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我执.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61081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治我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对治我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对治我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对治我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对治我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对治我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治我执.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净空法师:控制、占有是严重的执着执着里面最严重的,我们在学习当中常常提醒同学,第一个是控制,第二个是占有。我们对人想控制,对事也想控制,对于一切万物也想控制,这个控制的念头就是执着。占有的念头是严重执着,占有之后不放手,占有之后不放手他以后到哪里?他决定到三恶道。你看执着造成的六道轮回,执着愈重,就往六道下面愈往下沉。那个占有念头,是到死也不肯,那个念头都不舍,就到阿鼻地狱去了,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修行真功夫,真功夫是什么?就是在这两点上着力,我不控制了,我也不占有了。等到你把控制占有的念头放下,你感觉得你身体很轻松,你很自在,无论学哪个法门,功夫都会得力。有严重控制占有的时候,你只生烦恼,不

2、生智慧,无论怎么样用功,功夫都不得力。净空法师法语:想一切大众,我执就破了我们起心动念都想自己,这是天天在增长我执,这怎能出得了三界?所以你想想看,这是善还是恶?当然是恶。为什么说念念为众生是善?诸位要知道,人起心动念都想别人,想一切大众,“我”慢慢就忘了,我执就破了。所以佛教我们把心量拓开,起心动念想众生,不想自己1 佛法,自始至终都是叫我们打破执着。我们在一切法里面起分别执着,有取舍得失的心,这完全是从我执里面生的。这些东西不离开,增长我执,我执没破,我们念佛,不能成就。2 世间人我执相当重,起心动念决定不把“我”忘掉;佛法无我,决定没有我见、我执。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源,我执没破,一天念十万

3、声佛号,声声都是“迷而不觉”,这个不能往生。3 经里面给我们讲往生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并没有讲一天要念多少声佛号,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可是,这个佛号不能间断,为什么?我们凡夫业障太重,佛号一间断,妄想就会起来。4 其实,在理上讲,佛号不必要念那么多,念那么多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六道凡夫,无始劫来的习气太重,要不念佛,准打妄想。诸位一定要知道,不管你的念头是善还是恶,都是妄念,善念变三善道,恶念变三恶道,都是在搞六道轮回,这个太可怕了!宣化上人:先破我执 后破法执(转自学佛网:http:/ 何谓我执?就是执着“我”。这是“我”的身体,那是“我”的所有,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为前提,把我摆在前边

4、,有我无人,三心未了,四相没空。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就要从每日起居饮食,以及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上来看。在这种种举动之中,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他人着想?或为道场着想?如果仅为自己着想,那就是自了汉,小乘人的思想,自利而不利他。佛曾说过这种思想是焦芽败种。为什么?因为有这种思想的人,心量太小,我执太重,自己好了就算,不管他人好坏,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这是小乘人的宗旨。所以他们看三界如火宅,视生死如冤家,自己了生死就好了,不顾众生的生死。若为他人着想,有利他的思想,不但自己得到解脱,也令一切众生得到解脱,这是菩萨的思想。换言之,忘了自己而去利益他人,就是行菩萨道。所谓佛光普照

5、,法雨均沾,行菩萨道就是要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若为道场着想,就要处处拥护道场,不带任何企图,不为名,不为利,这才是真正地拥护道场。我们每天要反省,是为自己打算的时间多?还是为他人打算的时间多?或为道场打算的时间多?这样回光返照,便知“我执”破了没有。这是很浅的说法。若往深处来说,自己是不是天天怕吃亏?天天怕得不到利益?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再反省自己有没有忍辱的功夫?如果有人无缘无故骂我,或打我,能不能忍受?是否发脾气?或者有报复的心理?若有的话,则我执尚未破;若没有的话,则我执已破。各位认真想一想,一切的问题和烦恼是怎么来的?都是我执在作怪。我执若没破,法执更破不了。小乘人破了我

