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勳:生活十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492352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蒋勳:生活十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蒋勳:生活十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蒋勳:生活十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蒋勳:生活十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蒋勳:生活十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蒋勳:生活十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勳:生活十讲(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十講作者 蔣勳 出版社 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 2009/02/14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內容簡介所謂生活十講,其實就是生活教育十講,內容從新價值的建立,到認識自我,再到心靈生活的滋養要件,比如信仰、愛情、倫理、創造力,以及一個圓滿的社會為何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這是一個富裕的時代,商業的富裕提供了物質上的滿足,我們很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一雙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個人,拿錢就可以買到了。可是中間有一個東西,在容易購買、容易販賣的過程中,遺失掉了,這個遺失的部分恐怕就是台灣目前最大的難題。小時候,我們會為了一本同班同學忘掉的筆記本,翻山越嶺渡過淡水河送去他家,那時候淡水河橋很少,我要繞很

2、遠的路,從延平北路、迪化街,一直走到今天的大橋那一帶,然後走過大橋到三重,到同學家,現在那個記憶很深我的意思是說,難絕對是生命中幸福的開始,容易絕不是該慶幸的事。我們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在裡面自然的薰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讚歎,但他回過頭來還是很安分的做自己。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在佛教經典中說行深般若般羅蜜,行深這兩個字就是強調實踐。單單成為一種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衭,甚至是一種知障,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

3、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的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作者介紹作者簡介蔣勳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著有生活論述孤獨六講(本書榮獲2008臺北國際書展大獎、2007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2007誠品年度top100暢銷書榜)。藝術論述有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肉身覺醒等;散文島嶼獨白、歡喜讚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

4、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祕密假期等。本書目錄第一講 新價值第二講 新官學第三講 新倫理第四講 新信仰第五講 談物化第六講 愛與情第七講 情與慾第八講 創造力第九講 文學力第十講 新食代序生活十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在警廣主持了一個名叫文化廣場的廣播節目。每星期一次,大約一個小時,談一些與文化有關的現象。我當時在大學美術系任教,但是不覺得廣義的文化應該侷限在狹窄的藝術範圍。相反的,社會裡許多與人的生活有關的現象,常常比藝術更反映出文化的本質。我把一星期接觸到的社會現象做話題,也許與食衣住行有關,也許是社會一個謀殺案件裡看到的倫理或愛情關係,也許是價值體系裡不容易覺察的保守性

5、與墮落性,往往不是呈現在上層的文化禮教中,卻點點滴滴透度在生活不知不覺的行為之中。這個節目一做十年,得過金鐘獎,隨著警廣交通台的路況即時報告頻道,成為全島無遠弗屆的收聽節目。十年的錄音,收藏在警廣的倉庫,當年負責錄音控制室的翁先生因肝病去世,我也中止了這個節目。許多年後,有做公益的朋友找出錄音,製作成數位光碟,我授權捐給監獄的受刑人,使我常常收到獄中的信,告知他們在寂寞困頓中從聲音得到的安慰。二八年初聯合文學的玉昌、晴惠談到他們家多年來保留的一套錄音,詢問文字整理的可能。我對過去的東西沒有太多眷戀,船過水無痕,不想再聽,也不想再看。但是一年中,玉昌、晴惠真的整理出了這本生活十講,我沒有太多話說

6、,只能說:謝謝!希望當年談的事件現象,無論多麼混雜濁亂,十年過去,在一個嶄新的世紀,能夠沉澱出一種清明。二九年一月二十二日蔣勳於八裏第一講 新價值 經常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甚至是自己的親生父母。這些現象會使人懷疑,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是不是出現問題? 我個人覺得,年輕人本身是無辜的。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我們現在看到那些令人錯愕的行為,是一個“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則是形成這個“果”的“因”。在長期唯考試導向的教育體制中,我們是允許學生升學科目得滿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養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因此產生這些

7、現象,錯愕嗎?我一點也不覺得。 這個問題不是現在才有,在我那一個年代就開始發生。我們很少思考為什麼要孩子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譬如我從事藝術工作,關心的是創作力、關心人性的美,我在不同的學校教過,從聯考分數最低的學校到聯考分數最高的學校,我都教過。以我所教授的科系而言,我不覺得這些學校之間有太大的差別。 如果你實際接觸到學科分數低的學生,就會知道,他們沒有花很多時間準備考試,相反的,他花很多時間在瞭解人。譬如說看電影或者讀小說,從中就有很多機會碰觸到人性的問題。 可是專門會考試的學生呢?往往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一九九八年發生震驚社會的王水事件,一個女孩子因為和另一個女孩子與

8、同一個男友交往,在慌張之際,就把化學方面的專長用出來,她調出了“王水”,犯下謀殺案。 我們可以說,她的專業知識分數非常高,但她在道德跟情感處理上是零分。 她是壞或是殘酷嗎?我不覺得,她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平常她沒有這樣的準備,缺乏對人性的瞭解,我稱她為“無所措手”族,她根本不知道怎麼辦。所以最後警方帶她到現場時,她很茫然;她當然茫然,因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這些個案非常明顯的就是我們說的“好學生”,他們要進的科系和研究所,都是最難考的,他們從小就埋頭在升學、考試裏,忽略了其他。從很多年前我就很怕這樣的人,我覺得這樣的人一旦犯罪,對於“罪”的本質,完全不瞭解,因為他根本沒有機會接觸。 所以

