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82849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战使文论呈现出三种状态:革命化、精神分裂、形式主义。20世纪西方文论,以五月风暴为标志,进入后现代时期。后现代文论的重心是意识形态批判。20世纪西方文坛,号称是“文学理论批评的时代”,主要由哲学文论、文学理论批评、创作经验谈三大部分组成。哲学文论、创作谈属于西方文论史的传统项目。20世纪文论突出的特点是:文学理论批评在独立、自律、自成系统方面取得成功。20世纪西方文论理论经历了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文论机器在苏联、东欧和波兰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女性主义的文化诗学是西方文论史上最为独特的景观。20世纪下半叶的文化诗学,以意

2、识形态为轴心。20世纪文论的四大系统:作者作品读者世界系统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分析哲学运动、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形成语言学文论的三大来源,标志着20世纪文论的三次重大转折。20世纪西方文论在其自身展开的四个方面总体形态、评论家、评论文本、影响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20世纪西方文论:1属于一种思想领域2具有明显的文化创造性3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20世纪西方文论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集中体现在三大转折上:1.从文学言论向文学理论的转折,使文学学或文艺学从哲学和创作言论中走了出来,自立门户,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话语体系和科学形态;2.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有了自己的结构规模、名牌作品、广泛的社会

3、、文化和意识形态效应;3.实现了从一般专门知识话语向边缘的学科诉诸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转折,取得相应发言权和地位。作者系统表现主义诗学来自于欧洲浪漫主义克罗齐是浪漫主义诗学的集大成者。克罗齐的直觉表现学说,是他整个心灵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他最具个体的文学论。直觉是起点,属于较低的层次,可以不依赖概念而生存,是艺术的生长点。克罗齐把艺术分为四个阶段:诸印象、表现、快感的陪伴、由审美事实到物理现象的翻译。克罗齐的评论方法:剥离方法批判方法历史方法语言学境界象征主义(保尔*瓦雷里):20世纪西方文论最重要四国:法美德苏俄象征首先是指完整的主体意识。象征的精神本体论包括定位论纯洁论真实论。象征主义文论的

4、精神本体论的衍生心灵过程论。抽象思维和纯诗:1要求诗人兼做一个逻辑学家和思想家2把哲学与诗统一起来3.希望诗人把自己奉献给无限的精神世界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交融与和谐通感批评:广义的通感批评、心灵与自然契合式批评、音乐与语言文字交感式批评象征主义最大缺点:忽视社会实践在创作中的巨大作用。生命直觉主义(狄尔泰、柏格森、克罗齐)生命体验,是生命文学的出发点。狄尔泰,生命体验的内涵:1生命体验的整体性2想象的复合性3直觉的创造性和表达柏格森:1.关于生命绵延、冲动的本体论和关于直觉的认识论2.关于戏剧尤其是喜剧的言论3.关于艺术分类的意见文学是生命绵延和生命冲动的直觉形式。意识流心理现实的本体论、内心

5、独白的语言观、自由联想的创作心理论、时空错位的结构论、追求音乐化的表现论精神分析:贯穿整个世纪、最具影响力、在文学全过程研究中最为有力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文学:作家论、本质论、过程论、魅力论精神分析批评:本能批评、恋母情节批评、无意识批评、释梦批评、压抑性批评、神话批评、症候批评。精神分析三部曲(夏尔*莫隆):对文本叠合、联想网络和个人神话及其变形进行解释。莱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的主要区别:1.从时间上看,莱格主张的无意识是由原始时代演变而来并潜伏在人们心中的,弗洛伊德侧重与对现实的个体的分析2.从范围上看,莱格的更宽泛3.无意

6、识本身,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只处在表层,集体无意识则处在深层。莱格与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论的这三方面差异,是他的文学论的出发点。他在文学的本质、创造、分类、职能这四个方面,体现出自己的文学思想。文学的本质在于表现集体或人类无意识。诺斯洛普*弗莱人类学的原型批评。拉康无意识语言论、镜像三阶段论(符号性的、想象性的、现实性的)、欲望或想象的能指。西方文学心理学缺点或错误:1普遍的忽视社会时间的作用2泛心理主义作品系统形式主义文论受语言学影响发展起来。文学性和陌生化俄苏。文学性不包括文学的内容。形式主义文论缺点:1夸大艺术形式的重要性2“泛语言主义”,使整个文学学形成了一种语言学的倾向3在情节分析方面

