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41556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正确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樟树蓬蓬勃勃的生命力,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3、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的生命力,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三、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宋庆龄“不搬家”的理由师: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师:

2、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师: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1感知樟树“生命旺盛”。师: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师: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

3、树的哪些部分,它们的形态如何。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设计意图】文学是用“形象”说话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在这种转换中体会语言的魅力。(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师: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无论是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设计意图】学生填写、朗读的

4、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合理想象樟树一年四季经受各种磨难之后仍然蓬蓬勃勃的过程。师: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多么顽强的樟树,同学们好好读一读,将樟树的形象留在脑海中。2体会樟树“品质高贵”。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樟树可贵的句子。(组织交流)(1)围绕“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展开交流。师: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闻到过香气,这种香气会发生变化吗?师:(小结)这就是樟树,它活着的时候,香气不变,死了的时候,仍然有香气,且这种香气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

5、多么了不起,多么可贵。【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樟树的香气与生活中其他香气的不同,即生活中的不少香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樟树香气能长久保持是了不起的;这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2)抓住“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生:就怕它一天。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千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千年。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在哪里呢?(樟树的香气能长久保持,樟树的香气能永远拒绝虫类的侵害。)【设计意图】

6、这种反复、递进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樟树“香气拒虫、香气长久”特点的认识,也使学生对樟树的情感随着一遍遍的朗读得以深化。师:这一自然段,不仅写了樟树,还写了别的树木,如石榴。课文为什么要写石榴呢?(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比较”的写法,这样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樟树的与众不同,可贵。)师: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以及写法的精妙。【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理,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表达的。而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认识了“比较”的写法,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一写法的好处。(三)适度拓展,深刻理解“人与树”之相似师: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这是两棵香气永存

7、的樟树,这是两棵让虫子害怕的樟树,这是两棵让宋庆龄舍不得离开的樟树。那宋庆龄是怎样的人呢?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宋庆龄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认识。(出示中外人士对宋庆龄的评价,学生朗读。)1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2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师。”3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福斯特斯诺说:“多亏我结识了宋庆龄,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美,是活的中国最卓越的象征。”4毛泽东主席在1936年在致宋庆龄的信中这样写道:“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救

8、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毛主席称宋庆龄为先生)师:樟树的香气让虫子离得远远的,而宋庆龄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同样令人敬佩!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女性?(板书:精神蓬勃、正气凛然、高贵典雅)师:请说说“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师:(小结)宋庆龄美好的品质,就像她故居樟树的枝干一样伸向四面八方,就像她故居樟树的绿叶一样蓬蓬勃勃,就像她故居樟树的香气一样永久保持、拒绝害虫的侵蚀。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上的简要表达,辅之以中外名人对宋庆龄的评价,学生对宋庆龄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她与樟树进行比较,对“人”与“树”相似的理解水到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