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40738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王君超今传媒2005年第10期从1995年媒介批评进入中国传播学(1)者的视野 ,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媒介批评这项崭新的新闻传播事业筚路蓝缕,虽然至今没有形成一门“显学”和一项“产业”,但是它从无到有,从一个“舶来”的概念和理念,孕育出学术专著、博士论文和国家级的课题,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不可讳言,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相比,近年来媒介批评研究虽然在研究领域和视野上有所突破,然而总体仍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第(2)一本定位于“媒介批评”的刊物 更名、第八次全国传播学会议上媒介批评的“缺(3)席“ ,以及媒介批评学者在全国整顿网络色情

2、和批评媒体低俗化活动中缺少理论参与,则说明媒介批评在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以及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仍然受到挑战。学术研究现状以“媒介批评”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5)进行检索,可以找到42篇有关论文和文章。将以上结果按照年份划分,可以发现,1996年、 2001年和2003年是近年来媒介批评成果(4)的3个高峰期 。其原因是:1996年北京广播学院院报策划了“媒介批评”专题,发表6篇媒介批评的探讨文章,代表了当时学界对“媒介批评”这个较为陌生词汇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媒介批评的启蒙之年;2001年则是媒介批评风生水起的一年。这一年的上半年,“中国内地出版的两

3、本媒介批评专著,被看作是(5)媒介批评的开拓性著作“。 这“一方面标志着呼唤多年的媒介批评理论开始逐步确立自己的研究范畴与规范,另一方面也预(6)示我国的媒介批评进入预热阶段。“ 2001年发表的论文,其中一些就是针对这两本书进行探讨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在2003年,发表成果主要来自于有关媒介批评博士论文的部分章节。继2001年两本媒介批评著作的问世, 2003年有两篇博士论文相继通过答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谢静副教授的博士论文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和中国传媒大学雷跃捷教授的博士论文媒介批评论。2005年5月,浙江大学的李岩教授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新著媒介批评 立场 范畴方式由

4、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又为媒介批评增加一份沉甸甸的新成果。突破与创新近两年来,媒介批评的研究成果虽少,但质量较高,在以下领域实现了突破与创新。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我国内地的媒介批评研究,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沙龙式的探讨到学术论文迭出,再到有关专著的问世,重点几乎都集中在新闻传播学的范畴,注重的是对新闻媒介的批评。2004年诞生的一些媒介批评成果,则将关注点转向广义的传播学和文艺学、社会学等前沿理论。如媒介批评 立场 范畴方式一书全面梳理了自索绪尔以来的现代符号学、意识形态分析、叙事理论、结构主义及读者反应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及文化批评和后现代理论关于传媒及其作用的理论;力图通过对媒介批评的具

5、体实践活动的分类描述,界定媒介批评对象、方法及范畴。该书“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架构媒介批评这一课题的理论、逻辑体系,从而使媒介批评的研究有了更为开阔的研究思路。这一研究拓宽了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范围,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其应用价值是:推动目前尚待规范的媒介批评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并且有新的学科支持,本书恰好在这几方面给学界与业界以新的理念与(7)新的方法。“ 谢静的博士论文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叙事理论和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解读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为研究中国本土的媒介批评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她将媒介批评视为一种“叙事”,从批评叙事与新闻专业的关系角度解读美国的新闻媒介批

6、评;书稿还分析了媒介批评所具有的叙事性和道德性,以此为基点,集中分析了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将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揭示了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在美国新闻专业权威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新闻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规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在社会角色对话、协商过程中,新闻专业规范建构与解构的过程。二、研究领域的突破 2004年的研究成果中,有3篇是专门研究美国媒介批评的。此外,还有几篇是关于网络批评、电视批评、新闻评析的,媒介批评的研究范畴进一步扩大。谢静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 2期发表的20世纪初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确立一文,分析

7、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媒介批评对新闻专业主义建设的贡献。论文认为,当时美国的媒介批评越来越多地针对新闻媒介的专业表现,从而走向成熟。在批评新闻媒介的煽情主义和商业主义的过程中,批评者提出了不少建议,包括捐赠基金报纸、政府管制等,最后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妥协,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逐步确立。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的3位硕士研究生在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的指导下,完成了有关媒介批评的毕业论文,其中有两篇是关于美国媒介批评研究的。陈娟的毕业论文美利坚语境下的学院派媒介批评,将美国学院派的媒介批评本身作为文本进行解读,对媒介批评的思想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文分析了美国媒介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在此基

