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54371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夜泊》听课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桥夜泊听课反思今天,市语文教研员王娜老师送课进校,用我们班的学生,该上课了,还不知道她到底要讲什么,她要上学生零预习的课? 终于,王老师在第三节快下课的时候来了,直接让把学生带到录播教室,原来,她要执教古诗枫桥夜泊,临时给学生发放课文纸。 全体语文教师带着满满的期待,认真地听。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 四十分钟的课堂很快过去了,我仍然感觉意犹未尽,这真的是唯美课堂,课上成这样,学生如何不喜欢语文,如何学不好语文。整理一下,我从王老师的课上学到的东西还真不少。 一、整节课体

2、现了基于标准的教学。 课堂三个环节,分别照应三个学习目标。第一个环节,读诗歌、背诗歌。第二个环节,理解诗意;第三个环节,悟诗情,巧拓展。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二、“教方法”的理念在这节课上充分体现。 这节课上教给学生的方法有: 1、读诗歌的方法: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吟诵。其中重点指导了吟诵。 2、理解诗意的方法:结合注释、结合图画、结合资料。 三、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每个环节,都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比如诗意的理解,王老师让学生先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古诗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然后让学生自己理解古诗,做批注,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交流会还不理解的全班提出来

3、,大家共同解决,整个过程,老师没有讲解一个字,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的。 二、以读代讲,注重积累 学生理解诗意后,王老师叙述,学生想象画面,学生看图画, 读对应的诗句,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分析。整节课,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读,各种形式的读,读得有层次,读的有提升,有效果。最后拓展环节,学生又诵读了很多表达愁思的诗句,以月为对象寄托愁思的,以钟声为对象寄托愁思的,学生在短短时间内记住了拓展的诗句,像陈润林,一分钟内背会了四句长短不一的诗句,真的不简单,学生的潜力无穷,这一切都归功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发、激励。 三、课首位照应,浑然一体,恍若天成 课从诵读歌词开始,在歌声中结课,当我们来到苏州,站在枫桥上时,我们会想起,寒山寺的钟声响了千年,当我们听到涛声依旧这首歌时,我们还会想起,你听,在陈小奇在涛声依旧中这样写道:“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歌声在教室内响起,孩子们沉浸在音乐声中,此时下课铃已响,可他们坚持要听完这首歌。我想,“枫桥夜泊”的风景和“枫桥夜泊”的钟声一定会留在孩子们的心中。 其实,留给我们更多思考的是,王老师在备课时,她的观念如 何指导她设计这节课,她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目的是什么,她本人作为课堂上的教育资源,她的智慧、她的素养、她和孩子们的互动、她的举手投足,她的激励性评价,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