7、,研究很不成熟英美新批评派文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文学作品为本体,着重演研究文学作品。细读,实为细评,指对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论,评论者在作品的结构,反讽,比喻,张力等方面中显示文本的语义。本体论:主要研究单一作品、主要研究单一作品的形式。瑞哈慈主要是形式决定论者,始终认为只有形式将内容条理化。张力论退特张力就是语义学意义上的外延与内涵的协调。张力论一直被作为新批评派关于作品内在构成的最高总结。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文论的集大成者,是一种形式主义。在作品系统中,结构主义影响最大。结构主义注重二项对立的分析方法。1.共时与历时2.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3.语言与言语4.代码与信息5.所指和能指与意指

8、6.秩序与序列。2.功能级(功能(核心、催化),标志(标志、信息);行为级;叙述级在句法结构分析方面成就突出的是托多洛夫,叙事作品为四部分:1.语义2修辞3言语4句法结构主义强调对文学是的内在结构、对审美对象作更为深层的模式化的研究。忽视社会实践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与模式的内在联系;所用的定量分析不尽完善。读者系统文学现象学(胡塞尔、英加登、杜夫海纳)胡塞尔的意向性包括四种因素:1自我,意向活动的主体;2对象,意向活动的客体;3.意向方式;4意向内容。作品的意义、价值要通过读者的阅读得到体现或实现。文本结构(英加登):1语词声音层2意义单元层次3被表现的对象层次4“轮廓化图象层次”,3.4与读者

9、发生联系审美知觉是一个中介,是沟通审美对象与审美主题的桥梁。审美知觉的知觉过程有三个阶段:呈现阶段-表现和想象-映照和感觉。现象学文论由理论和批评两大部分组成,其批评论,主要包括批评主体论、批评认识论、批评功能论、批评方法论四部分。杜夫海纳认为,阅读现象学主要研究第一种功能即说明功能。缺点:过分夸大阅读的作用。文学阐释学(海德格尔、加达默尔)在阐释学取得了关键性转变的人是海德格尔,其最大贡献是把这个学科纳入本体存在哲学中进行新的解说,从而建立了本体论阐释学,为阐释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文学阐释学有哲学阐释学派生而来,注重文学的精神价值。文学阐释学就是显现文学的美,对文学进行理性把握,通过作品的表层

10、发现它内在的精神价值。文学阐释学研究的中心是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阐释学的循环:1.狄尔泰式:阐释的局部与整体的循环2海德格尔式:词语事件(中心),前理解理解(核心)(理解的基础是阐释学的“对话”)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研究的重要性、客观性、科学性,忽视对文学自身的研究。接受理论由本体论、认识论、文学史论、批评论组成。“期待视野“,说明读者阅读作品的主动性。读者反应理论提供了“大结合”:1知识型与素质型的结合2主观性与动态性的结合3体验与经验的结合4调查与研究的结合5个体与群体的结合6作者、作品与读者结合社会文化系统新马克思主义(卢卡契、布莱希特(“间离化”理论)总体性:1.总体性具有空间性2总体性

11、在不同层次中展开3总体性就是辩证法或辩证法的核心4总体性具有时间性5总体是世界的、社会的、人类的总体间离化:从作者角度说,作者面对观众理智,选取那些鲜为人知,具有新奇感的事件,挖掘社会生活的本质及深层结构,促使观众独立思考。文学文化学(卡岗、巴赫金、斯托洛维奇)艺术活动有三个部分组成: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知觉。艺术生产是艺术价值的创造者。巴赫金“复调论”“狂欢论”存在主义:特点:1.它首先是一种哲学,文化,文艺运动,文论批评只是其副产品。2.它表达了当时充满悲观、虚无、危机、荒诞的时代精神3.它的主张代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部分创作倾向4它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为后现代主义发展开了先河5.存在

12、主义文论与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实践水乳交融般的联系在一起。存在哲学作为一种人本哲学,“存在先于本质”是核心理论。存在主义是属于人学的和主观论的。社会批判理论:20世纪西方文论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分水岭是1968年“五月风暴”。“五月风暴“的精神导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先知”“思想守护神”社会批判理论特色:1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批判理论,具有突出的社会尤其是文化批判性2是一种实践的造反理论3是一种开放的走向后现代的理论4它主张文学艺术否定,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5它主张文学的新感性和超越性6社会批判理论的审美论和文化诗学还是一种功能理论,具有功能性、实践性。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否定的辩证法,对于文艺的批判诉求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社会批判2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3艺术形式批判。后现代系统: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阵营中来,解构主义是其集中代表。“解构”或解构批评在与结构主义抗争中,在以无中心反中心,以文字对抗语言,以解构消解结构,以互文代替模式,以游戏攻击精审,以读者抗拒文本六个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互文性误读即写作。解构主义标志着西方一种旧文化旧文论的终结,一种新文化新文论的开端。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是后现代文论意义观的核心。【边缘文本,大众文化。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是性政治。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