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牛 对唱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40900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放牛 对唱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放牛 对唱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放牛 对唱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放牛 对唱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放牛 对唱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放牛 对唱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放牛 对唱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放牛教学设计九江小学 胡玲俐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翼少2011课标版第二单元,欣赏并学唱河北民歌小放牛。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曲调明快,诙谐有趣,歌舞形式生动的歌曲他们普遍比较感兴趣。本课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而本课中又加入了以本土人文历史古迹知识的填词创编环节,对于他们了解和热爱家乡的人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促进和帮助作用。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家乡人文地理知识的热爱。知识目标: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技能目标:以采用合作学

2、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歌曲的适度创作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歌曲的对唱形式以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启发学生运用家乡的人文、地理、知识素材创编歌词。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钢琴、节奏卡片等教学时间:一课时设计思想: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三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发现一些曲调明快,诙谐有趣,歌舞形式生动的歌曲他们普遍比较感兴趣,再加上歌曲中又涉及了许多神话传说和人物是他们所熟悉或者想了解的,所以学起来积极性也比较高。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展开教学。并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3、教学设计方案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环节一 神话导入 揭示课题在导入环节中,我以小放牛为背景音乐,电视大屏幕上给同学们展示几副歌曲中所提到人物的图片,如;张国老、鲁班、柴王爷。并简单说一说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跟着告诉孩子们有一座桥把这些人物联系在了一起,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歌曲就和这座桥有关,以此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利用传说导入,音画结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意境,也为下面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环节二 歌曲教学 激发热情揭开主题后,我别出心裁用快板伴奏的形式表演歌词。接着,我开始教念歌词,首先分句教念,并通过手势辅助动作让学生了解

4、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以此解决节奏难点。待学生熟悉后我念问句学生念答句,然后,加大难度变成我念整段问句学生念答句,让学生整体感知从而达到熟练歌词和节奏的目的。(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快板说唱歌词节奏这个形式,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词,也因此解决了节奏难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搭好了节奏桥梁起了铺垫作用。)待学生熟悉歌词节奏后,我进一步教唱歌谱,并通过模唱、跟唱、接唱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歌谱,为接下来学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启发学生找出歌谱乐句旋律间相同的小节旋律,以此了解同头换尾和换头合尾含义。(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孩子通过学唱歌谱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作用,也让生在接唱歌谱中感受到不同乐句中的

5、相同小节)随后我分句教唱,同时提醒同学们在演唱时要把小牧童顽皮可爱,小姑娘聪明机智,用富有弹性的、诙谐、幽默的声音表现出来,并且分角色演唱。最后,我告诉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演唱形式就叫对唱。(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并通过分角色、分形式演唱达到学会歌曲的目的)环节三 课堂拓展 创作实践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河北民歌。接着,我将同学们的注意力转入咱们家乡的人文知识,询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九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地理、或者人文古迹的传说?以我做创编示范为例,引导同学们以小组讨论创编填空的方式填出歌词。(问:龙宫洞来什么人住?横跨长江什么大桥?什么人烟水亭来点将?什么

6、人鞋山掉了一嘛一呀一只鞋?)(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本土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创编歌词也是所有活动中最难的一个部分,所以我采用了填空填词的方式。同时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我运用了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对歌曲进行填空改词练习。)最后我通过一个奖励的方式播放动画短片赵州桥的传说让同学们理解一些歌曲当中提到的传说故事背景,并告诉同学们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鲁国杰出的工匠,由于他工艺高超,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祖师爷”。其实,赵州桥是我国隋代的名匠李春所建,歌词中唱的“赵州桥来鲁班修”只是一种借喻的手法,它使赵州桥更神圣更伟大。(设计意图:让学生知晓歌曲中的提到的

7、知识人文背景,从而加深对歌曲的了解)课堂教学进行到此已接近尾声,我布置一个课外作业给大家,请他们把咱们今天学的歌曲和创编填空的歌词回家去考考爸爸妈妈,并教给他们一起唱一唱。就这样,我自然地把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设计意图:课堂结束之前为了达到巩固学生今天的所学知识,我以考考爸爸妈妈,并教给他们一起唱一唱这个方式很自然地把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以音乐为主线,并将知识点的介绍、人文知识的简介、学生表演与创编相互融合贯穿于本课始终。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生趣盎然。同时,教师的快板歌词演绎和结合本土人文传说创编歌词的这两个亮点也会为课堂的教学锦上添花,相信学生在离开课堂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