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37648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解读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在历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在每册课本中一般都有四篇或八篇左右。而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中,除课本有一定的古诗内容外,还另行推荐了80首,要求学生学习背诵。这些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

2、学习古诗的要求愈来愈高,古诗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过去的古诗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的滔滔不绝讲解,以及死记硬背书下抽象的注释,这样的教学是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好地应付了考试。然而就在老师“保姆”般呵护下,学生原有的创造性火花被击得粉碎,轻易地切割了古诗所深蕴的精思、激情和韵味,阻断了诗文与学生心智、情韵的融通,从而剥夺了学生审美的感受。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在学生看来,古诗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掌握几个字或句的解释,仅仅是试卷上面的那三、四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如果还停留在让学生会背诵默写的基础上,就与中低年级没有了区别。通过对高年级古诗教学的研究,我们一致

3、认为他们的不同在于: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点燃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一、引导质疑挖掘主动探究的源泉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按照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学习者习得新知,不是依靠教师及书本知识的输出,而是依靠学生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以及群体协作,通过同化、顺应过程,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即情境、

4、协作、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抓住诗题中的重点字质疑,挖掘学生主动探究的源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写景诗。过去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用现代语言翻译理解,体会到庐山瀑布的壮观就结束了。这次我们通过引领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望”进行质疑,提高了我们老师对这首诗的认识。课上学生说:“望就是看的意思,李白在题目中特别交待是望庐山瀑布,是有意识的强调望到的景色同看到景色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在学习这首诗时就要注意分辨: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哪些地方体现着望的意思?”多么棒的质疑呀!这样的质疑使我们看到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是表面形式,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探究

5、起来。教学二十几年,我们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句理解的主动探究中体会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新境界。听,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出:“当人在远处看香炉峰,才能看到它形状似香炉。从山上留下的清澈泉水,被朗朗的太阳照射,产生了蒸发。水气在香炉峰上飘动,阳光照射形成了像虹一样的颜色,这时就有了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景象。因此,这句诗充分说明是在远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通过遥看直接点明是远望庐山瀑布。”听着学生有理有据的分析探究,我们老师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行”在现代汉语中就是走的意思。而古诗的题目中出现“行”字的时候,又该怎样理解呢?通过质疑诗题,挖掘学生自主探究源泉这是最好机会。杜牧的

6、山行,如果直接把“行”译成“走”,“山行”就成了“山走”,这是不合理的。“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学生查了字典,知道了“行”本意是走,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字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决定。于是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四人一组自学古诗,初步了解山行一诗是描写秋天的傍晚,诗人在游览中看到的深秋枫林景色。这时学生理解了“行”在这里不是指“山走”,而是说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意思。学生明确了诗题的意思,他们并不就此罢休,抓住诗题由此展开,继续质疑,探究诗情。学生提出:“山行”指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意思,诗的内容为什么写的是远观和近看的景色?这是不是文与题不相符合呢?学生们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明白了:“远上寒山石径

7、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是远观山景的整体美,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近看枫林的特色美。由面到点的观察顺序,恰恰体现出了诗人在山中游览的顺序,而寒山的冷,白云的洁白,霜叶的殷红构成了强烈反差,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从而写下了这么美好的诗篇。质疑诗题,挖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源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开放了课堂,形成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才能展示出学生不同的体验和困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二、引导品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品悟诗句是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沃土。在引导品悟诗句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师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自主探

8、究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充分自学、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诗句反复品读玩味,主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江雪一诗是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幅寒江独钓图:“在严寒的冬天里,千山万岭不见一只飞鸟,万径千路没有一个人的踪迹,在这严寒的、大雪覆盖的江上,有一叶孤舟,孤舟上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斗笠的老者在垂钓。”这种境界是十分清寂孤单的。学生要理解出诗人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中心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柳宗元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写下了这首诗,它仅仅是要描写这样的景色吗?请你再仔细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的思维就在这一引导中打开了,提出:雪天寒江是垂钓的时候吗

9、?能钓到鱼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雪天凿个冰洞照样可以钓鱼,那是个人爱好。只要自己愿意,就是时候。”有的说:“我爸爸说过,冬天水面上温度低,鱼儿往水下游,不会在水面上,这雪天寒江不是垂钓的时候。”有的说“当人有心事时,喜欢躲到清静的地方思考,我想柳宗元革新失败,被贬到这里,他是想自己的革新有什么问题,所以在雪天寒江独钓。”有的学生说:“柳宗元是在革新失败,被贬之时写的这首诗,雪天寒江之景不是实写,而是说明革新失败,他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老渔翁在这样的天气里钓鱼,说明他不怕困难。我想这独钓的老渔翁也应该暗指的是柳宗元自己”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讨论探究中

