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29575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背诵并背写古诗,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登鹳雀楼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

2、玩一次。瞧,(课件:鹳雀楼)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 2、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二、目标导学,独立自学。 1、有些同学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看到的美景了。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渎课文) 2、自学生字词。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读熟古诗。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展示点拨,汇报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同学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 3、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简介作者。(课件:王之

3、涣生平)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对岭和峰这两种山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的特点应该用图片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或画画来展示一下,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便于学生理解诗的目的意思。 含义。 5、理解词句的意思。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6、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检测训练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检测训练。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古诗。 六、总结提升。 课上多读,争取当堂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背诵下来。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