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1.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04542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德庆县孔子中学 肖帅教材及学情分析本文是史记中的名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教学价值,值得细读品味。同时它又是一篇典范的文言文,梳理其中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也是本文教学的题中之意。本文言语虽浅,但简约处显大义,教学从细读文本出发,用“以文带言”的方式比较妥当。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其中的人物个性极为鲜明。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细读精思的良好习惯。进入高一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实词、虚词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个阶段,应让学生的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自主学习和

2、合作学习。在老师的点拨下,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教学目标1、 梳理和积累本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初步掌握阅读史传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史传文的兴趣。2、 通过细读文本,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之处,把握蔺相如的心理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3、 领略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精神风貌,学习其以国事为重的大局精神,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导入新课1、 众所周知,史记是史学著作,为后世历朝修史之典范,又别具文学性,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让你过目不忘。这就是史记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史记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2、

3、 PPT展示: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奇事编得奇文以传之,遂成一段奇话,琅琅于汗青隃糜间,千古凛凛。”二、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 要求学生浏览全文,概括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主要矛盾。明确: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两个主要人物(廉颇、蔺相如)两种主要矛盾(秦赵之间的矛盾、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2、 补充这篇文章的结尾,让学生谈谈对主要人物精神风貌的理解。太史公曰: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译文)太史公说: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而言,他可以说是兼而

4、有之。明确:司马迁倾情所写的是蔺相如,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主要表现蔺相如的“智勇”,表现其能屈能伸,一心为国的大丈夫的精神品质。三、引导品读“完璧归赵”PPT展示关键词句:不 均 曲 负宁许以负秦曲/臣愿奉璧往使/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问题1:在参加赵王面试时,蔺相如是如何表现其“智勇”的?明确:使对方理亏,让己方占据主动的地位,这显示出权衡轻重之智自告奋勇,担当出使强秦的重任,这显示敢挑重担之勇PPT展示关键词句:指示 负 逆 急 辞谢 案 度 引 约束 间 孰 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大王见臣列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问题2:那么蔺相如在出使秦国时,是不是按“理”行事

5、呢?又是如何表现其智勇的?明确:1、第一回合:献璧取璧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璧有瑕,请指示王赵王:斋戒五日、拜送书于庭秦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2、第二回合:归璧于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度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3、 第三回合:廷争曲直蔺相如是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理亏为理直的?明确:(1)从历史角度说明:秦向来缺乏诚信(2) 从使臣使命的角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暗示秦王谅解。(3) 从国势的角度说明:只要秦有诚意割城,赵必不敢留币而得罪秦王。接着又坦然认罪,“请就汤镬”只是希望秦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小结:三个回合的较量中,

6、蔺相如始终洞察对手的内心,始终让自己站在理直的位置上,同时又给对方留有余地,最终使人币得以两全。体现了审时度势之智,不畏强暴之勇。第2课时自主品读“渑池会”“廉蔺交欢”,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渑池会”的背景是“秦伐赵,拔石城”“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欲与赵“为好”,意欲何为?问题2、“鼓瑟”与“击缻”有何区别?相如如何迫使秦王击缻?问题3、相如一味退让廉颇,他的“智勇”又如何体现?小结:凡人皆知一争高下之勇,不知隐忍退让亦是勇;凡人皆知主动出击之智,不知旁敲侧击亦是智。相如知人之明,识人之心,化解了内部斗争,书写了“将相和”的佳话。知人论世之智:智在明了形势、把脉对方心理,“理”字当先,不失分寸。临危不惧之勇:过人胆识,敢挑重担,不怕牺牲,不畏强暴。智勇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千古以来,读者莫不感奋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