10、进一步体会了诗情。从而准确的理解出:诗人以渔翁自喻,流露出来的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我想: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古诗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课古诗四首课后第3题,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少年行一诗中描写了一位 的少年。这样的题目,过去我们是讲完诗,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次我们教学这首诗时,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比较,在比较中明确答案。引导学生品悟诗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开始的第一句是这样引导的:“一身能擘两雕弧”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11、哪个字特别重要?透过这个重点字,你理解到什么?这时学生顺着老师的问题,想答案,很快得出重点字是“擘”,意思是:分开,这里指用手拉弓。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个少年自己同时拉开两张雕着花纹的木弓。接着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同情景比较射箭运动员拉开弓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得出:少年力气大的惊人;少年力大无比的结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品悟诗句,在自主探究中理解诗句,得出结论,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看学生在学习“虏骑千重只似无”这一句诗时,对“千重”有了争议,有的说:“千重是一千层的意思。”有的说:“没有错,是一千层的意思,但是这里并不是说真有一千层。这里是用千重说明敌人多。”有的说“我们前

12、面学过飞流直下三千尺中三千尺是说明瀑布很高,并不是真有三千尺,是虚指。同样这里的千重也是虚指,意在说明敌人多。”学生抓住了关键词主动探究,再联系旧知的比较中理解了诗句,从而得出了少年在众多敌人面前是沉着勇敢的这一结论。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理解了每句诗的意思,他们发现:诗中描写的少年力大无比,英勇善战,能骑善射,沉着勇敢。这几个词语在填空时是否都应填上呢?学生这时自觉地通读古诗,比较每个特点,发现“英勇善战,能骑善射,沉着勇敢”这三个词语有相同之处,应该合并。于是,他们四人一组讨论探究,最终得出:“沉着勇敢”重复了,可以删掉。学生在品悟诗句,不断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准确填

13、出少年行一诗中描写了一位力大无比,能骑善射,英勇善战的少年。通过引导品悟诗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教学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古诗教学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发的领域,他有许多的地方要研究,但是归根到底,它应该同其他文体的课文一样,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引导拓展结出自主探究的硕果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不应把教学局限于对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理解,而应该寻找创新教育的支点,树立学生的创造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养成创造的习惯,从而使

14、他们能“真正成为以创造为己任的创造性学生”。学习了于谦的石灰吟,课后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童话的形式把石灰吟进行再创作。石灰吟是于谦一生清廉的写照,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如何进行再创造呢?我们走进学生和他们聊起石灰,学生说:“石灰是白色的粉末,刷墙用的。”“石灰可以在春天刷树干,防虫子。”石灰是怎样成为粉末的呢?这一过程学生不太清楚。于是我们就找来石灰制作过程的图片和录像请学生看。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我们放手学生自学石灰吟,学生从诗题入手探究提出:“吟”是说唱的意思,石灰是物体不会说唱,于谦要借用石灰的什么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哪些情感呢?学生们带着问题主动探究,从而认识到:石灰的清白留在人间经过了“

15、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考验,于谦的清廉品德不也是在无数的磨难中成就的吗?于谦是借石灰的清白留人间表达自己要把清廉的品德留在人间的志向。这样的托物言志诗要改编成童话,就是以石头为主人公,把石头变成石灰,清白留人间历经的磨难过程写具体。诗中仅用“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样三个词语就写清了全部过程,我们如何改编?学生说:“千锤万凿是工人开凿石灰石的描写,我们就可以想象工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比如:一边挥锤一边喊号,一二凿呀,加把劲呀!”有的说:“锤子打在石头上会有声音,会飞起一些碎屑,我们可以想象声音,还可以想象石头是怎样忍受凿打痛苦的心理活动。如:我是最坚强的,我不怕你们的捶打。

16、”有的说:“石头是大山的一部分,在经受捶打时,大山妈妈和石头的兄弟姐妹会怎样安慰它,也可以写一写。”学生在这样的探究中明确了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拓展想象的方法,学会了改编古诗。很快就创作出了小石头历险记勇敢的石灰永把清白留人间的等一篇篇习作。陶行知辩证的知行统一观,为我们实施创造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并具体阐述了行动与创造的关系,他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了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借助注释,学生就会很快明了诗句的意思。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