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17480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材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名牌申报材料一、公司基本情况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福建莆田华纶福利印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2000年11月18日,公司更名为福建众和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1月31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体股200204号文批准,以2001年12月31日作为基准日,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12日,公司IPO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证券代码:002070,证券简称:“众和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有:香港众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有:福建众和纺织有限公司、福建众和营销有限公司、厦门华纶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华印

2、”)。其中,福建众和营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本公司新产品的境外开拓业务。公司产品为印花布,主要用于服装面料、床用面料和工业布料等,主要提供给品牌服装制造商和家居用品制造商。公司现有总股本12960万股,总资产超12亿元,占地面积共300多亩,员工1300多人。众和股份现拥有8条国内先进的印染生产线和相配套的前处理、后整理设备,年可产印花面料7200万米。厦门华印现有6条印花生产线,年可产印花面料6000万米。公司现为国家级“棉休闲面料染整开发基地”、福建省“百家重点企业”、福建省民营百强企业、国内棉休闲面料龙头企业和莆田市首家国内上市企业。 公司主要设备均系近年来技改、引进的国际先进设备,采用自动

3、配色系统、在线检测设备及酶退浆、冷轧工艺等,提高了工艺重现性和品质稳定性,形成多品种、多纤维的生产能力优势,适应了“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市场需求。目前,公司产销衔接良好,生产旺季设备能力全部达产。 二、经营情况 目前,国内各印染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加工为主,销售渠道有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模式。本公司的经营模式为自营模式,依靠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差异化生产能力,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的渠道模式为直销模式,在上海、温州、石狮、广州、中山、东莞、深圳等纺织品贸易重点城市设立商务代表处,越过中间商广泛接触面料终端用户,直接向终端客户推介产品,接受订单,销售产品,摒弃了国内大多数面料生产企业通过

4、中间商间接销售的一般模式,一方面公司可获取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有利于提高利润空间。 多年的营销渠道建设和客户资源积累,为公司的产品销售赢得了巨大的商机,公司已与国外内众多的著名品牌服装制造商、品牌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20052007年,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呈现良好上升势头。尤其是2007年度,公司克服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影响,出口值大幅增长。最近三年公司产品按区域的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三、技术创新情况 公司及其前身从事服装面料开发、生产十多年,具有较为雄厚的技术、人才和经验积累,产品研发机制灵活独特,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建

5、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及与上下游企业技术交流,拥有多项非专利核心技术。2006年,公司有两个新产品“花椒粘胶纤维”、“炉甘石粘胶纤维”的发明专利申请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步审核,另有一个新产品“抗菌珍珠纤维”的发明专利也在申报中。此外,公司有21个花形外观设计专利正在申报中。 2000年9月,公司技术中心被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等5个部门联合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2年11月,公司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评定为“国家级棉休闲面料染整开发基地企业”,成为该中心30家国家级基地企业之一(包括纺织行业各类企业),并于2005年顺利通

6、过该中心的复评认定。 2001年以来,公司已连续16次参加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的“中国流行面料”评选活动,在所有入选企业中入选产品总量最多。2006年,公司开发的新产品“染色纱卡”、“高支高密全棉直贡布”在2006年全国棉纺织、色织、印染产品开发年会产品评比中荣获“优秀设计奖”,2007年开发的“棉/羊绒/氨弹力布”获“优秀创新奖”。公司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发的“2007年度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奖”。 四、品牌建设情况 几年来,公司注重通过内涵提升来塑造品牌形象,并取得良好成果。公司产品于200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名牌产品”,于2005年通过“福建名牌产品”复评。

7、 五、国际市场开拓情况 作为国内棉休闲面料的龙头企业,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品位。公司每年定期参加TEXWORD法国巴黎国际面料展、美国纽约国际面料和香港纺织品展会,利用国际大型展会向国际市场展示自主研发的产品。2006年初,为整合公司境外市场渠道资源,拓展海外业务,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福建众和营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公司新产品海外拓展业务,先后在巴黎、纽约等国际市场设立商务代表处或子公司,并实施营销人才本土化策略,聘请熟谙当地市场状况的专业营销人才,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市场,建立营销通道。目前,公司产品已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大量产品通过香港间接出口到欧美部分国家。2

