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01158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精)常见软弱地基及其处理方法谭立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软弱地基的种类,分析其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同时提出主要的处理方法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包括了对基础的设计和对地基的处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本文就几种常见的软弱地基土及其处理方法进行讨论。一 .软粘土也称软土,是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它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于粘性沉积物或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沿海、河流

2、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常见的软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质: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2. 力学性质: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

3、.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3. 工程特性: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等。二.杂填土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

4、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三.饱和松散砂土粉砂或细砂地基在静荷载作用下常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当振动荷载(地震、机械振动等)作用时,饱和松散砂土地基则有可能产生液化或大量震陷变形,甚至丧失承载力。这是因为土颗粒松散排列并在外部动力作用下使颗粒的位置产生错位,以达到新的平衡,瞬间产生较高

5、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迅速降低。对这种地基进行处理的月的就是使它变得较为密实,消除在动荷载作用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挤出法、振冲法等。四 .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6、,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置换法、预压法、搅拌法、挤出法、振冲法等。本文中只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一.置换法1. 换填法:就是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要点:将要转换的土层挖尽、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的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2. 振冲置换法:利用专门的振冲机具,在高压水射流下边振边冲,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中分批填入碎石或卵石等粗粒料形成桩体。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性的目的。施工要点:碎石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很大

7、程度取决于原地基土对其的侧向约束作用,该约束作用越弱,碎石桩的作用效果越差,因而该方法用于强度很低的软粘土地基时必须慎重行事。3. 夯(挤)置换法:利用沉管或夯锤的办法将管(锤)置入土中,使土体向侧边挤开,并在管内(或夯坑)放人碎石或砂等填料。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由于挤、夯使土体侧向挤压,地面隆起,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提高,当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强度也有相应的提高。施工要点:当填料为透水性好的砂及碎石料时,是良好的竖向排水通道。二.预压法1. 堆载预压法: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石料、土料、其他建筑材料、货物等)的方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

8、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施工要点:预压荷载一般宜取等于或大于设计荷载;大面积堆载可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作业,对超软土地基的第一级堆载用轻型机械或人工作业;堆载的顶面宽度应小于建筑物的底面宽度,底面应适当放大;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不得超过地基的极限荷载。2. 真空预压法:在软粘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用土工薄膜覆盖且周围密封。用真空泵对砂垫层抽气,使薄膜下的地基形成负压。随着地基中气和水的抽出,地基土得到固结。为了加速固结,也可采用打砂井或插塑料排水板的方法,即在铺设砂垫层和土工薄膜之前打砂井或插排水板,达到缩短排水距离的目的。施工要点:先设置竖向排水系统,水平分布

9、的滤管埋设宜采用条形或鱼刺形,砂垫层上的密封膜采用2-3层的聚氯乙烯薄膜,按先后顺序同时铺设。面积大时宜分区预压;做好真空度、地面沉降量,深层沉降、水平位移等观测;预压结束后,应清除砂槽和腐植土层。应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 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可减少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上覆土自重应力,使有效应力增加,从而使地基得到预压。这实际上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靠地基土自重来实现预压目的。施工要点:一般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当土层为饱和粘土、粉土、淤泥和淤泥质粘性土时,此时宜辅以电极相结合。三.压实与夯实法1. 表层压实法:采用人工夯,低能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碾压机械对比较疏松的表层土进行压

10、实。也可对分层填筑土进行压实。当表层土含水量较高时或填筑土层含水量较高时可分层铺垫石灰、水泥进行压实,使土体得到加固。2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就是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冬季施工时,对土已冻结时,应将冻土层挖去或通过烧热法将土层融解;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

1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3. 强夯:强夯是强力夯实的简称。将很重的锤从高处自由下落,对地基施加很高的冲击能,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地基土中的颗粒结构发生调整,土体变为密实,从而能较大限度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压缩性:其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铺级配碎石垫层;强夯置换设置碎石墩;平整并填级配碎石垫层;满夯一遍;找平,并铺土工布;回填风化石渣垫层,用振动碾碾压八遍。一般在大型强夯施土前,都应选择面积不大于400m2的场地进行典型试验,以便取得数据,指导设计与施工。四挤密法振冲密实法:利用专门的振冲器械产生的重复水平振动和侧向挤压作用,使土体的结构逐步破坏,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由于结构破坏,土粒有可能向低势能

12、位置转移,这样土体由松变密。施工要点:平整施工场地,布置桩位;施工车就位,振冲器对准桩位;启动振冲器,使之徐徐沉人土层,直至加固深度以上3050cm,记录振冲器经过各深度的电流值和时间,提升振冲器至孔口,再重复以上步骤12次,使孔内泥浆变稀;向孔内倒人一批填料,将振冲器沉人填料中进行振实并扩大桩径,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该深度电流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为止,并记录填料量;将振冲器提出孔口,继续施工上节桩段,一直完成整个桩体振动施工,再将振冲器及机具移至另一桩位;在制桩过程中,各段桩体均应符合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振时间等三方面的要求,基本参数应通过现场制桩试验确定;施工场地应预先开设排泥水沟系,将制桩过程中产生的泥水集中引入沉淀池,池底部厚泥浆可定期挖出送至预先安排的存放地点,沉淀池上部比较清的水可重复使用;最后应挖去桩顶部lm厚的桩体,或用碾压、强夯(遍夯)等方法压实、夯实,铺设并压实垫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