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35922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导引车开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王亚伟 学 号: 19030526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 自动导引小车设计 指导教师: 关山 教授 年 3 月 23日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1.1 课题概述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1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属于轮式移动机器人(WMRWheeled Mobile Robot)2的范畴。工业

2、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透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轨道(electromagneticpath-followingsystem)3来设立其行进路线,电磁轨道黏贴于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循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更直接点:AGV就是无人驾驶(Driverless)4的运输车。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第一台AGV是由美国Barrett电子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成功的,它是一种牵引式小车系统5,可十分方便地与其他物流系统自动连接,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了装卸搬运的自动化程度。198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完成了它的

3、第一个柔性装配系统(FAS)6,从此AVG得到工业的广泛应用。美国各公司在欧洲技术的基础上将AGV发展到更为先进的水平,他们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输量更大,移载时间更短,小车和控制器的可靠性更高。我国AGV发展历程较短,但一直以来不断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以改变我国AGV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邮政科学院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和华东工学院都在进行不同类型的AGV的研制并小批投入生产。我国自动导引小车产品无论在规格、品种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和工业运用数量方面均与国外

4、存在很大的差距,研制的产品仅拥有技术使用权,开发的软件只是应用软件,基础软件和关键元器件必须进口,成本高且受到制约;在电磁导引7 AGV 及系统方面,尽管国内已经开发出相关的产品,然而也只是在简单的环境中运行,如单环路的简单路径,这种系统在复杂的路径系统中并没有很好的适应性。1.3 我选取的导引方式电磁感应导引的可靠性比较高,控制策略相对简单,所以它是一种使用最早、也最多的导引模式。由高频交流发生装置预先在埋设电的磁金属导线上加载高频交流电8,导线周围产生一个导引磁场,导引系统依据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强弱以纠正位置偏差,保证车辆对路径的自动跟踪,实现导引。在现代物流和工业生产流水线等行业中,

5、电磁感应式导引小车的应用非常广泛。传统的电磁感应式导引与其它导引方式相比,是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导引方式。但是传统的电磁感应导引方式的定位精度不是很高,而且易受外界环境磁场干扰等缺点。 本文对电磁感应式的自动导引小车进行研究,采用三感应线圈三角形式9布局这种方式,对自动电磁导引小车的定位分析,实现自动电磁导引小车行进过程中的精确定位,保证位置信息的精度尽可能高,实现小车的精确定位。1.4 车体结构小车采用两后轮独立驱动差速转向,两前轮为万向轮的四轮结构形式。步进电机经减速器后通过驱动轮提供驱动力,当两轮运动速度不同时就可以实现差速转向。车架是整个AGV小车的机体部分,主要用于安装轮子、电磁感

6、应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车架上面安装伺服电机驱动器、PCD板和电瓶10。对于车架的设计,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要求,故车架材料选用铸造铝合金。AGV运行并具有速度控制和制动能力的子系统。主要包括电机、减速器、驱动器、控制与驱动电路等。驱动系统一般为闭环方式与开环方式,前者以伺服直流电机为主,后者以步进电机为主11。AGV周边设施使用一般工业电力,根据用途而有不同要求。如充电间频率发生器、自动门、计算机室、通讯装置以及工作环境所需装置的动力等。根据车型、运行及载荷量而采用不同功率的蓄电他,一般都是蓄电池组合体。常用直流电压为12伏、24伏、48伏及72伏。1.5 课题的意义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红利

7、即将丧失、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缺失、招工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催生了对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国内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空前高涨。如何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王立权.工业中智能手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侯国柱,孔庆忠.五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其控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蔡自兴.机器人机械系统原理理论方法和算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4宗伟钢.机器人机械系统原理理论方法和算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5罗家佳.基于MATLAB的机器人运动仿真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6周恒.多功能电子产品的功能存在感研究

8、及设计策略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 7Li M, Hu C, Song S, et al. Detection of Weak Magnetic Signal for Magnetic Localization and Orientation in Capsule Endoscope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 Shenyang: .900-905 8张智勇.AGV地面系统设计及开发D.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9张正义.AGV技术发展综述J.物流技术与应用.(7):67-7310Naiqi W,

9、Mengchu Z. Shortest Routing of Bidirectional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 Avoiding Deadlock and BlockingJ.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 12(1): 63-72.11 俞阿龙,李正,孙红兵,孙华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2.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2.1 解决问题2.1.1设计一种高度柔性化自动化的导引系统,使导引车更加迅速、准确地实现导引,以达到工业的需要。2.1.2电磁导引技术是目前导引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但是传统的电磁导引技术也存在若干的问题,如反应迟缓,使用寿命较短等,本课题对传统导引方式作出进一步改进,实现更为精确的导引。2.2 研究手段2.2.1查阅文献,寻找类似的资料,查阅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激光导引、电磁导引、红外导引等研究趋势,对本课题研究有具体的思路。2.2.2模拟实验的手段,对电磁技术的应用作出改进。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4月9日所在学院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4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