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7953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一、关于 生活教育的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

2、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

3、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 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

4、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5、,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

6、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

7、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

8、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二、关于乡村教育思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从事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先进的陶行知先生曾对他的学生提出,要爱人类,爱人类最多数而最不幸的中华民族,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学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种崇高的情感也要从身边、从小事培养起,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农村、爱农民。把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种凝重而纯朴的情感从他们内心深处挖掘出来。“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最可贵之处,把思想政治教育分解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潜移默化、不空洞、不虚无,这也是一种真。 把教育同

9、生产劳动、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他十分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当前的农村小学最好能与当地初中联合起来,建立起务农实习的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劳动实践的固定场所和传播农业科技的园地。 发挥学校辐射文明的作用,“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 学校是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场所,但这并不是她的所有功能。陶行知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就是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均依赖于教育的作用。当前,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迷信、赌博、传谣等恶习仍然存在,如果把校园文明最大限度地向社会辐射,就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而在这

10、辐射与改变的过程中,教师占了重要地位,这就要求乡村老师不仅不参与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还要努力向陶先生所提的目标不断努力:“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改革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关于普及教育的思想陶行知将毕生的大部分精力献给了人民大众的普及教育事业。他为劳苦大众办了乡村小学、工学团,在城市办了工人夜校和为工人、平民服务的幼稚园,后来又创办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不断地为劳苦大众的普及教育贡献者自己的聪明才智。陶行知重视普及教育,原因

11、除受二、三十年代整个普及教育、乡村教育运动思潮的影响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他有一颗真心实意的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心。他曾说:“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到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他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倡农民教育并为之奋斗、把它付诸实施的教育家。2、是他要改变不平等的教育和不合理的普及教育的方法。第一,他认为普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只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的普遍入学,不只是普通识字或文盲的普遍扫除,不

12、只是几个月或几年的义务教育,还在于使民族、生活以至各人的一生都现代化。通过普及教育使人们养成一种共同求进步的态度:“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普及教育的目标是:教一切穷人都得到教育,得到丰富的教育,得到民主的教育。实现普及教育的方法:陶行知认为进行普及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先生制”。小先生制主要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人。他把这种有一定文化的儿童或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故为“小先生制”。其好处为:第一可以解决女子普及教育问题;第二可以促进进步,焕发青春;第三可以使知识公有;第四可以使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流通。陶行知创立的“小先生制”,在当时条件下,对于群众的识字

13、教育、扫盲教育、文化普及教育是很有意义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师资缺乏的农村、边远地区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小先生制”也有其局限性,儿童自己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文化知识水平还很低,让他们承担教师的责任,实际上很难达到普及教育的目标。陶行知也没有正规“小先生制”的推行所需要的社会条件。第二,陶行知提出要立妨害进步罪,进行强迫教育。他认为应该通令学生有担任小先生的义务,识字的人有教不识字的人义务。第三,进行普及教育,要适应大众生活地需要和各民族的特点。他要求进行普及教育,在时间上、组织形式上,因该灵活多样,适合大众的生产、生活特点。第四,陶行知提出实行普及教育,要节制生育。总之,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是丰

14、富而且具有创新特点的。在今天我们还面临着一个相当繁重的教育任务,即普及义务教育与扫盲、发展农村教育。在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完成从戊戌变法以来爱国的教育家就为之奋斗、迄今达百年之久还没有实现的普及教育任务,研究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和他倡导实施的普及教育方法,总结普及教育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是很有益处四、教育思想的特点:(一)具有改革思想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鼓吹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教学方法

15、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3、要改革考试制度 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他在1934年写的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对旧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抨击。他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 4、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 陶行知较早地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早在1935年,他指出普及教育之要义有三:“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丙、整个寿命现代化,不仅是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 (二)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开放型、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教育 1、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