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11370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矫治的方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学困生矫治的方法红河中学:李廷平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学困生这个群体,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寻找到许多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多的教益、启迪,今天我把这些方法收集推荐在此,供正在苦苦探索的教师们学习,尝试,但愿你能深受启发。 1、单项突破法单项突破法适用于学困生中的问题严重者。有的学困生功课奇差,多种功课都在水平线以下,有的学困生行为习惯严重不良甚至受过处分。老师家长的经常批评、同学们的冷眼往往使这些同学自轻自贱,自暴自弃,彷惶悲观,自觉矮人一等,有的还想走绝路。要使这样的学困生振奋精神踏上征途,首先要帮他们树立信心,看到自己并非一无所长。短期内全面提高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抓住他们

2、的某一点长处爱好,那怕是相对本人其他方面而言的长处,加以发挥培养,取得进展,则较为切实可行。采用单项突破法,目的是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关键是突破的“项”要选准,要选学生确有长处或确是喜爱的“项”,然后再启发引导以至迫使学生下功夫,持续一段时间,一般就能收效。如果选到了难点上,骨头啃不动,学生就可能更加悲观,工作也就更难做了。2、骑虎法学困生中有的学生功课不好,或行为习惯不良,主要是安于现状不愿改正不思上进所致。教师如能设置一种情境,引导以致诱使、逼学生置身其中,断其退路,学生也就只好前进。所谓骑虎法取其骑虎难下之意也。对学困生运用骑虎法实际是给学困生一个平时不易得到的荣誉。荣誉产生责任,是

3、激发自尊心,增强前进的动力。这种方法不仅可用于行为习惯不良者,也可用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运用骑虎法的基础是承认学困生的自尊心。运用此法,可增强学生自信心,密切师生关系,因而这种方法在教育学困生中广泛运用。但要用得恰当才好。设置的情境要自然,经过努力能做到,不要让学生产生被愚弄的感觉,否则其反作用也是相当严重的。3、强刺激法一些学困生对自己的后进状态抱无所谓态度,对于老师的教导常常置若罔闻。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不妨采用一反常规的行动,对其心理予以强刺激,从而促使其反思。上述做法是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采取相应的行动,震动其内心,促使其猛醒。但是请君入瓮的办法只能偶一为之,不能乱用,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对

4、学生体罚。而且,即使如上述的玩笑,也应以平时师生关系较好为前提,还要掌握住分寸、火候。否则会引起逆反心理。其实施行强刺激法的关键是行动打破常规,以新奇求效果,以不同寻常造成强烈的心理效应。采用强刺激法也并不一定要疾言厉色,大动作,强力度。只要认清了对象,对准穴位,有时看似轻描淡写的动作也能激荡其心灵,促使其深思。4、榜样法学困生和其他孩子一样,善于模仿,心目中也有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实质就是他的理想的做人模式。当一个学生冷冷地说:“我没有榜样,只相信自己”时,很可能他正在学习一个骄傲的人。就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榜样往往是正面人物。但是学生毕竟还小,又已沾染了坏的习气,对榜样的理解和模仿,发生偏差是

5、并不奇怪的。也有个别学生,对榜样作了错误的选择。教育工作者设法摸准学困生心目中的榜样,加以引导,或慢慢地加以更替可以打开工作的局面。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即使不合适,教师也不应轻易否定,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肯定这个人物的正面部分,然后再加引导,全面认识这个人物,即否定掉这个榜样人物的消极部分。对于老师客观的分析,学生是不会拒之千里的。一旦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把学生选择的榜样全盘否定,动机当然是为了学生的进步,但很可能事与愿违,引起逆反心理,学生关上思想的大门,增加了教育的难度。从榜样入手,对学困生教育,应注意年龄的不同。年龄小的同学,可带领他们去做些好事,着重于对榜样人物行为的模仿,让他产生被

6、人欢迎的自豪感,并进一步自我完善起来。对年龄大的学生,宜多作理性的分析,使他信服,从而注意去发现自己与榜样的距离,进而看到榜样的不足,这种遗憾的感觉会使他悄悄地去寻找更高层次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切忌使用一些习惯的而又被事实证明是形式主义的方法,一旦引起逆反心理,往往会导致对榜样的全盘否定。他们毕竟是孩子,因噎废食的事常会发生。5、情感自控法学困生文化修养差,道德水平低,感情易冲动,常常会干出一些失去理智的蠢事,而事后又往往悔不当初,对这部分学生就采取这种教育方法。使他们懂得自我控制,让他们懂得三条:感情冲动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感情冲动是一种心理失控的表现,是可以自我

7、克制的。感情冲动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有碍健康。告诉学困生的克制方法:即,当别人批评你时,你就在心里数一、二、三,四数到十以后再作一次深呼吸,然后再讲话。使自身的情感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一个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不能光停留在讲道理上,还要指导他们改正错误的方法,千万不能“一谈了之”。 6、个性诱导法学困生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个性,他们虽然在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较一般学生差,但也有他们的特长,并非“一差全差”。例如有一个学生,父母分居两地,感情不好,孩子从小跟父亲生活,而他的父亲是个汽车驾驶员,只要车轮一转,孩子的吃饭、睡觉全丢在脑后,致使孩子从小就过着“半流浪”的生活,沾染了自由散漫

