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828497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里馆》教学设计[343].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竹里馆教学设计一、 教材解读 竹里馆作为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上部分的第一首诗歌,用平淡的文字带学生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部编版七下的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尤其注重感知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做批注”这种阅读方法,从自读篇章黄河颂到名著学习“圈点勾画学习骆驼祥子”无一不在强调“做批注”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通过竹里馆一诗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认识王维还可以通过学习解读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二、设计理念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对诗歌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中要求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

2、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习诗歌,诵读是第一步。当然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更重要是从语感、节奏等多方面感悟诗歌的情感。接下来,引领学生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会更为清晰。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在赏的过程中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引导学生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来赏析诗歌。最后在课堂总结时以当堂背诵来完成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能力目标:学会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从炼字、赏句的角度品味诗歌,体会诗歌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诗歌,

3、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的情感。四、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从炼字、赏句的角度品味诗歌。五、教学难点:学会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从炼字、赏句的角度品味诗歌。五、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音频(高山流水片段、十面埋伏片段)、已誊写好山居秋暝的大白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设置一个与“竹”有关的谜语,通过“我说你猜”的活动,自然引出“竹”。通过古代君子对“竹”的喜爱,引出王维及其竹里馆)我说你猜:猜猜我是谁?幼时味美正好尝,大时做笛把歌唱,老时拿来撑船用,长年漂流江河上。(打一植物) 学生抢答。(请学生阐明理由)“竹”作为花中四君

4、子,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王维就是其中之一,王维在中年时在终南山下置了一别业,在一片竹林里建了一小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竹里馆。(板书文题。)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从炼字、赏句的角度品味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内容。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 再读诗歌,了解大意,初识情感。a、 如果给诗歌配乐,你选择?(教师播放高山流水片段、十面埋伏片段)b、你觉得诗歌中诗人的心情是? 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

5、关注“独”“相伴”“弹琴”等词,抓住关键词把握情感)三、精读诗歌,把握内容,感悟情感(1)、明确本学期重点要掌握的阅读方法:做批注。结合导学案,回顾做批注的方法。(2)、结合导学案,尝试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竹里馆。 基础性批注(字音、词义)理解性批注(内容,情感,)质疑式批注(疑惑、不认同)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里,弹/复/长。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强调“篁”,“琴”,啸等贵阳方言容易读错的读音及字的写法。(4)、老师提问:竹林馆)这个标题的含义是?全诗没有找到一个“竹”,哪为什么说是“竹里馆”呢?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三单元单元目标)关注重点字词。(5)、提问:如果要跟同学们分

6、享这首诗,你会抓哪些句子或者字词来赏析?学生发言,老师一旁引导。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作手法: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6)归纳总结 根据刚才对诗歌的解读,思考学习古诗要掌握哪些重难点?(板书) 1、诗歌字音、节奏的划分。2、诗歌的押韵、韵脚。3、诗歌中的重点词的理解(动词、形容词、感情倾向的词)4、重点句子的理解(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5、诗歌的思想感情6、诗歌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 (

7、7) 尝试写诗歌赏析。 竹林馆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用反衬的手法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四、 类文阅读,学以致用1、 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大白纸上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山居秋暝。提示:注意学习古诗要掌握的6个重难点。2、 时间:6分钟。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 学生分小组讨论。为避免各组呈现的内容一致,老师在分组讨论前,先

8、安排各组任务。第一组以诗歌字音、节奏的划分为主,有时间再讨论其他方面内容。第二组以诗歌的押韵、韵脚的寻找为主,有时间再讨论其他方面内容。第三组以诗歌中的重点词的理解(动词、形容词、感情倾向的词)为主,有时间再讨论其他方面内容。第四组以诗歌重点句子的理解(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为主,有时间再讨论其他方面内容。第五组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为主,有时间再讨论其他方面内容。第六组以诗歌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运用为主,有时间再讨论其他方面内容。4、各小组用大白纸展示讨论内容。结合学生展示成果,教师一旁引导学生通过练字、赏句的角度品味诗歌。五、课堂小结(用焦点讨论法来进行总结)1、这堂课我们经历了哪些环节,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环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背诵诗歌。六、拓展迁移,联想式批注 作业布置:结合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描写出诗人给我们勾勒的竹林美景。(要求:情景交融)七、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阅读诗歌,在此之前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复习“做批注”的方法,并通过对七上古诗次北固山下一诗进行批注示范,让学生先学习解读诗歌。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相对较到位,学生课堂的展示也丰富多彩,课堂生成性较高。可惜时间较为仓促,学生讨论时间较少,课堂节奏过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