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4476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 巾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并且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与中华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人们的知识体系、意识形态观念日益西化,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也逐渐西方化。而后义废除了“读经科”,从此,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没有了国学启蒙教育,致使一些优秀的国学启蒙经典渐渐地就被许多人遗忘甚至抛弃了:而这急功近利纯粹西方化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物质的空前富有,精神的极度贫乏。看看我们今天的孩子,心灵脆弱,不懂关爱:有的小学生为了一句玩笑话就离家走;中学生因为担心考分落后而杀父弑母;大学生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原因接连杀死同室数名

2、同学?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了。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抛弃了原来作为精神家园和安身立命之本的国学,忽视了启蒙经典“长善救失”的功效。目前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肩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弘扬经典国学教育、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迫在眉睫。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国学应该从幼儿开始,给以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教育。下面本文就国学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些启示进行探讨。一、概述一)国学国学,即巾国学术之简称。是指环绕于人生诸问题,以探讨其原理、原则,并寻求解决方术所成就之理论系统,这一中国特有的学术系统简称“国学”。国学首先是一个思想体系,是驱动中华

3、文明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它是一种文化观念,是一种精神追求,是融合在中华文明之中的理想、追求和文化期待;最后,是一种方法、方式,包括思维方式、研究范式、分析方法等。总的来说,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二)国学启蒙教育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国学,是指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是指为了使幼儿得到基本的人门的国学知识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选取国学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对幼儿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它旨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

4、育的深化和体现。国学启蒙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思想,在处于蒙昧时期的幼年时期,对幼儿加以启蒙教育并让他们努力学习,可以使他们为未来顺利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社会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呈现以下阶段性的特点:23岁幼儿对社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有了最初步的认识,能做出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的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需求。同时,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还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导。4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

5、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心,友好、合作、助人行为明显增多。在自我意识方面,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和行为,能依赖成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开始发展自制力。5-6岁幼儿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践交往方式,能掌握社会所许可的行为,开始自觉而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能进一步理解他人的情感。 二、国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一)有助于幼儿对社会基本情况的认识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幼儿对社会基本情况的认识也会从这几方面发展,即了解环境、人

6、和文化。我们知道,幼儿从出生到六七岁就不断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在这一阶段,幼儿会形成社会生活习惯,如认识社会环境,幼儿先从认识家开始,再认识幼儿园,然后认识所在城市、地区,最后是国家。国学启蒙教育内容涉及到许多关于社会方面的知识,如三字经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民间传说,所以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千字文音韵谐美,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文、地理、自然、修身、处世、农艺、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名贤集是一种通俗读物,此文大部分取材于民间,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与民众的人生经验和心理愿望,其中也含有不少关于修身、治家、人际等方面的观念与规范等等;这些国学启蒙读物都讲到天文地理、名物常识、

7、风俗人情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则是处于懵懂状态的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和有效方式。因此,通过国学启蒙教育,能使幼儿形成对中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幼儿正确的认知是对人、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正确认识,即要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幼儿应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意识到“社会”要求。弟子规是一种关于人们生活规范的幼儿读物,根据孔子的言论编写而成,它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门、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千字文中也涉及到了许多有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还有其它

8、国学启蒙读物也讲到培养幼儿习惯礼仪,如坐立行走的姿势、见面礼、问候语、传统节日礼仪等。而国学中这些关于道德伦理、基本礼仪的知识都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得来的,体现的都是优秀的社会文化,这些优秀的、丰富的内容即伦理规范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初步的价值观。三)有助于幼儿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国学是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在思想上以儒家为主,辅及诸子百家为从属,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内容涉及史学、文学天文地理、书画、术数、医学等方面。经即经典,是核心和根本,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

