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学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658444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教案【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1、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 ,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

2、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2、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3、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

3、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4、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5、 朗读与预习:(1) 断句品韵: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B 六字句的断句:孟学士/之词宗

4、,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

5、/雾列,俊采/星驰。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二、 熟读课文为下列文言字词释义。 1.豫章故郡 故: 2.地接衡庐 接: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 美:6.千里逢迎 千里: 7.高朋满座 高:8.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 9.彩彻区明 彻: 10.雁阵惊寒 惊: 1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 属: 12.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 尽: 寒: 清: 13.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 凝: 暮: 紫: 14.即冈峦之体势 即: 体势: 15.四美具 具: 16.而难并

6、并: 17.穷睇眄于中天 穷: 中: 18.极娱游于暇日 极: 娱游: 19.兴尽悲来 兴: 20.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 失路: 21.屈贾宜于长沙 屈: 22.所赖君子见机 赖: 23.老当益壮 益: 24.穷且益坚 且: 25.不坠青云之志 坠: 26.一介书生 介:27.等终军之弱冠 等: 弱冠: 28.有怀投笔 怀: 29.奉晨昏于万里 奉: 30.接孟氏之芳邻 接: 31.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 再: 32.兰亭已矣 已: 33.奉承恩于伟饯 于: 34.是所望于群公 是: 于: 35.敢竭鄙怀 竭:三、 文本研读。(一)研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

7、出了什么特点?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二)研读第二、三段,思考: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三)研

8、读第四、五段,思考: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四)研读第七、八段,思考: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5. 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 。四、 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3、赏析下列语句。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赏析: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 赏析: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翻译: 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