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17384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数学(理科)期末复习试题2本文由alice2623984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二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试题(理 5-曹尔乔) 时量: 分值: 时量:120 分钟 分值:150 分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的) 1平面内两定点 A、B 及动点 P,设命题甲是: “|PA|+|PB|是定值” ,命题乙是: “点 P 的轨迹是以 AB 为焦点 的椭圆” ,那么 A甲是

2、乙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甲是乙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甲是乙成立的充要条件 D甲是乙成立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双曲线 x2 y2 ? = 1 的渐近线方程是 4 9 3 x 2 B y = A y = 2 x 3 C y = 9 x 4 D y = 4 x 9 3下列四个结论: 若 p :2 是偶数, q :3 不是质数,那么 p q 是真命题; 若 p : 是无理数, q : 是有理数,那么 p q 是真命题; 若 p :23, q :8+7=15,那么 p q 是真命题; 若 p :每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都与 x 轴相交,那么 ?p 是真命题;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A)0 B2 (

3、B)90 (C)45 C3 (D)180 D4 4、已知向量 a = (0, 2,1) , b = (?1,1, ?2) , 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5已知 A、B、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 ABC 外的任一点 O,下列条件中能确定点 M 与点 A、B、C 一定共面的 是 A OM = OA + OB + OC C OM = OA + B OM = 2OA ? OB ? OC D OM = 1 1 OB + OC 2 3 1 1 1 OA + OB + OC 3 3 3 ? 1 6已知空间四边形 ABCD,M、G 分别是 BC、CD 的中点,连结 AM、AG、MG,则 AB + ( BD +

4、BC ) 等于 2 A AG ? B CG ? C BC ? D 2 BC 1 ? x2 y2 x2 y2 7与曲线 + = 1 共焦点,而与曲线 ? = 1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 24 49 36 64 A y2 x2 ? =1 16 9 2 B x2 y2 ? =1 16 9 C y2 x2 ? =1 9 16 D x2 y2 ? =1 9 16 2 2 ,则 8. 椭圆 mx + ny 2 = 1 与直线 y = ? x + 1 相交于 A,B 两点,过原点和线段 AB 中点的直线斜率为 1 m n 的值是 A 2 2 B 2 2 C 3 2 D 3 9 9. 已知点 P 是抛物线 y

5、 = 2x 上的动点,点 p 在 y 轴上的射影是 M,点 A 的坐标是 A? ,4 ? ,则| PA | + | PM | 的最小值是 A 7 ?2 ? 11 2 B4 C 9 2 D5 10当 0 k A0 1 2 1 时,方程 1 ? x = kx 的解的个数是 2 3 B1 4 C2 5 6 7 8 D3 9 10 ( 小题,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填空题: 11. 命题“ ?x0 R, x0 ? 1 0, b 0 )有相同的焦点 F1、F2、P 是两曲线的一个交 m n a b 点,则 PF1 ? PF2 等于 . 14.过抛物线 y 2

6、= 2 px ( p 0) 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 A ( x1 , y1 ) , B ( x2 , y2 ) ,则 15.如图,已知正三棱柱 ABC ? A1 B1C1 的各条棱长都相等, M 是侧棱 CC1 的中点, 则异面直线 AB1和BM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w. k.s.5. u.c.o.m x1 x2 为. y1 y2 。 w. ( 小题,75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75 分) 注意:解答题必须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 解答题: (注意: 立体几何题一律要求用向量法) 方;立体几何题一律要求用向量法) 2 16 分) (10 给定两个命题, P : 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7、ax + ax + 1 0 恒成立;Q : 关于 x 的方程 x ? x + a = 0 2 有实数根.如果 P Q 为真命题, P Q 为假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17(12 分)设抛物线 y 2 = 2 px( p 0) 的焦点为 F,经过点 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点 C 在抛物线的准线 上,且 BC / x 轴.证明直线 AC 经过原点 O. 18 (12 分)如图,已知,四面体 ABCD ,点 M、N 分别为 ?ABC、?ACD 的重心。 (1)求证: MN / 面BCD (2)若 BAC = CAD = DAB = 90, 且 AB = AD = 1, AC