9、,如三字经等;史即历史,重在文化修养,如中国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司马光、屈原等;子,即对在历史上学有所成的人的敬称,如孔子、老子、孟子等;集,即文集、作品等,如唐诗全集等。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可以使幼儿形成对国学的基本认识,逐渐产生国学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形成。除国学本身结构严谨外,对于具体的国学启蒙读物也是如此。具体来说,三字经主要讲述了教和学对人的重要性;四时、四季、五行、五常、六谷等自然与社会的常识和教学的必读书目;中国历史人物和各朝代的更迭;中国历史上十位发愤苦读成才人物的故事等,这些内容排列有序,结构严谨。可见,国学教育内容体系清晰明了,这对于幼儿的认知体系的良好形成起了很

10、大促进作用。而国学广博的教育内容则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奠定了一个深厚基础。三、国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关爱、安慰、谦让等。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城市科技化的加快,家庭生活环境的日益优裕,孩子与家人、伙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备受关爱导致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使得利他、利社会行为更是减少,具体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分享、缺乏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等等。所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就显得特

11、别重要,而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后天影响的结果,主要有社会认知能力、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因素。国学启蒙教育的目的虽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但却隐含着对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培养和熏陶,即对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所以,国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一)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关爱,顾名思义是指“关心、爱护”,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36岁幼儿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关爱行为有所发展,但幼儿普遍缺少关爱意识,且只是口头表示愿意帮助、关心他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缺少对关爱及关爱行为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幼儿的关爱情感发展不健全;三是幼儿普遍缺乏基本的关爱技能与技巧

12、。同时,幼儿的关爱行为发展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国学启蒙教育能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给幼儿以认识上的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关爱,在学习国学的同时,提高关爱技能技巧。例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就讲到了两个关爱行为:一是“黄香温席”的故事。伏盛夏天,他怕父亲热,就用扇子把父亲伺候睡着后,才去睡觉;三寒地冻口,他先用自己的体温去暖热被子再让父亲睡。第二个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从三字经中所引发的两个故事,都告诉幼儿要尊敬、孝敬老人,兄弟姐妹之间要尊敬友爱,要关爱谦让。在此过程中,首先应给予幼儿正确的、具体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关爱;其次,帮

13、助幼儿产生关爱的良好情感;同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家人、老师对幼儿表达的关爱,通过亲身传授教给幼儿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爱,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良好行为。二)有利于幼儿感恩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感恩,感恩教育是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能培养幼儿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且很少进行感恩教育,导致幼儿只知索取不知回报。通过对幼儿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能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抓住生活点滴,对幼儿潜移默化地实施感

14、恩教育。例如,弟子规巾时时体现感恩精神,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日常生活规范如要孝敬长辈、衣冠要整清等都是幼儿表现对家人、对生活的感恩的良好反映;其巾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还专门讲述了感恩,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感恩。另外,通过给幼儿讲一些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幼儿从尊重老人、关心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在着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的同时,强化幼儿的感恩行为。四、国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道德的良好发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以幼儿的道德形成和发展特点、规律为前提,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幼儿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低,道德认识肤浅。是非观念不

15、稳定,道德评价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道德情感最初和自然情感分不开且不稳定;道德意志j制力弱,易冲动,坚持性差;道德行为常言行不一致道德行为动机与目的不稳定。围学启蒙中选择的浅显易懂的国学经典能够针对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且强调知情意行的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一)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基本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初步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幼儿的道德认识往往是教育的结果。要促进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就要给幼儿提供相应的道德知识,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道理及内容。国学扁蒙教育注意选择符合幼儿的、生动的内容,能将道理渗透到

16、作品中,通过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弄清是非,明白道理,影响、塑造幼儿的心灵:其一,通过反复地讲解需要他们掌握的行为准则,由浅人深地讲清行为的要求及其实质含义,使幼儿形成和掌握初步的道德概念。而不是用枯燥的形式,空洞的说教,甚至用训斥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因为这些都无益于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其二,国学以其简单明了、具体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给人以感性的感受和情感上的陶冶。它寓情于理,易于幼儿接受,并将思想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幼儿,使之受到教育。二)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必须从幼儿自身对自己和别人行为所产生的体验,以及受到教育者对幼儿行为和事物美丑的种种情感、态度的感染,促进幼儿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