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单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48767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1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1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1第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1第四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四单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第四单元朱于国一、总体简介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故事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虽然有点夸张其词,但我们周边何曾离开过新闻?当今社会是一种信息社会,我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渠道就是多种媒体的新闻报道。阅读新闻作品对我们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新闻之为新闻,在于它是新近发生的,这些也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它们可以提供我们有用的信息,引导我们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当我们阅读这些新闻作品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并非正在发生的事件,由于新闻所反映的都是

2、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它永远是过去的新闻,到了今天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可以沉着地回忆那段“历史”,汲取经验和教训。新闻作品的样式诸多,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重要有两类:新闻特写和通讯。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重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性和体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像通讯那样规定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用全过程中最富特性的一两个片断、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物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一种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在体现措施方面,新闻特

3、写的重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固然也使用论述。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毕竟处在次要地位。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这一类。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体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的特点是:具体进一步,过程完整它不仅要把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概况、成果告诉受众,还要用生动具体的事实,具体地交代新闻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代它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写出其完整的过程,使受众明了新闻事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事件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是如何的;生动形象、具体动人通讯对新闻事物或人

4、物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结论上,而要以形象化的事实、情节化的描述来具体反映事实,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具体运动状态和人物活动的通过,给受众以形象感;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通讯不仅要记叙事实,写出新闻事件的基本状况和通过,还要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直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白作者的立场和爱憎,从而比消息更有感情色彩、更有理论性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飞向太空的航程都属于此类。本单元只有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属于边沿文体,它脱胎于新闻,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高度融合。重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真实性;一是文学笔法;一是作家的主观参与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必须严格地忠

5、于历史、忠于事实。虽然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有诸多争议,但大多数人还是把它作为报告文学最重要的特性。固然,真实性都是相对的,它并不是刻板的反映生活,在某些细节上,容许作者进行一定限度的虚构与加工。从形式上看,报告文学也常常借鉴其她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例如故事刻画人物的措施、戏剧的构造艺术、散文对于论述语言的提炼、诗歌简洁而又富有情感的语言等,甚至意识流、时空转换等体现手法,都在报告文学中得到了运用。此外,报告文学自身容许作者将生动的人物描写和热情赞美、抒情性议论、锋利的批评融为一体的,作者在其中可以充足体现自己的情感,体现自己对人事的是非曲直、扬抑臧否的见解。学习本单元,理解某些新闻和报告文学的文体

6、特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协助的。二、单元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价值观:新闻强调真实,反映的都是客观事实,容不得半点虚构;并且这些事实都是当下发生的。阅读新闻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怀时事的意识和发现真善美、揭发假恶丑的社会良知,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新闻作品总难免带有记者的主观色彩,或者只是记者从一种侧面进行的报道,也许并没有反映时间的全貌,读者容易被记者牵着鼻子走,掉入记者预设的“圈套”,学习本单元这些典范的作品,要引导学生培养在众多信息面前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并辨伪存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2过程与措施: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体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引

7、导学生把握这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重要内容和写作特点。从构造上讲,一篇新闻作品可以分为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好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本单元有几种标题值得细细体味。导语和主体是新闻的重要内容,其构造方式一般是“倒金字塔”形式: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构成,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各方面的事实按照重要限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3知识与能力: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性和构造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文章内容简析短新闻两则这是两则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

8、”,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种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直接讲述了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1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的视频资料,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前文可找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后文可找某些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美丽心灵等。2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举国欢庆,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剧还时时警告人们,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引导学生讨论纳粹暴行(还可扩展至南京大屠杀)对于我们人类的戕害,以及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3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

9、简炼,概括性很强,如果脱离具体的背景材料也许不太容易领悟,最佳课外查找某些纳粹暴行和香港历史的背景材料,以辅助阅读。4别了,“不列颠尼亚”在大多数记者把目光盯在香港政权交接典礼上时,独辟蹊径,选用了英国撤离香港这一角度,并把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回忆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使香港回归这一新闻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另一方面凸显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了客观报道的老式,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边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它们和同类题材的新闻选用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分别找某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5两篇文章均有某些典型的细节描写,

10、例如“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正好构成这个日落典礼的背景。”“对此外一人说来,这样一种事实使她们终身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发人深省,可以让学生重点品味。包身工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同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1包身工制度是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颗毒瘤,在现代社会已经消失了。学生阅读时也许不太容易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更难于理解

11、导致这种现象的主线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与写作背景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把握。2本文篇幅较长,体现方式多样,学生抓住课文线索略有难度,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两个方面,分别归纳有关内容。3教学时,可以抓住如下要点:1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2点面结合的手法;3运用多种体现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4虽然文章是老文章,反映的也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隔阂。但文章中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永恒的。因此目前读来,虽事过境迁,却也常常给人以震撼,从这个角度讲,文章仍然有它

12、的时代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寻找时传祥这是一篇通讯,写于时传祥逐渐淡出历史的时候。作者要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为我们这个时代重新建构一座精神家园。文字朴实,却给人深深的震撼。1时传祥是上个世纪五、六年代的出名劳模,学生也许不理解她的状况,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上查找时传祥的资料,理解时传祥以及她所处的时代,能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2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朴素,并不太讲求修辞,但它仍然有着动人的力量。就像禅宗的公案同样,平常的话语,却能让人感到警醒和震撼。这种艺术感染力是由于作者较好地把握住了时代精神。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锋芒。对某些重点语句和典

13、型细节,要思考其深刻含义。3教学时,可以重点抓住如下几种要点:作者为什么“寻找”时传祥?时传祥的精神是什么?它在现代尚有无意义?4时传祥是正直、敬业的典范,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精神正在逐渐丧失。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体会寻找时传祥的意义所在。同步检讨自己的行为,培养敬业、正直的品格。飞向太空的航程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忆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种重大事件,每一种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布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崇高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2课文构造很简朴,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晰,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均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08-31人教网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