8、= 6 求证: BN DM x2 2 19 (14 分)已知椭圆 2 + y = 1 , (1)求斜率为 2 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2)过 A(2,1)的直线 L 与椭圆相交,求 L 被截得的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3)过点 P(0.5,0.5)且被 P 点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3 20 (13 分) A、B、C 是我军三个炮兵阵地,A 在 B 的正东方向相距 6 千米,C 在 B 的北 30西方向,相距 4 千米,P 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 发现敌炮阵地的某信号,由于 B、C 比 A 距 P 更远,因此,4 秒后,B、C 才同时发 现这一信号(该信号的传播速度为每秒 1 千米).若从

9、 A 炮击敌阵地 P,求炮击的方位角. 21 14 分 ) 如 图 所 示 的 多 面 体 是 由 底 面 为 ABCD 的 长 方 体 被 截 面 AEC1 F 所 截 面 而 得 到 的 , 其 中 ( AB = 4, BC = 2, CC1 = 3, BE = 1 ()求 BF 的长; 来源:学科网 ()求面 AEC1 F 与底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求点 C 到平面 AEC1 F 的距离. 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择题( 在每小题

10、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D A A B C D (本大题共 小题,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填空题: ( 11. x R, x 2 ? 1 0 12 14. _ ? 5 1 C ( ,0, ). 3 3 。 13 15. m?a 900 . 。w. 1 . 4 w.k.s.5.u.c.o.m (本大题共 小题,75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75 分) 解答题: ( 16 (10 分)解: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ax + ax + 1 0 恒成立 2 a 0 ? 0 a 4;

11、? a = 0或? ? 0 关于 x 的方程 x ? x + a = 0 有实数根 ? 1 ? 4a 0 ? a 2 1 ; 4 P Q 为真命题, P Q 为假命题,即 P 真 Q 假,或 P 假 Q 真, 如果 P 真 Q 假,则有 0 a 1 1 a 4; 4 4 a 0或 a 4 ?1 ? 如果 P 假 Q 真,则有 ? , ? a 0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 0 ) ? , 4 ? ? 1 ?4 ? ?a 4 ? 17(12 分)解:设直线方程为 y = k ( x ? p ? p p ? y = k(x ? ) ) ,点 A( x1 , y1 ),B( x2 , y2

12、 ),C( ? , y2 ),由 ? 2 得 2 2 2 ? y = 2 px ? y2 ? 2 py y y 2p ? p 2 = 0 ,所以 y1 y2 = ? p 2 , kOA = 1 , kOC = 2 = , p k x1 y1 ? 2 2 又 y1 = 2 px1 , kOC = 18 (12 分) y1 = kOA ,即 k 也是直线 OA 的斜率,所以 AC 经过原点 O。 x1 1 3 1 3 解: (1)点M 为?ABC的重心, AM = ( AB + AC ) 又点N 为?ACD的重心, AN = ( AC + AD ) 1 1 1 1 MN = AN ? AM = (

13、 AC + AD ) ( AB + AC ) = ( AD ? AB ) = BD 3 3 3 3 5 MN / BD, BD ? 面 BCD, MN ? 面 BCD, MN / 面 BCD. (2) 如图建立坐标系。 则点 B( 1, 0, 0 ) , 点 C ( 0, 6 , 0 ) , 点 M、N 分 别 为 ?ABC、?ACD 的 重 心 , 点 点 D ( 0, 0, 1 ) 。 1 6 M( , , 0) 3 3 , N ( 0, 6 1 6 1 1 6 , ) BN = ( ? 1, , ) , DM = ( , , ?1 ) , 3 3 3 3 3 3 1 6 1 BN ? DM = ? + ? = 0 , BN DM , BN DM 。 3 9 3 19 (14 分) 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