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28258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水市北道区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简介天水市北道区山洪灾害防治区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属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和土石山区两个分区,包括黄河支流渭 河流域中游和江流域上游。规划土地面积 2459.3 平方公里,占 北道区总土地面积的 66.5,涉及18 个乡镇、办事处,人口33 万人,占总人口的 57%,农业户7.1万户,农业劳动力 3.2万个, 人均耕地3.71亩,农业人均纯收入973元,人均产粮 362公斤。北道区山洪灾害防治区系秦岭地槽和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 造带,南部属秦岭地槽,北部属陇西陆台,渭河自西向东流贯全 区,在其大、小支流的冲刷切割下,形成了梁沟相间的地形,由 于冲刷侵蚀,使黄土梁

2、峁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长江流域处于西秦岭山地南坡,因成山以来久经侵蚀,山体 陡峻,沟壑交错,基岩裸露,地形十分复杂。地貌特征为土石质 中山、土石质低山、河谷山间盆地等地貌类型。地面组成物质主 要以秦岭系变质岩分布最广,河谷、山间盆地主要是第四纪黄土 和冲积洪积沙砾、沙土,土层较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全区土壤分褐色土、绵土、黑垆土、淀土、潮土、棕壤土七 个土类。褐色土和棕壤土分布于秦岭山地北坡和南坡林缘区,质 地好,农林牧利用均适宜;绵土发育在黄土梁峁沟壑区,土层深 厚,耕性良好,为粉砂轻壤至中壤,也是建坝主要土类;黑垆土 发育在渭河南北、梁坡、坪地,生产性能较黄绵土好,也是建坝 材料。另在切沟

3、滑坡地带分布少量冲积区分布部分淀土。不同地 域土地质量差别大,土壤肥力差别明显。此次规划共涉及 48 条流域,其中:一般防治区36 条,重点 防治区 12 条。分别为:小河子流域、毛雨河流域、阎家川河流 域、秦岭河流域、东岔河流域、稠泥河流域、东柯河流域、峪口 流域、下渠沟流域、交川沟流域、太碌大沟流域、罗峪沟流域。 防治区内辖 18 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33 万人,劳动力3.2 万 人,总土地面积 2459.3 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861.19 平 方公里,有耕地面积 39523.36 公顷,林地面积 49361.1 公顷, 草地面积 1716.8 公顷,荒地及疏林地 28340.

4、98 公顷, 非生产 用地 18175.38 公顷,人均耕地3.71 亩,人均纯收入973 元。粮 食总产 57.92 万吨,人均生产粮食 362 公斤,人均纯收入 973 元, 2000 年农业总产值 2858.7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92884.25 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1149 万元。其中集体 7055 万元,其它(含私有)4094 万元,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187.2 万元,工农业总产值 38687 万元,主 要农产品产量:粮食 52494 吨,油料 2509.39 吨,大牲畜 26829 头,小牲畜 54304 头。防治区气候属西秦岭以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

5、均 气温在8-12.4 C,无霜期155-19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06-754 毫米,降水的特征是: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时 空分布不均,雨量稀少,十年九旱,降水量自西北向南部和东南 林区逐渐增加。年蒸发量1420.2毫米,年日照时数 2098.7小时, 卜10C的积温3493C,干燥度0. 84-1.92。我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雨量偏少,水资源贫乏,多年平 均径流量为3.66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168mm,平均径流模数 6. 4-24.58万m3/km2,年输沙量490.1万吨。境内各地降水分布 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逐月分配不均。入境水以渭河、葫 芦河、藉河、白家河为主

6、,年水平净入境水154126万m3。自产 地表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量36.6亿m3。地下水资源由山丘区地 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补给。山区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河谷潜 水由河谷区补给。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农、林、牧潜力大,土壤类型多 样,农、林、牧利用均适宜,土地质量差别大,农业利用限制因 素多,发展林牧业限制因素少,农业气候多样,光能资源丰富, 热量条件充足,降水较多,气候资源丰富。自然因素主要有坡度、大暴雨、土壤透水性,土壤湿度、植 被等。在地形中坡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最大因素,我区地处秦岭 山地和黄土梁峁沟壑区,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山坡地面积大, 坡度大,是形成我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人为因

7、素主要有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开荒,过渡放 牧,铲草皮,挖树根,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在生产建设中采 石、筑路、开矿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是:侵蚀耕地,破坏地貌,导致地力变 瘦;抬高河床,减小泄洪流量;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直接威胁 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北道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治理水土流 失,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严格执行水土保持 法规,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的防治,在水利部水保司和黄委会上中 游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经过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

8、力,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改变了分散单一的治理方法,转变为规 模型,产业开发型的治理模式,在治理措施上,以坡改梯为重点, 发展基本农田,积极营造人工林,把控制水土流失和增加群众收 入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效益为中心,预防监督 为主,防治、开发、经营相结合的治理思路。截止二00 二年底, 36条小流域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72.95平方公里,治理程 度为31.69%,其中完成兴修梯田 11153.05公顷,营造水土保持 林 8761.05 公顷,发展经济林 5664.44 公顷,人工种草 1716.8 公顷,建设淤地坝7 座,谷坊306座,骨干工程1 座,灌排

9、水渠 11.1 公里。我区暴雨的气候概率从 1964 年至 1985 年的 22 年中共出现 暴雨(日降雨量达 50 毫米以上)12 次,平均两年出现 1 次,最 多年份为 2 次,出现在 1980 年。历年暴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 其中 7 月最多占 44%,8 月为 22%,5、6、9 仅占 10%。本区暴雨 持续天数为 1 天,日最大降雨量为 68.5 毫米,出现在 1965 年 7 月 7 日。洪水由暴雨形成,多发生在 6-9 月,为 7-8 月最多,支 流亦有年最大洪峰出现在 4 月或 10 月的年份,其特点是:洪水 峰高,量大,历时较短,峰型以单峰为主,洪量主要集中在 24

