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下血肿总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58205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宫产术后腹壁下血肿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剖宫产术后腹壁下血肿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剖宫产术后腹壁下血肿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剖宫产术后腹壁下血肿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宫产术后腹壁下血肿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剖宫产术后腹壁下血肿总结 一、 腹壁下血肿分类:1.皮下血肿: 为浅部位出血,表现为伤口渗血或皮下瘀斑容易被发现。2.筋膜下:为腹壁深部血肿,常发现较晚,患者有明显局部疼痛伴发热等不适。3.腹膜外血肿:为深部血肿,因组织疏松,血肿容易扩大,甚至形成较大血肿,甚至形成失血性贫血,休克危急症状。二、 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止血不彻底所致。三、 高危因素:伴有妊高病、ICP、血小板减少等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合并症四、 预防措施:1.分离腹直肌时应垂直分离,避免手指深入腹直肌后方损伤其血管,也可分离将腹直肌先分离部分,切开腹膜后,连同腹膜一起再分离腹直肌,可以避免对腹直肌血管的损伤。2.剖宫产术常采用

2、撕拉切口,有些小血管断裂后可能回缩,关腹时不易发现,在术后切口上常规放置沙袋(超过切口两端)或腹带加压包扎,可以减少切口各层的渗液或渗血。3.对于有腹壁血肿高危因素的病例估计术中可能广泛渗血止血困难的,慎重选择切口方式。可选择下腹正中纵切口,纵切口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及腹直肌均为纵裂,避免了筋膜与腹直肌的分离,减少了筋膜下血管的损伤。4.对于作下腹横切口的病例,以Joel-Cohen(Joel-Cohen切口,即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约23cm,或耻骨联合上34横指横行切开皮肤;)切口为宜,切口位置相对较高,避免撕拉锥状肌。5.术中细心操作,仔细检查每个创面有无出血,有活动性出血的必须在直视下缝

3、合或结扎组织,有血管断端的无论出血与否必须牢固结扎,有少许渗血不好缝扎处可用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辅助止血或置引流条充分引流以便观察。7.术中要求较好的麻醉效果,避免因腹壁肌肉过紧至分离困难而损伤腹壁血管。8.术后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妊高症,血小板减少,DIC等,及时处理咳嗽呕吐等增加腹压的症状。术后密切观察,了解有无腹壁肌张力增加;切口周围有无出现硬结并逐渐增宽,局部有压痛的症状;术后不明原因的低热,贫血程度与外出血不符的,完善腹部 B超,尽早发现腹壁血肿及时处理。五、诊断: 1.皮下血肿多因切口渗血或切口处皮肤皮下瘀斑而被发现;2.深部的血肿如筋膜下血肿多有术后3天后出现的低热,切口

4、周围疼痛,切口周围出现硬结并逐渐增宽,局部有压痛,有的可们及波动感而被发现。B超检查提示腹壁包块,在B超监测下穿刺,抽出陈旧的血液明确诊断。3.若腹壁血肿并发感染,患者出现高热和败血症的症状。(华西附二院曾报道过一例剖宫产术后2天膀胱压迫至少尿的腹壁血肿的病例5。腹膜外血肿因腹膜组织疏松,血肿难以局限,易形成腹膜外巨大血肿,且临床上不易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病人的贫血程度与外出血不相符时,要警惕腹膜外血肿可能性。腹壁血肿鲜有引起失血性休克者,但成丽曾报道了一例因腹膜外巨大血肿失血3000ml,至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病例。)六、治疗 1.剖宫产术后腹壁下大血肿大多需手术治疗,清除血凝块,有活动性出血的,严格结扎出血点,缝合后加压包扎,或腹壁切口压沙袋6小时;若有伴感染的腹壁血肿需充分引流,每天伤口换药,不可盲目缝合伤口。同时须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综合治疗。如血肿已局限,且病人无临床症状,可在B超监测下穿刺,血肿内有液态血液的尽量抽出,再注入甲硝唑溶液后加压包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局部理疗,活血化瘀的中药促进其吸收。 2.直径5cm且无临床症状的腹壁血肿可仅应用局部理疗和活血化瘀的中药保守治疗。 / 文档可自由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保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