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20151214.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73759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201512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201512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201512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201512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201512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20151214.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 课堂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以新的观念指导、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的工作是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每一堂课都不一样,每一堂课都有创新因素在里面。由于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是心灵之间的学生,所以,我们应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积极提倡探索学习数学的教学方

2、式和学习方式。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所闻所思,谈谈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培养,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1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2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

3、,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3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丙3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小猴分得多吗?又如教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学生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当中。二、生活问题,走进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

4、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哪些地方有轴对称图形,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轴对称图形。比如交通工具、建筑、服装中都有轴对称图形,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又如教授小数乘除法后,我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购物超市,标上各种商品的价格,如“矿泉水一瓶1.8元、面包一块1.5元、QQ糖一包0.9元”等,老师提问说小明有10元钱,打算买些食物用于明天春游,让同学们说可以怎么买等问题。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

5、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每天的生活中,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三、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出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将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动

6、手大家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还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不仅理解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然后取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3排1层,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极其深刻,兴趣越学越浓。四、小组合作,激活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

7、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由此可见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使学生在心情轻松的情况下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我曾遇到这样一道题:“把一根木棒锯成三段,需要10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12段需要几分钟?”学生的反应有三种:(1)10不能被3整除,这题没法做。(2)123=4 410=40(分) (3)10(3-1)=5(分) 5(12-1)=55(分)。究竟是谁的对呢?大家争论不休,于是我便拿了几支粉笔分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吧!请把这支粉笔截成3段,说说看,3段需要10分钟是什么意思呢?”就这样,在师生合作的情况下,问题迎刃而解。又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选了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讨论如何解答:“小华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他睡了多长时间?”第一种解法:“12-9=3(时),3+6=9(时),他一共睡了9个小时。”第二种解法:“9-6=3(时),12-3=9(时),他一共睡了9个小时。”对第二种解法有很多同学不明白,于是我便问用此解法的学生:“你能说说12减3是什么意思吗?”他说:“我先假设小华是第二天9时起床,一共是12小时,而小华是早上6时起床的,因而还要减去3小时。”于是大家恍然大悟,通过对这类典型问题的指导,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