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53591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2、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诗歌大意。3、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景激情,走进文本。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看到的。一千多年前诗人杨万里在清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朋友林子方也看到了这幅景象,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范读古诗)二、反复品读,感悟文本。1、你们想读这首诗吗?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试一试,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看看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和同桌说一

2、说。4、学生反馈。(1)你从第一句中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一句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谁来说说西湖?(师补充介绍西湖: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是浙江杭州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烟波浩淼、风景如画,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3)(出示图片)这就是西湖六月的风光。你看,荷叶一片连着一片,荷花格外的鲜艳美丽。谁来夸夸西湖的美?(指名读诗句)(4)你还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西湖六月与其他季节景色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西湖四季图)是呀,西湖的四季都美如画卷。而西湖的六月,比春季更富生机,比秋季更有活力,比冬季更色彩缤纷,莲叶,荷花是六月西湖最美的风景,作者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

3、示第二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自由读第二句诗,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预设学生回答:a 荷叶很多。接天:一片连一片,看不到尽头。读出荷叶的多。b 荷叶很绿。无穷碧:绿到了及至,没有办法用语言形容。读出荷叶的绿。c 荷花很红,很特别。别样红:荷花红得特别,是因为映日的原因。读出荷花的别样红。(6)映日的荷花别样红,(出示一朵荷花图)引导想象:清晨,走出净慈寺,你看到了什么?(师引导:清晨,六月的西湖里,荷花映着朝阳开放了,你瞧,它粉得那么可爱,红得那样别致。阳光洒下来,花瓣上的露珠反射出七色的光芒,映衬得荷花更加的娇艳,真是:)(7)荷花仅仅只有一朵吗?满池都是

4、娇艳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碧绿的荷叶,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这样的美景:(8)这时,一阵微风追来,你还闻到了什么?(9)望着美景,闻着荷香,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诗人杨万里只用了十四个字,把你们想说的,想画的,全表达了出来,这真是:(生齐诵第二句)5、回归全诗,加深理解。(1)这美丽的画面是作者清晨送别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在西湖边所见而做,所以诗歌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诗题。(2)把美丽的诗句吟诵给朋友听。(配乐)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其实描写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互相推荐。朗读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淡妆

5、总相宜。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3. 奇:奇妙。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武钢十三小 胡思晶古诗是我国文学长河中历久弥香的一朵芙蓉,韵律和谐、构思精巧、联想奇妙、语言凝练、表达含蓄、言简意丰。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学生是阅读和体验的主体,古诗教学如何抵达学生心灵,焕发诗情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我从以下三点进行突破:1、读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古诗篇幅短小而琅琅上口,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大量时间给学生进行有层次性的阅读体验。首次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指导学生充分自学,汇报读懂了什

6、么;分句品读时,借助媒体、图片,让学生产生联想,诗画相融,用心读出诗,读出画。2、入境。古诗言尽而意无穷,古诗教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倾听文字的脉搏,触摸作者的情思。本诗的画面定格在六月西湖,在教学中,我通过画面,教具,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解读、同化、丰富诗歌意境。从第一句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西湖六月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印象,利用画面不断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形成印象,为后一句做下铺垫,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体悟古诗意境,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3、悟情。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以情动情,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学生陶醉并沉浸其中,体味诗歌情绪。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