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34852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内容摘要: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热忱与痛苦甚至倾倒了整个生命而铸成的史诗。里面包含了诗人鲜明地个人光辉,既扎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其中的比喻,不仅仅停留在个别的事物上,还是体现于整体形象的构思,是一篇值得推敲深思的文章。关键词:离骚 屈原 抒情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关于离骚命题之意,后世说法不一,据统计有66种之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下几种说法:1、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2、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

2、不宁,故曰骚也。”3、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字。4、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记得当时在高中就学习过离骚,但是感触并不是很多理解的也不够深刻。然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香草美人喻。离骚全文共373句,但文章中大量的写了各种香草,例如秋兰、木兰、蕙等等。这些香草都深含比兴,实施人高洁人格的象征。例如在文章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说自己有着天地之美气,卓越的才能,同时他又有着坚贞不渝的品格。接着,诗人

3、又叙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其主张用人应该多元化而不是只任用某一类的人才。一个君主应该有广博的胸怀,海纳百川。各类人才济济一堂,一个国家才可以兴盛繁荣。其次,诗人描述自己培养人才的主张:“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在此处,使用香草:兰、蕙、留夷、揭车、杂度蘅与方芷,是在写自己培养了各类人才并且人才济济。等到人才成熟后,将为楚国效力,为实现楚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然而,即使诗人的政治理想非常完美,他仍受挫,“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4、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诗人一生淡洁高雅,在秋日的暮色中进食,吸取了天地之精粹,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色与高尚的品位。然而,一些小人却唯利是图,把仁义抛之脑后,这真令人伤心。接下来,即使被打击也要坚强“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坚持自我的高洁品质,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此时,诗人又写自己内心的苦闷彷徨:“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为我当用荷叶制成美衣,以莲花配成秀丽装饰,众小人不知我美行美德,总嘲笑我不合市俗规矩。诗人描写自己的这身奇怪的装束

5、,却有着更为深刻的隐喻意义。 其一,“芰荷”“芙蓉”暗指诗人心中的国富民强的政治理想,“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体现了屈原对国富民强的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菱实的清香可口,荷花的鲜艳入目,都能把人们引导到美好的境界中去。屈原积极投身楚国的政治改革,就是为了实现心目中的使楚国国富民强的美好理想。但由于保守派的嫉妒“众女疾余之娥眉”和中伤“谣诼谓余以善淫”,他的政治理想成了泡影。楚王还听信谗言,罢了屈原的官,将他流放到偏远的蛮荒之地,“謇朝催谇而夕替”。然而,屈原对其政治理想的追求并不因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而有所改变。相反,他要借对自己“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这种“奇服”的描写,来间接表明

6、自己决不放弃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则把这一种心声直接表露出来了。 其二,“芰荷”“芙蓉”暗指洁身自好的操守,“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体现了屈原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愿望。莲荷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品质,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了屈原心目中的偶像。尽管当时的社会世风糜烂,“固时俗之工巧兮,俯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他要像莲荷那样“出污泥而不染”。这种内心的追求与“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外表装扮相为照应,把一个从里到外、彻头彻尾的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栩栩

7、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其三,“芰荷”“芙蓉”暗指特立不群的个性,“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体现了屈原标新立异、不与恶势力妥协的鲜明个性。菱实的棱角分明,荷莲的梗直不弯,“芰荷”“芙蓉”的这些特点,正好与屈原的个性相符,于是它们很自然地走进诗人的生活圈,与屈原成了形影不离的伴侣。在他看来,“方”与“圜”是不能“周”的,“异道”又岂能“相安”?楚王也好,靳尚、子兰之流也好,“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之信芳”,你们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内心是确实美好的就行了。这样,诗人通过对自己“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奇服”的描写,把自己特立不群的个性充分展示了出来。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热忱与痛苦甚至倾倒了整个生命而铸成的史诗。里面包含了诗人鲜明地个人光辉,既扎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其中的比喻,不仅仅停留在个别的事物上,还是体现于整体形象的构思,是一篇值得推敲深思的文章。参阅书目:【1】闻一多。离骚解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