场灯光让学生思考:这灯光为什么令“我”感到光明和温暖?通过朗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漫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天安门广场,在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心头感到十分温暖。这种感情、感觉是有情激发的想象,包含着对人的精

4、神、价值的评赞这“光明”和“温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2 课文第二大段是作者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件往事,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中心,这里可围绕“灯光”这一线索提问,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展开想象,丰富任务的内涵: 郝副营长在战斗的间隙,为什么借火柴的亮光,深情地注视书上一幅插图?他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对未来憧憬些什么? 体会郝副营长说的话:“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体会“多好啊!”的含义,深切体会一个革命先辈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5、。3 在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联系的危急时刻,战士们靠什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郝副营长为什么用火柴点燃了那本心爱的书,他当时怎样想的?他为什么那样做?体现了他什么精神?4 理解“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点评:以上设计,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当时这样做的想法,这样做了之后的意义,深刻体会郝副营长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立体化、形象化,更便于学生理解,更能感化熏陶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三、 提炼中心,悟情明理1 郝副营长的美好愿望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实现?是怎样实现的?2 如果你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及万家灯火时会想到什么?启示

6、学生:从此你看到都市的夜景,璀璨的灯光时,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的时候会想起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光明”、“温暖”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靠千千万万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不仅要缅怀先烈,并要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一定刻苦学习,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点评:第一步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层次,第二步对课文内容深切理解,此时学生已入情入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中心,与生活相联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体现了教育即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不是空泛的说教。四、 拓展延伸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足迹”的故事会。点评:举一反三,通过活动不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决心,而且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