6、执,而未破法执;菩萨才能我法双亡。我执破了,然后要破法执。何谓“法执”?就是不明白五蕴(色、受、想、行、识)之法,乃是因缘而生,而执着为实有。如果把一切法的执着没有了,就能圆融无碍,到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到了我法双亡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真正的修道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境界,绝对不为自己打算,有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思想,有大公无私、至正不偏的行为。宣化上人:孔子戒绝四种毛病先去“我执”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态度。孔子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他岂止绝四呢?凡是不合理的事,他都断绝,不去做,所以不止“四”。不过孔子门人在这么多里头就说出这

7、四样,他们说出四样,后人说出八样、十六样、三十二样,越讲越麻烦,越讲越多。孔子本身是一个“内密菩萨行,外现凡夫身”的人,他所行所做,都值得人做为榜样,做为一面镜子。我相信这个记录孔子一定不知道,是弟子偷偷地记录出来,说这是我们夫子的长处。其实夫子的长处不止这样,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不逾矩”不只是说规矩的矩,而是连妄想都没有了,孔子没有什么妄想、妄念。绝四,第一个就是主观,毋意:意是主意,可是孔子没有什么主观、意气,因为他毋我。为什么他毋必?必是必定,是个专制、独裁,就是我说这个样子,就一定要这个样子,不这个样子不行

8、的!这是专制者的态度、独裁者的思想。孔子不独裁,即使他做皇帝,也是“吾从众”,其实毋必也就是“吾从众”。例如臣子应该在下边拜皇帝,可是对老年人可以优待他;好啦!你可以到上边来,不用拜了,你平身免礼了。总之,合乎大众的,他就去做,不专断独裁。毋固:固是固执不通,是愚而好自用,见而好自专。本来是愚痴的,他却认为他那个愚痴的办法比谁都好。见而好自专,专断独裁,也是犯了第二个“必”的毛病。毋我: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为我自己做打算的,这叫做“我”。因为孔子没有我,所以什么事也没有“必”,也没有“意”,也没有“我”,也没有“固执”,都没有了。前面那三个,就因为有个“我”,所以才会有那些个毛病,你若是“我”都空

9、了,不为自己自私、自利,那个“我”在什么地方?所以说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也包括在这四个之内。为什么孔子能这么样?因为他“无我”,没有我执,我执已经空了。我执空了,这是菩萨的思想、菩萨的心肠,才能空我执;若不是菩萨的心肠,就空不了我执。好像现在的人,我要谋求我的利益,我要知道多一点,我要多看一点书,我要超过人!你若是有超过人的这种思想,这就是“我”了;那么说没有超过人的思想,我就什么也不干了,做一个躲懒偷安的人?那又不对了。所以你太过也不是中道,不及也不是中道。你若没有到这个程度,故意表现,假装一个“无我”,人家也是看得出来的,这个地方就要有真功夫,平时要有诚心。你没有

10、那个“意”,也可以说不争了,意气用事就要争,有主观“我要这样的!”那完了,这就有决定性的。“必”就是固执,就是谁说都不行,我就是要这样,我就是要固执!抱着“我”,拳拳服膺。“我”,就是我这个道理,比你们都高!结果搞得身败名裂,都是因为固执。所以最后一个“毋我”,前面第一个“毋意”,中间“毋必”、“毋固”,就因为孔子无我执,把“我”看的很超然,所以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人为什么惹祸?为什么搞得不快乐?为什么烦恼?就因为意、必、固、我,这都是心意识所想的,不是真理的所在处。所以孔老夫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呼吸器,如果没有孔老夫子,中国人的生命都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反对孔老夫子的人,可以说都不是人,不懂得人性

11、,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一个人,所以才要反对,但是偏偏有这一类的众生,要反对孔老夫子。为什么反对孔老夫子就不算一个人?因为孔老夫子所教导的是五伦、八德、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人人所必须要明白的。人人若能把仁、义、礼、智、信做得圆满,人的资格就圆满,如果不懂仁、义、礼、智、信,可以说不是人,为什么呢?可以说是一般畜生,不是人,没有人性。 (转自学佛网:竹庆本乐仁波切:聚积福德,以破我执据说,如果你没有聚积足够的福德,那么你将无法证悟万法的空性。聚积指的是什么呢聚积一词指的是许多小片段的集合,在这里它是指许多的知识、智能以及悲心的行为等等的集合。这也是代表着行持或者是觉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