9、我一直覺得,如果要指責這樣的事情,矛頭應該是指向一個教育的架構,這個架構教育出一批批像這樣非常奇怪的人。 我聽過很多明星學校內發生的人際關係,包括在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拒絕聯考的小子,就已經指證出明星學校內,為了考試、拿高分,同學之間如何鬥爭,如何去傷害別人。我聽過太多這一類的事,也隱約感覺到考試導向繼續發展下去,我們的孩子會發生很可怕的事。 而這些已經發生的新聞事件,就是我們受的“惡果”。 從文學中尋找人生的解答 我舉一個例子,我自己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大概國中一二年級,我很苦悶。我相信凡人處在一個生理發育、轉變的時期,就是他最敏感的時候。不只是身體開始變化,聲音變粗、性徵出現,等等,更重要的是他

10、開始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性。我想,中外古今所有的重要時刻,就在此時,也就是啟蒙時刻。 在那個時候,我感覺到身體的苦悶,卻無法解答。因為生理的苦悶引發我開始去思考人到底是什麼,我到底是動物還是人?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精神嚮往和肉體的欲望衝突得很嚴重。我不知道女孩子會不會這麼嚴重,以男孩子來說,包括我和我的同伴,都是非常嚴重的,那是一種來自生理上奇怪的壓力。 於是我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學。我在書店讀文學,在文學裏削減了許多欲望上的苦悶,並嘗試去解答自己從何而來,要到哪里去,我是什麼,這些難以解答的課題。 因為這樣,有一段時間,我原來很好的功課就耽誤了,那幾次考試的結果都非常糟。我因此被學校、被家裏指

11、責成一個壞學生、壞孩子。我想,在那一刹那之間,我是非常容易變壞的。幸好文學救了我,讓我有足夠的自信,不但沒有變壞,並且在文學中得到很多關於人生課題的解答。 同一個時間,我的同伴一頭鑽進考試裏。這些同學,今天我回頭去看的時候,發現他們都過得不快樂。他們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有些也出國留學回來了,但對於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所發生的問題,他們都沒有辦法面對。 對於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們始終沒有機會去碰觸,因為考試不會考。 我們評斷一個學生,是壞學生、壞孩子,因為他的分數不夠,可是他對人性可能已經有很豐富的理解;我們評斷一個好學生、好孩子,也是用分數,卻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對情感和倫理的種種課題。分

12、數和人格的發展絕對是兩回事,法律系的高材生不表示不會犯罪,他可能熟背法律條文,瞭解各種法令,可是對於“什麼叫做罪?”不一定理解。所以我們會看到“高等學府的法律系學生為了購買手機,在電梯內搶奪女孩皮包”這樣的新聞。 自由是什麼?罪是什麼?為什麼會為了一個小小的事情去傷害別人?我記得新聞出來時,所有的朋友都在說:“想要手機,我送他一隻嘛,怎麼會愚蠢到這種地步呢?” 這只是提醒我們,知識完全不等於智慧,也完全沒有辦法轉換成智慧。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好學生、好孩子即使犯案,手法都是最笨的。他跑到PUB去,在電梯內搶劫,當場就被PUB裏的人抓到。PUB是一個龍蛇雜處的地方,那裏的年輕人其實都比他

13、聰明,比他更懂得人性上的複雜。當他忽然發現掉入一個自己最沒有辦法處理的世界時,已經來不及了。 是悲劇吧!卻令人難以同情。 這個社會一直在製造這樣的一批“好學生”,他們本身也洋洋得意,因為一路走來都是被捧得高高的“資優生”,因為他們可以考到那麼好的學校、讀那麼好的科系。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有問題。 我要呼籲的是,所謂的“明星學校”從來沒有給你任何保障,知識分數越高的人,自己越要特別小心,因為你將來要面對的生活難題,都不在這些分數裏面。 豢養考試機器的學校 這幾年來發生的資優生犯罪事件,正好說明瞭我們的教育應該拿出來做最好的檢查。為什麼在這麼一個教育系統中,連知識份子的自負都消失了?以前作為一個

14、知識份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有些事是知識份子不屑做的,為什麼這種士的自負在校園中式微了?我覺得,這是教育本質上的最大問題。 當然,這幾年來,有很多人在做亡羊補牢的工作,開始注意到社區活動,開始注意到人文教育、藝術教育,但是我覺得做得不夠。譬如說,大學開始教藝術欣賞,卻沒有適當的師資,最後可能就變成一個形式。 我想強調的是,學校絕對不是訓練一批考試機器的場域,這些孩子不能夠這樣被犧牲。有時候,我真的覺得這些豢養考試機器的學校,就像養雞場、養豬場,讓人覺得是一個巨大的悲劇。我們應該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在裏面自然地薰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 我曾經幫朋友代課

15、,帶大學舞蹈系先修班的孩子,他們大概都是大一的程度。因為要代三個星期的課,我很想認識他們,所以請他們畫自畫像,然後準備兩分鐘的自我介紹。他們不是美術系的學生,當然自畫像畫得不是很好,我的目的也不是要他們畫得好,只是希望他們可以在鏡子裏看看自己。課後,好多學生告訴我,這是他第一次透過鏡子好好地看自己。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好好地在鏡子裏看過自己,他對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這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一九九八年的林口弑親案,一個十九歲的孩子和同伴聯手殺害熟睡中的雙親,後來母親醒來,向他們求饒,他的同伴不敢下手,因為同伴常常去他家,媽媽對他們很好,最後是這個孩子動手。 我想,他從來沒有在鏡子裏面對自己吧!他自己的美或醜、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