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36919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品探究型课程中“学生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上海市东昌东校 赵韵 一、问题的提出探究型课程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重要的组成部分,着眼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倡导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我校在预备年级开设了思想政治学科探究型课程,并采用主题探究活动的方式,开展了“认识新学校”、“我的班规我作主”、“中国传统节日”、“走近热点问题”四个主题探究活动。一般说来,探究性学习活动可分为探究课题的确立、探究课题的实践操作、归纳总结、成果交流、评价五个环节。由于探究性学习主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

2、因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确立探究课题、指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上。但探究成果交流环节的价值也不容小觑。前期的探究实践是在组内完成,其成败得失其他人未必了解。而探究成果交流环节是面向全体师生,所获得的成功来自于全体师生的认可与肯定,相比较而言后者产生的成就感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实践思想政治探究型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探究成果交流环节,致力于探索适合预备年级学生的探究成果交流形式。基于初中生喜欢新、趣、奇的学习心理,以及具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探究成果交流形式的设计上实行了竞争策略、开放策略、优化策略。二、策略与效果1竞争策略激

3、发学习斗志,增强团结协作竞争策略是指根据学生喜欢刺激、胜利的心理,在探究课程成果交流形式的设置与安排上,引入竞争机制。作为教育者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学生对学校各种各样的竞赛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通过一次次的比拼,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班级的团结性随之增强,这样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我们同样也可以在探究性学习成果交流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小组成员将获得成就感作为一种内在动力,以此激发探究学习的斗志,促进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团结协作。因此,四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成果交流展示,我们都以组际竞争的形式开展,由师生共同评定名次,为优胜者颁发奖品。实践表明,各个小组为了获得成功,在

4、探究活动开始就已经卯足了劲,带着不能因个人的失误而影响到小组成果的心理,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实践中,齐心合力完成任务。而在每次交流之后,成功者对自己的小组更具信心,小组更加团结,合作更加默契;而失败者也不气馁,在总结他人经验、改进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期待下次成功。可见,在探究成果交流中引入竞争机制,将竞争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这样的氛围中,团结合作的精神自然在学生心中滋长,并不断地发扬。2开放策略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探究成果交流形式亦不乏多样性,包括课件展示、艺术表演、辩论、海报、知识竞赛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开放策略是指在

5、探究课程成果交流形式的设置与安排上,突破传统、开放自主,包括交流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自主权的开放性。(1)时间的开放性传统的探究成果交流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其延伸到课堂外,使探究活动有一个延续性,更为完整。比如,在“走进世博”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通过课件等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同时将学生作品上传至校园网“学生天地”中作进一步交流体会,并欢迎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这种极具时代感的网络形式不但让学生的兴趣大增,而且也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桥梁,同时也切合了此次探究主题,这就使得本次的探究学习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2)空间的开放性 传统的探究成果交流主要是

6、在班级中完成。实践中我们尝试由班级扩展到整个年级甚至是学校,使小组间的竞争上升到班级、年级之间的竞争,必然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为积极地投入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在相对开放的空间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汲取更为广泛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对探究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开展“奥运会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将交流形式设计成年级性质的奥运会知识竞赛,受到学生热烈的欢迎。为了在广大师生面前获得肯定、为了给小组、班级争取荣誉,每一个小组都精心准备资料,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很多小组之间还出现了资源互享、相互鼓劲的现象。可见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而且也让教师看到了学生因为集体利益抛弃狭隘心理的精神,潜移默化中促成健康的心理品质。(3)学生自主权的开放性这是指教师权力意识的放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兴趣选择交流形式,发挥其综合实力,在更为公平的环境中竞争,以此得到更为全面的评价。比如,在“中国传统节日”探究活动中,原先教师考虑继续采用PPT课件形式交流,却得到学生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形式太过单一,不具吸引力,不妨在一个探究成果交流环节中采用多种形式,使每个小组都能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充分地展示成果。在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自主决定了采用小报、知识竞赛、自由形式三种形式,并综合这三项表现进行评定。这样一来,每个小组都能以积极、自信的心

