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教学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410486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核舟记》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核舟记》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核舟记》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核舟记》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核舟记》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核舟记》教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舟记教学案年级 :八 学科:语文 课题:核舟记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能力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深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核舟记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2、的核舟记。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记”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自主探究环节1. 请结合课下注释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同桌互相补充纠正。2.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3.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数量词用法五类情况进行归类整理。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是怎样的。5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6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

3、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7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1、自由朗读,熟悉内容2、组长范读,校正读音。3、自学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结合课文注释和自已储备的知识大胆尝试通译全文,尽量不要借助翻译资料书,以免养成依赖资料书的习惯。小组内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用笔圈点出,然后找老师或其他组同学给与帮助。(自学时间为15分钟)1、校正字音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 八分有 奇2、通假字。 诎右臂之船: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合作交流环节1.数量词的用法。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2

4、. 在课文的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3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明确: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

5、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4.学生自选其他一些说明生动的语句,自主品评揣摩。1、质疑问难各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共同商议解答。2、齐读或自由小组接读课文。3、指名通译课文。4、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师重点点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情况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教师点拨: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像,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平实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给人以想像的。巩固达标环节1、 检测课文背诵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A尝贻余核舟一 B诎右臂支船C右手倚一衡木D其船背稍夷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F神情与苏、黄不属G八分有奇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又用篆章一4、背默课文。(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学生独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