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饰的特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18677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服饰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清朝服饰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清朝服饰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清朝服饰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清朝服饰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朝服饰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服饰的特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朝服饰的特点马蹄袖是游牧民族最显著的特征,在清朝中有反映,而农耕民族注重审美观,崇尚 娴静,舒适,衣服较宽松,清代服饰清 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 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 马褂的形制为对 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 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 袖,袖子宽大平直。颜 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 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土为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 男子。清代服饰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

2、。其中一种为“马 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 样式也比较窄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 图鲁看坎肩”(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 胸 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先在 朝廷要官服用,故称 “军机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 清代服饰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 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 用绒 或皮,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称“牛舌头”。质 料

3、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还有一种披肩。形似菱角, 上面绣以纹 样,多用于官员朝服。本土为领衣实物。清代服饰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 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清朝中叶,汉族 妇 女模仿满族宫女发饰,发饰品种繁多,各个时期流行的发式也各不相同。 汉族妇 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 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 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袍衫(旗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也深受汉族妇女的 喜爱,不过满族的女装没有汉族的宽大。满族女装一般为

4、窄而瘦长,多在外面 加坎肩。此图为梳旗髻、穿旗袍及梳平髻、穿袄裙的妇女。清代服饰清代妇女发饰 ,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 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汉族妇女的发式,在清代中叶模仿满族宫女发 式,以高 髻为尚。以后还流行过平髻、圆髻、如意髻等样式。清末,崇尚梳辫, 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后逐渐普及。满族妇女发式,大多以为钿子为饰。钿子以铁 丝为骨,也有 用藤丝的,外面裱以黑纱,上面饰有翠翟。普通满族妇女,多为“叉子头”式,也称“两把头”、“把儿头”的。后来,受汉族影响,一般都将 发髻梳成扁平的形 状,俗称“一字头”。到了清末,这种发髻越来越高,逐渐 变成

5、“牌楼式”的固定装饰,只需套在头上,再加一点花朵即可, 名为“大拉翅” 汉族妇女服饰,初期 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 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 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 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不 过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论清朝服饰的特点与变迁 (2006-11-12 15:32:17)论清朝服饰的特点与变迁清朝入关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 共历十一帝, 统治二百七十六年 随着清朝的建立、 强盛、 衰落及灭亡, 直接牵动着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 的一个时代,

6、 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 尤其是服装文化, 也是在进入中国后, 保留原 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 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 在戎马 生涯中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 清王朝建立后, 统治者为了 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 强制推行满人的服饰, 禁止汉人穿汉装的法令非常严厉 汉人的强烈 抵制,迫使清王朝采取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所谓“十不从”的对策,这 才使剃发易服的民怨得到缓和, 清代服饰也得以充分吸收汉族服饰的成就 在清王朝统治的 2 0 0余年中,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鸦片战争(公元1 8 4 0年)后, 列

7、强侵入, 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也给服饰以冲 击和影响从服饰的发展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 缛可以说,这是一次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服饰大变革清朝男子的服饰分为礼服、吉服、常服和行服礼服包括朝服、 朝冠、 朝带、 朝珠、 端罩、 衮服等等 朝冠和朝服是大朝、 大祀时穿的。 大朝就是朝会清朝沿袭明代的朝会制度,每逢皇帝继位、大婚、册立皇后和元旦、冬至、 以及万寿节(皇帝生日)的日子,皇帝就穿朝服,百官文武也都按品级穿朝服皇帝的朝服是明黄色, 披领及袖用石青色, 祀天时用蓝色, 朝日用红, 朝月时换成月白 色,领及袖的边缘用片金,