8、006年,公司还被Levi Strauss、Haggar Clothing Inc.、Zara等国际品牌运营商认定为核心供应商。 六、产品质量情况依据客户要求,公司产品质量标准主要采用AATCC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及ATMI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协会标准。公司质量体系职责分配明确完整,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服务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规定执行;出厂产品100%检验,确保合格。2004年和2007年,公司产品两年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证书。最近三年,本公司产品未出现重大质量纠纷。公司设有专门的品管部作为企业质量检验机构品管部,负责公司的质量检验和

9、品质管理,下辖原料检验、半成品物性检验、关键工序巡检、成品物性检验及成品复检等班组,配备了较为完备的检测设备,能进行色牢度、强力、缩水率、耐黄变、酚黄变、数据白度、紫外线检测等测试。 公司从原材料入库前的检验、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对半成品的自检、互检,以及工艺巡检、成品全数检验、成品入库前的复检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对重要物资的供应商,则采用现场调查、小批量试用方式进行评价,择优选定供应商,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 强化过程控制。公司实施“预防为主”的原则,制订相应的工艺指导书和工艺文件,从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对人、机、料、法、环进行全面控制。公司确立了“责任

10、赔偿”制度,因上道工序质量问题影响下道工序的合格品产出率,责任者给予受损者相应的经济赔偿,直接管理者负“第一管理者”责任,做到层层负责,提高产品优质率; 加强质量监控、审核。公司产品质量标准采用GB/T411-93棉印染布标准,结合企业特点,抓检验把三关:采用自检、互检、抽检、定期送检办法,把好进料检验关、过程检验和试验关、最终检验和试验关,确保送交客户的是全程检验合格的产品。同时,公司严格执行质量审核制度,通过内审、第二方认可和管理评审等,及时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由质管部及时跟踪整改情况。 自2000年3月导入ISO9002:1994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公司于2

11、000年10月通过ISO9002:19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10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换版认证,近三年均以“未发现不合格项”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机构的现场监督审核。 通过持续运行、不断完善,公司建立了一套高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职能分配和管理职责组织体系明确,过程控制、检测把关、信息反馈、计量管理、服务六个体系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使每个质量体系要素都有主办部门、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产品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顾客退货率一直保持在0.5%以内,客户满意度达90%以上的水平。1996年,公司被农业部

12、授予“全国质量管理达标单位”。在近三年的出口检验中,公司产品未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形,公司也连续三年被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福建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七、环保工作情况 染整是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同时又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生产环节。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在环保问题上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所有生产环节均实现环保达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2002年12月,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极少数通过该认证的服装面料染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产品已达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对“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13、(B类)”的标准要求。为了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步伐,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行“清洁生产”,通过了省环保部门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的全过程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绿色要求,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认证。 2007年12月11日,公司投资3500多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站试投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000吨,采用了省内印染企业应用较成功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为主混凝气浮处理为辅”的处理技术,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处理技术完全满足公司生产扩张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要求。 八、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公司人才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业务精、管理强的管理团队。公司现有职业质量管

14、理师11人,中高级职称近100人,初级职称150多人,工艺技术人员60多人。现将核心人员介绍如下: 高炳生先生,总工程师,62岁,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棉织物磨毛处理新工艺产品研究”获得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纺织产品开发中心2005中国纺织品开发优秀论文二等奖;“关于经N羟甲基化合物整理后织物释放甲醛问题的讨论”、“涤纶白渍法仿绸整理的工艺探讨”及“荧光增白剂ps-1在化纤增白中的应用”等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现任本公司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兼任中国流行面料检验中心顾问、中国流行面料标准专家。 Guy Sorlut先生(居伊索尔律),高级顾问,80岁,法国国

15、籍,高级女装成衣企业家、设计师,法国(纺织服装)鉴定专家协会亚洲总顾问,现任法国女装协会荣誉副主席,法国教育部服装职业教育培训咨询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系DIOR(迪奥),CHANEL(香奈尔),HERMES(爱马仕)等国际著名品牌高级女装生产顾问。 June Lauck Elzay女士(简劳克伊卓),欧美市场首席代表,50岁,美国国籍,大学本科学历,曾任Litchfield fabrics时尚开发师,Celanese Fibers and Marketing Co., 时尚中心协调员、经理,Image Dynamics合伙人,天丝纤维公司营销传播部门经理,现任本公司欧美市场首席代表。 许漪先生,核心技术人员,62岁,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附件五附件六: (一)(二)(三)(四)附件七: (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