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306556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 :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作物品种: 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 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 该群 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 ,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 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 Uniformity ),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 异性 , Distinctness )种( species): 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 单位。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亚种 (subspecies:)

2、 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 理功能上存在差异。变种 (variety): 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 异。作物品质 :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株型 :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合理的株型 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有性繁殖 (Sexually propagating): 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 类型。自花授粉( 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 often

3、-cross pollination )无性繁殖 (Asexually propagating :)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自花授粉 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 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 上的授粉方式。异花授粉 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 :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自交不亲和性: 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 雄配子的某些植物, 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 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雄性不育性: 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营养体繁殖: 利

4、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系 (clone): 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无融合生殖: 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无大孢子形成, 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 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二倍性孢子生殖: 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 最后形成种 子。不定胚生殖: 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 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 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 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孤雄生殖: 进入胚囊中

5、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 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 体种子。自交衰退: 杂合基因型的作物, 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 称为自交衰退。 表现为生长力下降, 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近等基因系: 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重组近交系 (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指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 经连续 20 代以上兄妹交 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重组近交系引种( crop introduction): 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 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作为育种途径之一的引种是指从将外国或外

6、地的作 物品种、品系 ,通过适应性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本地推广种植的方法。 驯化( crop domestication):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 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品种成为本地的作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气候相似论: 某作物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 在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上, 应相似 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生态因素: 作物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中, 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 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等。生态环境: 各种生态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复合体

7、, 复合体中的每一因素对作 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复合体起综合作用,这一复合体称为生态环境。生态型: 一种作物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遗传适应性品种类群, 称为该作物的生 态类型。生态区: 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个体(单株)选择法: 在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单株、单穗、单铃) ,分别收获、 脱粒,下一季节分别播种成株行,进行比较鉴定,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株行,选择优良株行。混合选择法: 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性状(如成熟期、株高、产量等)表现,选择 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季混合播种,并与原始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选择育种: 人为选择作物

8、品种在种植和引种过程中群体内自然发生的优良遗传变异, 从而培 育新品种的过程。系统育种: 应用单株选择法对自花授粉、 常异花授粉和无性繁殖作物进行的选择育种又称系 统育种。倍性育种: 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 包 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多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具有三个和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二倍体: 含有两套染色体 , 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单倍体: 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人为诱发植物发生可遗传性变异, 然后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 择,

9、从而育成新品种或获得新的种质资源的方法。半致死剂量( LD50) :诱变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半致矮剂量( D50):诱变处理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所需的剂量。 临界剂量: 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 40%的剂量。突变率 (Mutation Rate) 是指一定的基因在单位时间内 (如每一个世代 )发生突变的几率。 突变 率一般通过突变频率或突变体频率进行估测。突变频率 (Mutation Frequency) 突变频率是指在一生物群体中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突变类型M 2代出现的突变数突 变 频 率 ( % ) 100显现几率。M 2代穗(株)行数突变体频率( M

10、utant Frequency) 是指在某一群体内所有突变类型突变体出现的频率。突变体频率( %)= M2 代出现的突变株数 100M2 代群体的总株数突变谱 (Mutation Spectrum) 指作物经诱变处理所产生的各种突变类型多少。核心种质( Core Germplasm) 又称核心样品( Core Collection )。它是指用最小的种质资源 样品最大程度地代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不完全双二倍体 (partial amphiploid) : 由双亲的一部分染色体组结合而成的新物种。 异附加系 :在一个物种正常染色体组的基础上添加另一个物种的一对或两对染色体而形成一种新类型。

11、异代换系: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代换后的新类型。易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段染色体所代换后形成的新类型。回交育种: 两个品种杂交后, 子一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称为回交。 采用连续回交改 进品种的个别性状的育种方法 ,称为回交育种。轮回亲本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亲本A);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亲本B)。受体亲本: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称受体亲本(亲本A);供体亲本 :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供体亲本(亲本B) 。协同进化 自然条件下寄主植物与寄生物各具遗传多样性, 并且各有独立的遗传系统, 双方通 过

12、相互适应和选择而协同进化。定向选择: 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后, 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 形成优势小种, 最终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稳定化选择: 感病品种面积扩大时, 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 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 使频率降低,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频率升高,不能形成优势小种。避病( Escape)寄主品种在一定条件下避开病原菌的侵染而未发病的现象称为避病,包括时 间避病和空间避病两类。时间避病 易受感染的生育期错开了病原菌侵染的高峰期或适于发病的环境条件。空间避病 因寄主作物的株型、 组织结构、 开花习性等阻碍了病原菌与寄主的接触而表现不 发病或发病较轻。耐病( tolerance)

13、当某一寄主品种被病原菌侵染,其发病程度与感病品种相当,但产量、籽 粒饱满度及其他农艺性状等不受损害或影响较小,这类品种称为耐病品种。抗病( Resistance):当出现某种病害流行时,农作物品种对这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较轻,生 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该品种则具有抗病性。过敏性坏死反应( hypersensitive necrosis reaction) 是寄主对病原菌抗扩展反应的一种重要 类型, 当病原菌侵人具有这种抗性的植物体内时, 受侵染细胞及其邻近细胞高度敏感, 原生 质体迅速坏死, 形成枯死斑, 病原菌被封杀在枯斑组织中不能扩展。 这种抗性多由单基因控 制,对病原菌表现为高抗或免疫

14、,是抗病育种中利用最多的一种抗病性。免疫( Immune ):指完全抗性,寄主植物没有任何病征。感病( Susceptibility): 病原菌侵人寄主体内建立寄生关系并大量繁殖,寄主表现出明显病 征。毒性( virulence): 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某品种的特殊能力。是一种质量 性状,因 某种毒 性只能克服其相 应的抗 病性,所 以又称 为专化 性致病 性( specific pathogenecity )。侵袭力( agressivenese): 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速率 和强度。是一种数量性状,它没有专化性,即不因品种而异,故又称非专化性致

15、病性( non specific pathogenecity )生理(毒性)小种( physiological race)同一种病原菌可以分化成许多类型, 不同类型之间对某一品种的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 这 种根据病原菌致病性差别划分出的类型,就是生理小种,也称毒性小种。鉴别寄主: 用于鉴别不同生理小种的一套寄主作物品种。异核现象( heterokaryosis) 不同生理小种的菌丝或芽管联结,进行核交换,使单个菌丝的 细胞或孢子中含有遗传性质不同的核。具有异核的个体叫异核体。拟性重组( parasexual recombination) 异核体中的两个异质核发生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 杂合二

16、倍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进行单倍体化和有丝分裂交换, 产生遗传性不同于亲本的单倍 体后代,这种基因重组叫拟性重组。垂直抗病性 ( vertical resistance) 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 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性。水平抗病性( horizontal resistance) 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 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群体改良 (Population Improvement)对变异群体进行周期性选择和重组来逐渐提高群体中有 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 ,以改进群体综合表现的育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