8、、油腔滑调的坏习气,平时随意旷课,上课漫不经心,使老师感到很头疼。尽管这样一个学生,在他身上却有一种一般同学所不具备的优点,音乐老师发现他的嗓音很好,音乐的节奏感较强,他自己也爱好唱歌,为了调动这位学生的积极性,他被吸收到校合唱队和鼓乐队,在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配合下,这位学生进步较快,违反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我们在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总是尽可能的挖掘他们身上的长处,通过调动其积极因素来克服其消极因素。7、意志强化法意志薄弱是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大一个缺陷,它既是学困生“屡教不改”的一个因素,也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是坚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磨炼出来

9、的。过去我们对学困生的教育,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而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却做得很少。可以运用课内的“三定”、课余的“三闲”和课外的“二锻炼”方法:在课内的学习上,要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在课余生活方面要控制闲话、闲思、闲事,而在课外活动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劳动锻炼和体育锻炼。这些做法不仅能够强化学困生的意志,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劳动观念。8、心理互换法学困生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往往较一般学生低,“头脑简单”是他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不能从心理、感情上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这也许是长期以来他们自己不能被别人所理解、体谅和尊重的缘故。有的学困

10、生上课吵吵闹闹,老师批评他,还要顶嘴,甚至骂老师,事后他们坦然无事,而被骂的老师却气得难以忍受,吃不好,睡不好。有的学困生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事后却不知道说一句“对不起”。这是他们没有人情味吗?不是,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对方那种心理体验。我们要教育这些学生,首先要让他们体验这种心理感受,即,发生矛盾的双方交换彼此所处的地位,各自体验一下对方的心理感受,使他们逐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恢复正常人的情感,这一种方法不局限于谈话启发中,也可以通过实践来进行。9、暗示法所谓“暗示法”,就是运用暗示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针对学生既要求教师指导又对絮叨的说教存有逆反心理的特征,可对全班同学进行专

11、注和持久的个人接触。“专注”是指与学生谈话的态度必须诚恳、专一,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格外关心;“持久”则指这种接触必须长期坚持,每次接触的时间可以不多,但不能半途而废。这种暗示法的谈话有时虽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怎么办”,但往往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便形势到了非对学生说“怎么办”的地步,仍然不能放弃“暗示法”。10、五步教育法一是“跟踪”,在班级中,可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对每个学困生的意志、兴趣、个性、基础、智力、成绩通过跟踪、观察,进行定量分析,定性指导。在跟踪过程中,由于学困生存在意志薄弱的“致命”弱点,所以其进步往往呈现“波浪式”,这种“波浪式”又往往被教师误认为是“屡教不改”,而采取一些

12、不应采取的措施。这就是说,在跟踪过程中,塑造学困生的坚强意志是至关重要的。二是“期待”。充分利用教师对学困生的期望,是转化学困生一种有效的方法。所谓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真诚、暗含期待,对学困生达到偏爱的程度。教师期待和偏爱学困生,就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当学生一旦获得“期望”的信息后,就会产生“激励”的效应。这种“期待”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诸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采用赞许、表扬、奖励、信任、委托等措施,使学困生恢复自信,激起热情,以更大的努力弥补学习上的差距。三是“吸引”。仅仅把学困生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圈

13、子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相当多的时间鼓励学困生参加非学业集体活动,提供给他们施展才智的机会,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改变自卑感,增强自信心,缩小他们与优等生的心理差距。四是“迁移”。采取多种办法,让学困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论高低,受到表彰的,统统只限于学业成绩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困生心理创伤极大,如果开放表彰的内容和范围,制定一系列的单项优胜奖,诸如体育锻炼优胜奖、文娱活动优胜奖、爱护公物优胜奖、助人为乐优胜奖、社会实践优胜奖、小发明创造优胜奖等等,获得单项优胜奖的学生,享受到和三好学生同样的荣誉,公布于学校,通知于家长,就会使很多学困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产生

14、“我在学习上也一定能赶超别人”的心理迁移。这种迁移,必然带来极大的内动力,出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奇迹。五是“严训”。严格的常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学困生有学习马虎、不求甚解、不能和老师、同学研究讨论的坏习惯,与长期对学困生放松严格训练有关。为此,必须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造成一个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校风,从小处抓起,长期不懈,学困生的良好学风一定能够逐步形成。11、学生不良作业心理的纠正法矫正学困生不良作业心理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合作,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里仅从我们教师应采取的措施方面谈几点看法。明确作业目的,激发作业动

15、机。没有明确的作业目的就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作业动机。教师要通过正面教育、侧面引导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作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只有当学生真正意识到做作业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需要,并能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和快慰时,学生对作业的被动状态才会逐渐消除。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讲究作业布置的艺术。一是目的性:每次作业练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二是针对性: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习题;三是科学性:作业题内容要正确,表述要准确;四是适宜性:数量适当,难易适度,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五是趣味性: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富有创造性;六是差异性:区别对待,不搞一

16、刀切。提出规范,防患未然。预防为主,早抓及时抓。从一入学开始,从新学期第一次作业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作业规范要求,逐步引导小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杜绝不良作业心理的产生。作业规范可有这样几条要求:a.先复习课文,后做作业;b.先审题后解答;c.统一格式,书写整洁;d.按时完成,独立完成,严禁抄袭;e. 做完检查,及时上交;f认真看老师的批改,错误的地方及时订正。个案分析,反复训练。学困生某些不良作业心理,往往与他们的某些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矫正起来难度较大,反复较多。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急躁粗暴。在矫正带普遍性的不良作业心理的同时,建立个别分析档案,从培养学困生优良个性品质入手,调动家长、社会、任课教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班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反复抓,抓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见效。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一种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