8、态投入到探究实践中,力求扬长避短,脱颖而出。特别是在自由形式的展示中,出现了视频播放、小品表演、相声表演各组五花八门的作品让我们目不暇接,各种奇思异想让我们惊叹不已,这也不禁使我们感慨学生不是缺乏创新精神,而是缺少创新的空间。实践证明,开放性的交流形式为具备各种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挥优势的机会,使一大批辩论高手、摄影好手、电脑高手、绘画能手、表演达人等脱颖而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日益增强的自信心也使得他们在学习上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渐浓,而这样的学习精神正是探究型课程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3.优化策略提升反思能力,促进主

9、动学习优化策略是指在探究课程成果交流形式的设置与安排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调整改进,从而完善学生主体知识或经验结构的建构。在探究型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对学生提的要求之一就是对探究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反思,包括探究成果交流环节。如果每次探究成果交流中,学生对第一次的交流不满意,可以给予第二次的交流机会。因此,在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会摄录效果较好的小组表现,在各个班级播放,形成班际之间的交流,旨在启发思维、拓宽视野、取长补短。这是教师优化学生交流形式的方式。此外,还有学生自主优化的方式。比如,有小组借鉴教师的方法,将自己小组交流表现拍摄下来,在课余回放,并主动观察记录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10、,分析不足之处的原因,共同商讨改进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采取有实效的具体措施。例如观看并模仿电视主持人的姿态、语态,力求讲述中吐字清晰,并具有感染力;PPT制作再精良些、实用些,摒弃花哨的背景而以突出内容为主,防止喧宾夺主通过反思与优化,学生第二次交流形式的质量有所提高。甚至潜移默化中,学生把这种反思优化主动提前到第一次交流之前,尽量一步到位。在之后的两次主题探究活动中,甚少有小组进行第二次的成果交流。可见,反思优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探究,学生在这种探究中对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获取,这种途径得来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逐渐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

11、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地向“学会学习”的课程目标迈进。三、感悟与反思1采取合适的策略是实现探究成果交流环节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探究型课程作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不仅是学生的探究实践需要教师的用心关注、精心引导,探究成果交流环节同样需要教师的有效策略的辅助才能更好实现其价值。教师若不重视形式的开发,让其流于固定模式,即使前期的探究实践活动再出色、学生的才华能力再优秀,都将造成探究成果得不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必然会挫败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也意味着探究活动失去了一定的活力。而竞争策略、开放策略、优化策略三者相辅相成,力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体验到探究

12、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方法,为适应社会而夯实基础。2重视从学生学习能力出发构建系统科学的交流形式体系通过实践,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学习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将整个探究课程的成果交流形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进行系统地设计。对于初涉探究型学习课程的学生而言,其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学习能力都较为薄弱,未必能跟上课程要求,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自卑感,这势必对他们将来深入探究性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交流形式的设计策略上,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有一个逐渐适应和提高的过程。在开展探究课程的初期,我们采用了制作课件、

13、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交流成果。结果发现,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是所有小组都能完成,进而对探究学习的兴致锐减。我们立刻调整思路,在接下来的几个探究活动中,采用了趣味竞赛、制作小报等学生耳熟能详又力所能及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回来了,乐此不疲地行动起来。在课程结束后的调查问卷中,最受学生欢迎、评价最高的就是这几次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教训,我们意识到如果在课程开展初期,采用制作小报、趣味竞赛、表演等形式开展探究成果的交流,在学生学习能力适应和提升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制作课件、辩论、撰写报告等难度较大的形式交流探究成果,就不会产生打击学生积极性的结果了。2、教师需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通过实践,我们遗憾地意识到在多样的交流形式中,面对学生视频拍摄、剪辑的难题,主持表演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渴求,由于教师综合素养的不足,苦于无法给予学生更为专业的指导,从而限制了学生能力层次的提升,也使得一些交流展示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无论是课程理念的需要,还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理应重视培养各方面的素养,汲取更多领域的知识作为储备,厚积薄发。而教师主动提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的行为,必然辐射到学生的行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