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17484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2、科层制:是德国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抵御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式的生活共同体,即抵御性社会生活共同体。;4、社会分层:是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二、填空题1、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初级社会群和次级社会群体。2、家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3、提出“经济人

2、”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写。4、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体。5、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6、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最先使用。7、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8、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三种。9、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论、种姓制和阶段。-10、阶级的本质是剥削。三、选择题1、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B)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2、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A、核心家庭 B、干家庭 C、

3、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3、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4、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A、城乡对立 B、小城乡差别 C、家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6、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7、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家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B)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8、

4、提出社区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C)A、迪尔凯姆 B、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9、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D)A、肉体上消灭 B、财产上全部消灭C、让其自生自灭 D、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10、整合作用是指(C)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四、简答题1、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及功能。答: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5、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2、简述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答: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

6、强。3、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4 简述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答: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

7、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五、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答: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关于阶级的最权威的定义是列宁给予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上述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告诉我们,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也即上面所说的,阶级划分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根源与远古社会人类生产中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建立。其次,列宁告诉我们,由于社会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就产生了对于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在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得到的劳动报酬不同,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差别,就产生了阶级。最后,列宁还再一次地明确告诉我们,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剥削。列宁强调的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就是一个集团剥削另一个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