12、行为,并且让它成为一个正面、良善的行为。事实上,行为与业力密不可分;在某方面来说,正面的行为本身即是福德。因此,聚积福德的修行道,也就是增长良善行为的行持。 福德的聚积是基于我执的对治;因此,聚积福德的修行,涉及去除执着与放下。在佛法传统的修持上,通常是以布施的行持为开始。我们首先由对治自身对物质的执着下手,如我的衣服、我的食物、我的财产等等。布施的行持,是直接断除我们的执着,断除我们对自身肉体形相的执着。因为,这种执着是产生恶业的根基与原因。透过训练自己实践善行,我们即是在断除我们恶业的根。我们先由放下对外在物质的执着开始,然后一步步地,我们练习放下对思维概念的执着,或者说是放下对整个所执取

13、之内在宇宙的执着。 聚积福德最如法的修行,即是不要求如何回报的放下。换言之,放下的修持即是单纯地给予。无论所给予的,是你正面念头、你的悲悯心,或是一个物质上的东西,如果你能自在地给予而不求任何回报,那么这即是正确如法的聚积福德的修行。 透过学习与思维,如果我们能发展出某种程度的洞见与对心的了解,那么就有可能将它延伸至我们的行持当中,来对治我们的情绪或是烦恼。这种行持的目的,是能觉知到我们执着的每一个层面,然后放下它。当我们能够这样做时,我们执取的习气与我执就可以消除。自然而然地,我们通常会对任何所感知到的,或是任何意识中生起的对境产生执着而当意识每一次的执取,都会在我们的心续当中留下一个执着的

14、印记。随着每一个留下的印记,我们建立起自我的形像,并且更加地确信有我的存在。当我们练习放下,再三地反复修持后,不执取的习气就会取而代之,印入我们的心续当中。如此这般,我们破除了我执的围墙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因此,聚积福德的行持能引导我们至更高层次的了悟,而证悟到无我、智慧与完全的解脱。问:学生近年修行中深感修行的关键是我执难破。对自私自利,没得说。请胡老师在如何破我执方面给予学生慈悲指点。 答:我执,实际上就是自私自利,就是这个问题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讲这个事,如何破我执,放下自己。我这有个体会,有些时候佛号不得力,了凡先生在四训当中说,一心为善,正念现前,什么意思?一心为善,就是你早上一睁眼一

15、直到晚上睡觉,只要是跟人打交道就一心为善,为是做的意思,做善事。妈妈的腰怎么样了?打个电话。我姑姑那儿子要考大学了,我给他送点教学材料。我的小学老师很长时间没联系了,今年六十大寿,给他寄张贺卡,寄弟子规的盘,一心为善。你不是都有手机吗?手机不是有二十六个字母吗?从A到Z对不对?每天轮一遍,看看,今天给谁寄点东西?今天给谁寄点盘?别想自己,不让脑子停留在自己身上。不是一心为善,就是正念现前,不是正念现前,就是一心为善。什么叫正念现前?到晚上十点半,没什么事了,没什么人了,人家都睡了,怎么办?躺床上,吉祥卧,念佛吧,正念现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旦跟别人联系,一旦跟别人有瓜葛了,就想著利益别人。比如说我,底下有下级,要搁老板过去,想给下级打电话,还考虑时间吗?不考虑,公司给你报销手机费,二十四个小时Standby。这个同事生孩子,在家伺候月子,你有事要找这个同事,能不能不打手机?发个短信。那当然打手机方便,一拨通把事一说就完了;写短信还得写,怪麻烦的,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再有,你打电话的时间,到底能不能再往后拖拖?中午正是一点钟的时候,你这个生孩子坐月子的同事,她万一要睡个午觉?善事阴功,皆由心造,不在於说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