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检测13.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29731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检测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鉴赏检测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鉴赏检测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鉴赏检测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鉴赏检测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检测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检测13.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十三)古代诗歌鉴赏(时间:90分钟满分:160分,每小题8分)1阅读下面的一首汉代民歌,完成文后题目。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注】飙风:暴风。思:悲感,悲伤。(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解说。答:_(2)“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赏析。答:_(3)分析“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两句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答:_解析:(1)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情感或者诗人思想的词语。这首诗主要表现“我”在外的悲凉,开

2、篇用“秋风”的意象直接表达忧愁,接着写忧愁的原因是“胡地”、“离家”。全诗围绕着“愁”行文,所以诗眼是“愁”。(2)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联系语境可知,这两句的景物描写主要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同时交代“我”出入都忧愁的原因是远离家乡。(3)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歌为了表达“我”的忧愁,先用景物烘托,然后写自身。从“衣带”看,这是“我”忧愁后的外在表现;“心思”,体现的是内心的感受。二者结合表现出“我”是一个落魄的游子。答案:(1)本诗的诗眼是“愁”。诗歌开篇用环境描写渲染诗人的“愁”;“出亦愁令我白头”五句以“愁”为中心,表现“我”的哀愁的深重;“胡地修修”两句说明原因

3、;最后四句继续写“愁”,表现“我”憔悴的形象。(2)诗句的作用有两个:这两句诗把秋风萧瑟的自然景观与胡地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形象地表现出秋天的凄凉。交代“我”忧愁的原因是身在异乡,使开头的愁绪落到实处。(3)“衣带”一句重在写忧愁的外在表现,“心思”一句重在写内在的愁绪。两句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内外相应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愁绪满怀的游子形象。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却关:打开门闩。(1)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答:_(2)简要分析小童的形象。答:_解析:(1)题

4、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二是要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三是要指出此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含着诗人的情感。考生在分析诗歌形象时,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考生在解答鉴赏形象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答案:(1)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表现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种场景连接了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出

5、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2)从“疑是”、“急”、“却关”可以看出,小童热情淳朴、天真可爱。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女唐末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1)诗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答:_(2)请你谈谈对本诗尾联的理解。答:_答案:(1)本诗刻画了一位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或者“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采桑女的形象。“手挽长条泪如雨”,采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

6、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通过心理刻画,点出采桑女心中忧虑的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2)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出了采桑女流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诗人不着一字议论,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诗的第一、二两句,写出了春天景

7、色的什么特点?答:_(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1)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考生解题时应注意:一要明确诗人是怎样描写春天景色的,二要明确春天的画面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考生明确了这两点,就不难看出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景色明媚、生机盎然的特点。(2)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一要从表达技巧入手,前两句营造了一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气氛,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同时也用美好的春色反衬作者内心的忧愁;二要从诗歌的结构特点切入,“东风不为吹愁去”在诗歌结构

8、上叫“转”,具有结构上的跌宕及思路上的转折的作用。答案:(1)通过对“草”、“柳”、“桃花”、“李花”等的描写,写出了春天景色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特点。(2)不同意。因为全诗侧重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愁思。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的前两句选取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丽风光;三、四两句抒情,转写诗人的愁思。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是后两句的春恨之铺垫。全诗用美丽的景色反衬诗人内心的愁、恨,情感表达婉转深刻。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山花子春恨陈子龙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注】陈子龙:明末清初爱

9、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五更钟:亡国丧音。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答:_(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答:_答案:(1)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亦可答: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国求荣的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哪里还有什么亡国的悲恸。)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诗的前两句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_(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_解析:(1)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从题目可以读出作品的一、二两句表现的是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默读诗句,考生不难发现“明镜”是个喻体,即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考生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