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029663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

2、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本节课最

3、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过程:一.

4、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师: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师:预备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师:怎么不拍了?生1:半个。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生2:

5、不能。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二. 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一)认识二分之一(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生:)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

6、?怎么读呢?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3. 动手操作。(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二)发现分数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

7、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1)展示作品。(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三. 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 P93做一做:(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 P962:(1)让

8、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3. 拓展与延伸: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四. 总结反思,评价体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

9、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课后反思一.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二.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0、,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三. 动手操作,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点评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

11、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平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的意

12、思。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

13、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3. 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