8、冬季用海龙紫貂滚边, 两肩、 前后绣正龙各一, 腰帷有行龙五条, 右衽一正龙,襞积前后九条团龙上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绣 宗彝、藻、火粉米四章期间以五色云布列空隙,下幅用八宝平水龙袍有棉、夹、纱、裘 四种,随季节寒暖更换朝冠冬冠是用薰貂和黑狐皮制作的,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 边冠顶共分三曾, 用四条小金龙攀附如支撑, 冠体上缀朱纬, 顶上加金累丝镂空金云龙嵌 东珠宝顶 夏冠用玉草或藤竹丝编制, 冠形呈圆锥形, 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正面装饰小 金佛,前后有东珠22颗,顶上加金累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朝带共有两种,一种是带上有龙文金圆板,一种则是龙文金方

9、板,带色为黄色,大典 礼用圆板带上饰红蓝宝石、绿松石,每具围带有东珠五颗,珍珠20颗另外还结有佩囊 用来装刀子、取火器等物件方板带为祭天地、日月十束用祭天的带饰青金石,祭地的束 带饰黄玉, 朝日时用珊瑚带, 朝月则束白玉带 吉服带和常服带也有方板和圆板, 装饰珠玉 杂宝并无一定, 随皇帝任意去用。 行带是用牛皮制的, 锦金花纹和明黄色为明黄, 比一般常 服带要宽些朝珠清朝统治者信奉佛教, 冠上饰的佛头和项间悬的朝珠, 都显然是受了佛教的影响 按 清代冠服制度, 君臣、命妇凡穿朝服或吉服必须胸前挂朝珠 朝珠是由一百零八颗东珠串成, 还有佛头、纪念、大小坠等装饰混杂期间一般是典礼和祭祀时悬带吉服也

10、称彩服,一般用于典礼如慰劳将士、受俘、赐大臣饮宴、及祝寿等活动吉 服冠冬天用海龙、紫貂皮制成冠形似朝冠,上缀朱纬,冠顶为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 枚夏日用玉草或藤竹丝制成, 用红纱绸衬里 吉服的端罩是冬天穿的外套, 用紫貂皮制或 黑狐皮制的,满语称褡忽形式为圆领、对襟、平袖、袖长至腕、衣长至膝下,对襟有 纽扣五个, 毛朝外穿的宽松式裘皮服 皇帝祀天坛及元旦时各处行礼, 随从官员也都要穿褡 忽,下着貂朝裙常服也称燕服,闲居时的便装,清朝皇帝有时在内廷召见臣下,也穿燕服常服的冠 是用红绒结顶, 论其价值才合清朝铜钱几百文, 但去非常尊贵, 皇子皇孙用红绒结顶冠作为 礼服,贵族则只有近支的亲王、贝勒,

11、蒙皇上赏赐才可以常戴,大臣也偶尔有蒙赏戴的,但 不准作常戴, 如编撰明史的张廷玉曾蒙黄瓜地特旨, 准于元旦日戴红绒结顶冠, 当时人以为 是莫大的恩宠,常服褂子用石青色,左右开裾,衣饰花纹并无一定,可自行选择行服 行服是皇帝出巡、 行幸、 或出征时穿的, 衣服的颜色和纹饰没有严格规定冠的形 式如同常服冠,用黑狐或黑养皮、青绒制成,夏季用藤竹丝,顶和梁都用黄色,前缀一枚珍 珠,行褂是石青色,马褂,长度与坐姿取齐,两袖的长度至肘清代男子一般服饰马褂: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湖色、白色或浅色长腰带,后系手巾,是清代男子 一般通穿的服装马褂长仅及脐,左右及后开楔,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形式有袖长过

12、 手或袖段至腕、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马甲:马甲即背心、坎肩,也见紧身马甲为无袖的紧身式短上衣有一字襟、琵琶襟、对 0 襟、大襟和多纽式等几种款式除多纽式无领外,其余均有立领袍、衫: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在清中后期流行宽松 式,有袖大尺余的.V京华竹枝词说:新式衣裳夸有跟,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 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反映了清末服装款式变化的趋向. 这时袍衫面料的使用也打破常 规,出现逆反现象.谚语有有理者无里, 无里者有里之说, 正反映当时服装变异之风尚, 已经突破常规,预示着中华服饰文化,即将进入一个变迁的新阶段.衬衫:衬衫穿于袍衫之内,衬衫的形状与长衫相似

