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37884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全县各乡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经常看见垃圾露天填放、部分乡镇甚至在支线公路两边堆满了垃圾,严重影响了乡容村貌,造成对水、土资源的严重破坏,甚至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

2、保护环境的促进者。 2、加强管理,建立“村民分类、村委收集、乡镇(街道)中转、县里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集中处理模式,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鼓励垃圾分类、建立分类激励和补偿机制,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安排专人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3、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堆乱丢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养殖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 5、认

3、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6、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向垃圾处置产业化发展方向,吸引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垃圾开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农村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总之,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纷繁巨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

4、及政策管理问题。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建立新的调控管理手段和农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篇。政协提案-关于加强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我市农村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足。思想认识

5、问题是制约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存在几种思想:部分乡镇、村干部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暂时没有必要搞。少数乡村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上面没有资金补助难搞。部分村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是一种政府行为,与已无关。 二是基础设施滞后,终端处理困难。乡镇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建设滞后,设施建设不足,目前采取的“集中填埋”和“集中收集堆放”两种主要手段都较难解决农场生活垃圾的去向问题。采用集中处理办法,仅能解决城郊村,城中村和部分交通方便的平原村的垃圾填埋。一些较偏远乡村的垃圾受运输

6、成本的限制,运到填埋场也不经济。有的偏远农村经费有限难以建造垃圾填埋场,收集的垃圾仅起到垃圾堆放场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垃圾的出处问题,垃圾终端处理问题不解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就不能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资金保障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深入开展的现实问题。财政投入不足,由于我市财政总量小,近几年虽然在资金按排上已经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与实际要求相比,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对乡镇填埋场配套投入明显不足。乡镇财政困难。乡镇是推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既要承担垃圾填埋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投入,又需承担垃圾中转站的运行、维护和人员工资以及村保洁员的费用补贴,财

7、力难以承受。村级经济薄弱。我市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是空壳村,按照户收、村集、镇运的垃圾处理体系,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保洁员的工资待遇难以保障,垃圾房和垃圾箱设施难以建设。 二、解决我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一是要加大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要通过有关会议和新闻媒体,加强对处理农村垃圾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全市干部群众对处理农村垃圾工作的认识,从而重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改变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是要制定规划、分段推广。要对全市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专项规划,加快村镇环卫设施配套,逐步配

8、齐村庄垃圾收集员,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乡镇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辆。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面上铺开的方式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农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力争达到全市农村基本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有卫生保洁队伍,有长效管理机制,有稳定经费保障;庭院圈厕无积存垃圾,村庄内外无散倒垃圾,河渠农田无漂浮垃圾,农村交通干道无白色垃圾,最终全面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建委、环保局牵头,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要力求做到:一是有专人管理。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机构,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农村

9、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财政予以补助。二是有垃圾存放点。针对各村不同的地域环境,采取不同的存放办法,加快垃圾房、垃圾箱等垃圾存放硬件设施建设,具体数量根据各村规模大小,自然村多少来确定,总之要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三是有垃圾处理设施。依据乡镇人口密度和运输半径,加快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中转站,提高垃圾处理率。 第三篇:农村的垃圾处理状况农村建设中垃圾处理及处理方法 农村垃圾处理现状1.1农村垃圾处理现状改革开放前,农村垃圾以可生物降解的菜皮烂叶和草木灰等为主,基本都被用于畜禽饲料或农肥而得到了妥善处理,因而并未成为一个主要环境问题。然而,随着农村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10、消费方式的转变,加之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垃圾排放问题也就日益凸现。随着农村生活日益现代化,过去只是在城市中出现的垃圾也成为污染农村环境的一个大问题。随便走入一个村庄,在道路两旁、河流两岸,甚至田间地头,到处都有随意丢弃的垃圾。农村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包围着,形成了“垃圾中的村庄”,成为目前建设新农村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塑料袋、饭盒、可乐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破化肥袋子、烂塑料薄膜、破鞋袜等丢弃越来越普遍;二是垃圾数量猛增,除了日常生活垃圾外,还有众多的建筑垃圾、畜禽垃圾;三是垃圾来源多极化,城镇的垃圾往农村转移,使“

11、农村垃圾”数量猛增,组分复杂化;四是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大大下降,即便是具有较好肥效的草木灰也被许多农户随意倾倒而成为垃圾。目前,我国农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1.0g左右,约为城镇的70%,而且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中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 1.2不良处理农村垃圾的危害若没用正确方式处理农村垃圾,产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村垃圾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入水体,影响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农村垃圾任意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而且其所含水分以及

12、堆放过程中进入垃圾的雨水会产生大量富含细菌、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滤液,如控制不当,可进入土壤直接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三是堆放的农村垃圾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2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存在原因分析2.1难降解垃圾增多 随着广东新农村建设进程推进,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量的化学用品、工业用品进入家庭中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农民生活富裕了,大部分

13、村民进行了房屋建设,由于建筑材料的变化,由过去的主要是石块、泥土、木材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变为钢筋、水泥、瓷砖等,后者一旦拆除,可回收利用的价值不大,造成难以降解的建筑垃圾。 2.部分地区产业生态处理不当 不可否认,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吸收了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但同时也给农村增加了垃圾的这里。如大棚蔬菜的发展丰富了菜篮子,但地膜覆盖的残留由于处置不当很容易给土地造成污染,从而降低土地的利用率。还有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业,由于随意乱倒畜禽的粪便,使得周围臭气熏天,下雨天粪便流入河中或渗入地下,造成水系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畜禽粪便所携带病原体对人群的健康存在严

14、重威胁。 2传统二元制模式在垃圾处理问题上的体现 长期以来垃圾问题好像只存在于城市,所以在城市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而农村则被排除在外,没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体系。1995年制定的固体法没有对农业废物的处置提出要求,也没有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管理体系。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废物和农村垃圾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农村由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失,作为社会公共产品之一的垃圾处理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24环保意识薄弱 部分农村居民当对于随意乱扔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弃用的东西风吹日晒早晚会腐烂并分解。对于认为不能分解的物品,采用焚烧的方法来处理,又进一步污染了空气。3现

15、有垃圾处理解决途径研究综述农村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以及由生活垃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日益凸显。为了减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实施,我国各界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处理及其循环利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陈延滨等分析了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李海滢针对北京市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指出运输成本高,可选处理技术单一,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程度低是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并论述了农村现行垃圾混合收运方式的弊端及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的意义,指出农村开展家庭分类的优势条件,重点提出分类处理建议。陈蓉等对浙江省农村生活垃

16、圾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循环利用的建议。刘永德等自02X年以来对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进行调查,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其产量增长的影响冈素,探索了太湖地区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可行的管理模式。石峰等了解调查山东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情况后,提出要改造农村环境卫生,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建立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注重环境卫生的整体改造建设,各类垃圾的收集与无害化处理以及各类污水的排放与处理等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陈军以沈阳市为例,通过对农村垃圾处理情况的全面调查,结合农村经济、地理条件、垃圾成份等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农村的垃圾处理模式。姚军分析了如何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染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王志刚和梁建粦对广东省农村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关注,但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