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40998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23 正方形要点提示【重点提示】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难点提示】1正方形知识的灵活应用 2正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考点提示】1会用正方形的性质来解决有关线段、角相等和求值等问题2会借助正方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来判断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3会运用正方形的知识解决与实际有关的几何问题一课三练【课前自练】(10分钟)1正方形既是_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_的菱形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与四边成_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正方形具备而矩形不具备的性质是()A四个角是直角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C对角线相等D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具备而菱形不具备的性质是()A四个角是

2、直角 B四条边都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D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AC = BD,ABCD,AB = CD BADBC,A =C CAO=BO=CO=DO,ACBD DAO=CO,BO=DO,AB=BC【课堂精练】(20分钟,50分)第6题图6(8分)如图12-2-19,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正方形DEFG的面积等于,则阴影部分的面积S_ 7(8分)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24,P是AB边上一点,则点P到对角线AC、BD的距离和为_ 8(8分)有若干张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表中所列四种方案能拼成边长

3、为(a+b)的正方形的是()()()()卡片方案数量 第8题图 9(12分)如图12-2-21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BC到点E,使CEAC,连结AE,交CD于F,求AFC的度数 第9题图 10(14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你能把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不同分发分成的三角形形状、大小不完全相同)(2)你能把它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吗?有几种不同的分法?(3)你能把它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吗?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第10题图【课后演练】(20分钟,50分)11(6分)如图,如果四边形CDEF旋转后能与正方形ABCD重合,那么图形所在的平面上可以作为旋转中心的点共有

4、_个 12(8分)已知E、F为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第11题图AE、AF分别与对角线BD相交于M、N,若EAF50,则CMECNF_ 13(6分) 如图(),小强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沿虚线对折一次的图(),再对折一次得图(),然后用剪刀沿图()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是() 第13题图 14(8分)如图,四边形ABCD和AEFG都是正方形, 求证:BE = DG 第14题图 15(10分)如图2,已知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EAF45,AHEF于H.求证:(1) BEFDEF;(2)ABAH第15题图16(12分)引人入胜的火柴问题,成年人和少年儿童

5、都很熟悉,如图是由火柴搭成的图形,拿走其中的根火柴,使之剩下个正方形,且留下的每根火柴都是正方形的边或边的一部分,请你给出两种方案,并将它们分别画在图 中要求:在拿走的火柴上标记“”,第16题图答案1. 四条边相等 直角2. 8 3. D 4. A 5. C 6. 3.5 7. 12 8. A 9. 112.5 10.(1)能,有1种分法 (2) 能,有2种分法 (3) 能,有1种分法 如图 11. 3 12. 140 13. C 14. 证明:四边形ABCD和AEFG都是正方形,AD= AB,AE = AG,GAD=EAB,AGDAEB,BE = DG 15. 证明:(1)延长EB到M,使得BMDF,则ADFABM,FADMAB,AMAF,FADEAB45,MAEMABBAE45EAF,MAEFAE,MEEF,BEFDEF(2)因为MAEFA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即可证明ABAH【讲析】(1) 在正方形ABCD中,ACB45(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已知ACCE,所以CAEE,所以CAEE45,所以E22.5因为DCE90,AFCDCEE9022.5112.5(2) 此题的证法为截长补短中的补短法(也可以看作是旋转法,即将ADF旋转到ABM),关于它的变式很多,同学们只要熟练掌握了此题的解法,即可以不变应万变 16. 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