13、,也有上面不用二袖,上半截用棉布, 下半截用丝绸,在腰部相逢接而成的,成为两截衫颜色初尚白,后一度流行玉色、蛋 青色、油绿色或白色镶倭缎、漳绒边的.短衫短袄:有立领右衽大襟与立领对襟两式,与裤子相配,外束一条腰裙,是一般劳工人民的服装式样南方农民夏穿牛头短裤,即传统的犊鼻发展而来长裤于裤脚镶一段黑边.北方人穿长裤,用带子将裤脚在髁骨处扎紧,东夏都如此.冬天的套裤,上口尖而下口 平,不能盖住腿后上不部及臀部.清朝册立皇后分两种,一是皇帝行大婚礼后册立的; 一种情况是皇帝在继承皇位前已婚, 继位后将原嫡福晋册封为皇后. 皇帝的大婚礼非常隆重, 选皇后议婚时,要经翰林院写册文、 礼部选金册、金宝、备

14、办礼物,选定吉日,再差使臣到皇后家纳彩礼清人记述光绪的大婚 礼。在给皇后的彩礼中,有不少衣着穿戴的物件如帽围一九一匣,领围一九一匣,各色绸 缎九尺(三匣)各色福覆一九一匣等等.皇后册封时穿的礼服就是朝服有朝冠、朝褂、朝袍、朝裙等冠顶是三层,每层一颗 大东珠,珠下一只展翅金凤,帽周围有金凤七条,嵌有猫金石、珍珠等.帽后垂金翟,上面 装饰的珍珠就有三百多颗.戴在项前的金圈称为金约.胸前贯珠下垂,总计珍珠三百二十四 颗,间以各种珍宝.左右耳饰各三具,每具金龙衔二珠.皇后的朝珠是三盘.朝褂形似坎肩, 石青色底,前后绣两条立龙.下幅绣八宝平水,嬖积(衣褶)下绣万寿万福字文,除去前后 二条立龙,上面还有正

15、龙四条.再一种在腰间绣四条行龙,下幅绣八条行龙,无字文,无平 水.朝袍也有三种,都是明黄色,披领和袖是石青色,袖是马蹄袖,不是传统的水袖.三种 朝袍的差别主要是有无嬖积,和龙的形态不同,朝裙,上织金寿字缎,下为石青行龙缎,都 是整幅,有裙褶,夏日的朝裙一纱织成.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冠服与皇后相同.皇贵妃的朝冠、吉服冠、朝褂、朝袍、朝裙、龙袍、龙褂与皇后基本相同,差别仅是冠 的装饰珍珠树不同.冠的翟尾(步摇)的垂珠少一百一-颗.金约的垂珠也少一百多颗,此 外无差别.皇贵妃以下尚有妃、嫔二等,妃的朝冠顶是两层,只有两东珠两金凤,上端衔猫 眼石,珍珠数比贵妃的少,翟尾垂珠比贵妃少十六.此外朝服、朝褂、龙

16、袍、朝裙等均与贵 妃相同。嫔.朝冠两层,无金凤,以金翟承东珠两颗,翟尾垂珠较妃减少十六.朝褂则与妃 同.朝袍和龙袍都不是明黄色,用的是香色.清代女子一般服饰旗髻:系指两把头、大拉翅等满族头髻.据V阅世编记载:顺治初,见满族妇女辫发 于额前,中分向后,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而加饰其上,京师效之,外省则未也.V旧京 琐记中记载:旗下妇装,梳发为平髻,曰一字头又曰二把头.平髻就是将头发自头顶 中分为两绺,于头顶左右梳二平髻, 二平髻之间横插一大扁方, 余发与头绳合成一绺, 在扁 方下面绕住发根以固定之.外观头顶像一字,也像一柄如意横插于头顶上,因此,有两把头、一字头、如意头种种称呼.在道光以后,妇女以双架插发髻,挽发如双角形,曰架子头.清 咸丰以后, 旗髻逐渐增高, 两边角也逐渐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