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92655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东兴区永久小学-梁禄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一、 以教材为蓝本,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美的能力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行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优、字字珠玑的佳作,也不乏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都具有丰

2、富的美的因素。那么,怎样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发现教材中的美呢?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发现文中的人物形象美、景物美。如芦花荡中刻画的智勇双全、个性鲜明的老英雄形象;信客中刻画的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信客形象;春中描绘的美丽春景图等等。这样学生就领悟到了这些人物形象、景物都是很美的。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音像视听、品词析句、观察联想获得情感美。如桂林山水对桂林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醉翁亭记那与民同乐之情;“友邦惊诧”论那对敌人刻骨的恨等等。这样,就能让教材中美的情感渗透学生的心田,使之产生一种美的体验,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具体的文字、语句、段落

3、进行必要点拔,使学生领略到语言文字之美。如出师表词情恳切,脍炙人口;苏州园林准确而优美;回忆我的母亲平实而深情等等。因此,这样久而久之,就自然地增强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当然,这只是感性的认识,是审美教育的第一步。 二、通过感性形象,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 生活实际反映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什么是美?穿补丁衣服美不美?穿漂亮衣服美不美?白杨树、松树美在哪里?同是岳阳楼,同为洞庭水,为何阴晴两景会使“迁客骚人”产生忧喜两种览物之情?同是秋天景色,为何在这一个作者手下绚丽灿烂,而在另一个作者手下却是肃杀凄凉?诸如此类问题该如何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

4、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两次变化,刻画了他们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一切以金钱为转移,全然不顾骨肉亲情的性格特征。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与腐朽。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这样下结论: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是丑的,他们是丑恶的代名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然而,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这个形象又是美的,美在他们具有典型意义,美在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丑的形象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例子很多。除上文谈及的菲利普夫妇外,还有孔乙己、奥楚篾洛夫、黄世仁等。尽管孔乙己中的孔乙

5、己非常迂腐,自命清高,毫无美感可言,但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洞察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钳制与迫害以及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尽管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充满丑恶感,但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以及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问题;尽管白毛女中的黄世仁阴险凶残、贪婪狡诈,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农民的残酷压迫。 总之,不管是美的形象,还是丑的形象,只要他们塑造得成功,揭示了社会的本质问题,都具有形象美。形象美不以形象的美丑为衡量标准。这个阶段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是审美教育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三、诱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文章

6、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形象感知、审美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感悟,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得到升华,眼界更加开阔。 人的审美,总是与自己的审美情境,审美情趣,审美经验有关。同样的自然景物,由于以上的差异,产生的美感也不同。青年人与老年人同在湖边欣赏山水的美,产生的美感是不相同的。人的心情舒畅和沉郁痛苦,对自然景物的情感会迥然有异,同为岳阳楼,同为洞庭水,“风和日丽、春和景明”之时则“其喜洋洋者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时,则“忧谗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

7、。显然“物暗则己悲,景明则己喜”,美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穷山恶水给人则是悲凉凄怆的感受。 诱发情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反复吟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的诵读,常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巧设问题,引发联想想象也是一法。如朱自清的背影,“背影”只是一个表象,表达的“父爱”也是浅层的父子情深,是人之常情,时隔八年的朱自清为何才写呢?父亲如此钟爱儿子,是人之常情,还是另有理由呢?问题的提出,便把读者带入特定的环境,渐渐地学生便能从事与情中找出深藏其中的“理”: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光景惨淡中,儿子便成了父亲老境中唯一依靠和寄托,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开这依靠和寄托。依恋怜爱之情便会

8、油然而生,审美情感由此得以诱发。通过引导、联想、想象,学生便会从文学作品中,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辨别美,并为表达美和创造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便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造美,表现在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这便是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择词选字,借景表情,借文移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把已知的材料加以合理的想象加工,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持之以恒,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在消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熏陶,强化识别事物的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作文水平。 总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把“真”、“善”、“美”带到课堂教学中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热爱美、追求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的 “四有”新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必须做到的。-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