10、小时以内,干流 2-3 天。北道区渭河流域,多为黄土山坡地,地形支离破碎,沟道纵 横交错,植被稀少,涵蓄降水能力差,小范围的突降暴雨强度大, 顷刻形成大量的地面径流,迅速汇流而使河水激增,水位猛涨, 形成洪水汇入干流后,洪水不但峰高量大,且水流混浊,将大量 泥沙冲往下游,这是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阴雨连绵,降雨 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水保措施薄弱,也是形成我区洪水发生的 原因之一。渭河上游及葫芦河流域植被稀少,土壤类型以黄绵土为主, 地形破碎,沟道比降大,渭河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多,现有水保 沟道工程少,拦畜径流能力差,是我区洪水易发区。渭河中游主 要包括藉河流域、颖川河流域和牛头河流域,这些流

11、域经过近几 年的重点治理,植被较多,坡地较少,拦蓄径流的能力逐渐加强, 但若遇强降雨,由于林草大多是近几年种植的,加之沟道工程设 施少,较大的洪流也会发生。东南部自然植被较好,拦蓄径流的 能力较强,但由于近几年的道路建设和人为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特别是东部 310 国道的开通,渭河下游河道变窄,潜在的洪水危 害随之加重。由于我区山地多,坡度大,土质疏松,易流失,加上人为的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很大,我区历年平均降水 507-754.4 毫米,7、8、9 月占年降水量的 54%以上,而且常常有 大雨和暴雨出现,强度大的暴雨,有时和冰雹一起下降,其特点是时间短

12、,强 度大,多局地性,可形成大量的地面径流,可形成大量的地面径 流,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造成很大的危害,跑水、跑土、 跑田。本区多为黄山坡地、陡地,大部分地区兴山秃岭,植被稀 少,涵蓄降水能力差,若遇大暴雨,顷刻山洪暴发,农田道路冲 毁,交通受阻,甚至引起滑坡和泥石流,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 损失。例如,1978 年 7 月 12 日,伯阳乡境内暴雨成灾,引发泥 石流面积虽仅有 0.5 平方公里,但损失严重,百万方土体一拥而 下,滑动了 700-1500 米,淹没了伯阳火车部附近村庄,堆积在 铁路上的泥石流厚达 6-8 米,迫使铁路中断运输 10 多天。今年 入汛以来,我区接连出现了自 92

13、 年以来的大范围连续性降雨, 局部地区出现了强降雨,造成渭河干支流多次暴发洪水,渭河最 大洪峰流量1180m3/s,仅次于1992年8月12日的2030m3/s,给 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仅8月份以来,全 区共降雨4134mm,共有13个乡镇的92村9. 2033万人受灾,直 接经济损失3306万元。其中粮食作物受灾2.76万亩,成灾2.49 万亩,绝收2310亩,减收粮食1200万公斤,经济作物受灾1.95 万亩,成灾 1.04 万亩,绝收3360 亩。倒塌房屋94 间,死亡大 牲畜7头,水毁堤防10处4. 817km。由于水土流失,使沟头不断延伸,沟底不断下切,随着沟壑

14、面积的不断加大和沟底的加深,支沟也随之增多,地面支离破碎, 加大了土地坡度,丧失了利用价值。由于沟蚀扩大,耕地减少, 大量泥沙带入沟底川坝,淤垫农田,破坏水利设施,洪水暴涨暴 落毁坏沟坡两岸农田、村庄、道路,给下游带来艰巨的防洪任务。我区典型区域发生的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由于造山运动和长期流水切割侵蚀剥落,各大小河流峡谷两 岸形成了陡峻的山坡,沟壑密集纵横,沟梁相间,岩石裸露褶皱, 断裂破碎。另外,该区主要以黄土覆盖,土质松软,植被稀少, 构成了加剧水土流失,是重力侵蚀和大面积滑坡的内在因素。1990年8月 11 日上午1 0时许,据牛头河水文站资料记载,该次 降雨量为110

15、 毫米,历时数十分钟,为80 年一遇降雨,致使北 道北山山洪暴发,大量泥石流翻越东西排洪渠,冲入道北、道南 居民区,损失惨重。同时,北道锻压机床厂北山山体发生大面积 滑坡,将6 个车间及行路车辆压入深层埋压,直接经济损失达数 千万元。而今年的降雨,因持续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导致 全区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多处大面积滑坡或裂缝,据统计, 共有 10 乡镇 20 村 831 户 4041 人受灾,倒塌房屋 2071 间。投资估算主要参考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和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以及国家有关农业基本建 设的投资估算规定,来进行总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估算 为 26346.43

16、 万元,重点防治区投资 14281.06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 9301.50 万元,山坡水土保持 3275.56 万元,非工程措施 1704 万元;一般防治区投资 11508.87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 7246.40 万元,水土保持投资 2862.21 万元。非工程措施1400.26 万元;滑坡防治投资556.5 万元。非 工程措施总投资 3104.26 万元,监测系统投资 939 万元,通信系 统投资 568.26 万元,预警系统投资 865 万元,其它 732 万元。 其中重点防治区投资 1704 万元,一般防治区投资 1400.26 万元。 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和的原则,根据防治现状及要 求,防治区分期治理,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5807 万元,二期工程 投资 10539.43 万元。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一是通过该流域山洪灾害的防治,可以减小山洪对下游人民 生命财产的危害和威胁,有效避免洪水灾害带来的救灾、灾民安 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的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