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14974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探索综述.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进入 21 世纪,我国逐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各高校的师范生教育备受瞩目。然而,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出现逐年下滑的现象,导致社会对教育人才的信任危机。师范技能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从培养内容上看,包括教师职业技能、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结构,即语言文学、教育与心理学理论、人文社会自然知识等陈述型知识的学习。师范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背景,丰富

2、的文化底蕴等优秀的教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授业解惑。在着重培养师范生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师范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素质教育,即“一种教育质量观。以追求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各种合格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是否适应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作为衡量与评价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我国对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教育、专业素质的教育以及身心素质的教育。其中,学生的专业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

3、师范生,首先要具备学科知识,如英语、数学、语文等;其次是实践知识,即教学经验;还有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除了上述知识以外,学生还要了解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的精髓,具备朴素的爱国情感,有意识地鉴别外来文化。然而,许多高校的师范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教书匠”,许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综合能力普遍下降,这些现象令人堪忧。因此,现代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既要加强学生师范技能的培训,又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实践是培养学生师范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观各国的教育实践,我国的师范生教育实践主要以学生的观摩为主。美国的教育实践主要以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和教学实习为主。英国的教育实践方式

4、与我国相同,但是在教育实践的时间上要求在20周以上。法国、日本的教育实践时间分别占学时的25.7%和 8%左右。不言而喻,国外的教育实践时间更充分,实践方式更能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综合水平。近年来,国内不断地借鉴国外的教育实践模式,逐渐转变师范教育的观念,注重教育活动的实践性、计划性和组织性,且成绩斐然。如,华中师范大学不仅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师技能的平台,还提供一系列的测试平台。以竞赛的形式,训练师范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华中师大改革注重转变对师范生的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反馈回的信息却不尽如人意。如,在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授的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

5、、文化背景等脱节,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活动了无生趣,学生对老师不信服,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作为师范生,应具备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对民族文化自觉积累的自我学习意识。各高校还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人文教育的环境,适当地增设时代感较强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师范生培养的资源时,应当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校应当善于利用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明确高校师范教育的目的,即应该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努力钻研业务的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育实践平台,引入竞争机制,对学生进行品行、文化的培养。作为师范生,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热

6、爱学生,具有朴实的学风,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其次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既做到“授之以渔”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2、谈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首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特色培养。 高校应按照国际化的人才标准要求,抓住“育人为本”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借助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大批适应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其次,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按社会对人才需求进行办学。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

7、个人理想的职业。高校应把就业指导列为必修课程,强化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市场就业观和大众化就业观,帮助大学生科学宏观地确定择业目标,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计划,使学业与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本身。3、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教育的本体职能是育人。高等学校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大批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有用之才。 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贴近社会的

8、发展需要办学,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社会对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认可程度,是检验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的好坏, 关系到学校的兴旺与发展。 高等学校要把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大学生入学的素质不高已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威胁。大学考试机制从在很多弊端,这样学生只为了分数而学,学生只有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无发现、创造性、实践的能力。而忽视了专业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不少的高校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分数、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

9、,四、六级英语过级,各门功课过线,本考研,教育方法上老师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从书本到书本,不重视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按一种模式教学,培养一种模式的学生,毕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素质好的大学毕业生捕捉机遇的能力明显强于素质差的毕业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缺少的是素质和能力、缺少的是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难就难在这些缺乏竞争力的毕业生身上。现在一个毕业生从一而终地从事一种职业的情况己经越来越少、一生中要调换58个职业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即使在同一个职业中,工作性质也会不断改变。因此劳动力的适应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当今

10、大学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校考试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提高大学毕业生适应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职责。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一项百年大计,应该看到,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素。而人的质量又直接与教育有关。4、试析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技能“422”实践教学模式(一)教学技能训练中,模拟训练较多,技能训练场景真实性不够课堂教学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担负着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技能培养与训练的任务。在教学中,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微格实验室和大学课堂模拟环境中的试讲、教学录像观摩和较少真实环境的见习来完成

11、,试讲中教育教学场景的设置主要是大学生模拟中学教育教学场景来完成的,这种模拟带有假设的成分,严重脱离基础教育实际的课堂环境,学生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二)实践教学方式上个体针对性不足由于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专任教师相对紧张,教师面对学生的数量大,在技能训练中,实践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针对全班作整体性要求,即使训练中有个别指导,但是这种个别指导也不具有个体的连续性和全班的广泛性。所以,在训练中对象泛化,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效果难以体现。(三)实践教学中师范生的主体性调动和利用不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效与主体的参与度成正比。在当前就业双向选择的政策背景下,师范生未来职业的广泛性,必然使得师范生从事教师职

12、业的不确定性凸现;加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使得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准备不够,必然影响当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所以,针对课堂教学技能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形成的规律性,在改革中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应考虑:第一,体现学生技能形成的主体性特征;第二,体现学生技能形成的针对性要求;第三,体现学生技能形成的渐进性特征;第四,该模式还要尊重学生技能形成中真实教育环境的基本条件。“422”实践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技能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模式,其中:“4”指个人、小组、教师、班团组织四个主体参与实践教学,共同推动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2”指两个训练环境,一个是模拟教学环境,一个是基

13、础教育真实的教学环境;“2”指两个环境合作的师资,一位是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师,偏重于理论指导,一位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偏重于实践指导。大学教师作为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与指导;中学教师以讲座、诊断性技能指导、实战性技能训练辅导为载体,参与课程实践教学计划的设计,并承担相应的指导训练任务。“422”实践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的实施中,坚持个人自主训练、小组互动训练、教师整体训练和班团组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从各个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5、所谓素质,是指人自身各个方面发展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实施基础教育的机构是中学和小学。基础教育又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高低,是国

14、家振兴,民族腾飞的根本。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一认为,素质教育是身体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二认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几方面的教育。其三认为,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和绝对素质教育两个方面。专业素质是指一个人为了顺利从事某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绝对素质是指任何人顺利从事实践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四认为,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由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三个亚系列复合构成。在素质教育概念上众说纷纭,还远不止以上这些

15、,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以上四种观点,第一和第四种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正确揭示了与人的内在素质结构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第二种观点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因而是不全面的素质教育;第三种观点对素质教育内容的概括太简单、笼统,不能真正反映人的素质的内在结构。6、目前, 我国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片面、自我定位偏差、就业及职业胜任出现问题、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调适能力低下等几个方面。所谓适应性, 这里特指社会适应性, 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主体与他人、与社会、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接纳、共同作用的一种和谐状态与过程。对于每个社会个体而言, 它是主体对社会环

16、境进行识别和反应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完整体现。严格说来, 社会适应性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个社会个体都需要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他人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种适应既是一种现存的关系状态, 又是一种能动的、变化的动态过程。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剧烈变迁使得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不完善的, 都不可能解决人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现代人的主动学习和积极适应都将是一生的。第一, 大学生仍延续着应试型学习, 学习主动性差、创造欲低, 知识结构不合理, 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第二, 大学生在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片面性和幼稚性, 对自身角色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尤为欠缺, 无法自觉完成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乃至多重社会角色的转换。在认知问题上, 长期极为简单的应试学习生活, 使得大学生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