8、础上集中诠释了学院派媒介批评的几个关键词:媒介体制批评、媒介责任批评、媒介性质与功能批评、媒介政治批评、媒介经济功能批评。卢俊卿的毕业论文美国媒介批评的历史变迁论述了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媒介批评的演变,通过对美国媒介批评进行梳理,分析其历史变迁过程,揭示了媒介批评促进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规律。在电子媒介批评方面,李岩在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1期发表了揭开电视新闻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在2004年5月举办的“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研讨会“上,发表视觉传播中的技术理性批判来自麦克卢汗“冷媒介”的思考一文。谭舒、袁传峰在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发表网络BB

9、S与媒介批评一文,认为在网络BBS上开展媒介批评,有助于突破以往传统媒介之限,其优势明显,但问题也突出,解决之道在于媒介摆正心态,同时做好 的组织管理工作。此外,王梅芳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发表论新闻评析的本质、特性和任务一文,论述“新闻评析”的基本属性,认为正确认识新闻评析的本质特性和任务,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新闻评析理论体系,优化媒介批评环境,监督舆论监督的公正性,由此才能规范新闻评析的原则和标准,引导新闻实践健康发展。三、宏观研究的趋势 2004年,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研究年集新闻传播学前沿,收录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雷跃捷教授的中国内地媒介批

10、评理论研究的嬗变轨迹一文。该文认为,中国内地的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嬗变,有两条平行发展的研究路径。“一条是文学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的由传统的文艺学研究像文化研究的转向,尤其是像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研究转向;与此同时,另一条是新闻传播学界发生的由传统的新闻学研究向传播学研究,尤其是向传播学中的(8)批评学派研究的转向。“ 该文对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吴靖、云国强发表于现代传播 2005年第二期的媒介批评的重构兼论媒介批评的公共性一文,则从公共领域的概念出发,认为媒介批评是文艺批评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延续,也是文学公共领域乃至政治公共领域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元素。作者

11、批判性地梳理了学院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和视角,指出现存媒介批评范式在关注范围和切入角度上的局限。在电视批评方面,承2003年宏观批评(9)研究的态势 ,200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等学者发表数篇宏观性电视批评专论,如影视创作的创意危机(作者:尹鸿,载解放日报2004年8月 13日)、用家庭重建道德:关于亲情电视剧的对话(作者:尹鸿,载中国电视 2004年10期)、电视批评对受众的价值导向作用(作者:黄怀璞,载电视研究 2004年第3期);电视文化批评中的休闲和生态思想(作者:蔡贻象,载电视研究2004年第7期)等。2004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的尹鸿自选集 媒介图景中国影像收录了尹鸿教

12、授的人文精神守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批评、霸权与多元:新世纪的电视文化等宏观的电视批评专论。发展与评估从1995年吴迪撰文探讨媒介批评的特性与职责,到1997年雷跃捷新闻理论一书中媒介批评的章节;再到2001年媒介批评通论和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两本专著的问世及2004年媒介批评研究国家级课题的结项和2005年媒介批评 立场 范畴 命题 方式一书的出版,媒介批评研究在中国内地已走过10年的历程。10年来媒介批评发展的总体趋势具体表现在:1媒介批评的观念深入人心。今天,“媒介批评”不仅成为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在google中可以搜到10多万网页),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自己的研究领

13、域称为“媒介批评”;媒介批评也被列为国家级的研究课题。除上文提到的已结项的社科基金项目媒介批评研究,在2004年底公布的“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又有新闻阅评工作研究和传媒“低俗化”问题研究两个题目涉及媒介批评理论,这无疑将对媒介批评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起到导向作用。2媒介批评资源渐趋富饶。新世纪之初“鲜有专门的媒介批评载体”,“环境给(10)媒介批评提供的资源相对贫困“, 仅仅3年的时间,不仅传媒学术网等新闻传播类的专业性网站家中了媒介批评的分量;就连人民网、新华网等综合性主流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传媒频道,也常见媒介批评的专题。2004年改版的清华(11)大学国际传播研

14、究中心网站 开设了“媒介批评“频道,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12)心网站 则开设了“批评视线”的频道,二者分别从全球传播和影视传播的角度丰富了媒介批评的内涵。2005年7月,一本定位于“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期刊“的媒介批评刊物面世,则为“21世纪的前卫批评”找到了一个新的集合点。在专门性的媒介批评网站方面,最出色的应属“中国内地惟一以关注妇女与传媒的关系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该网站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媒体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多元化的妇女形象,监测并抵制大众传媒中贬抑妇女、否定妇女独立人格、鼓吹性别角色陈规定型的报道,与媒体协商以确保适当反映妇女的需要和关切的问题,为妇

15、女走向男女平(13)等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2004年,有关部门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国执行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和23届妇女问题特别联大成果文件情况的调查问卷报告中对其所作的努力做了褒扬。该网站与中国妇女报共同主办的传(14)媒守望专栏 ,“用性别视角看传媒”,倡导大众媒体突破陈规定型,反映丰富多彩的男女两性形象。栏目的宗旨是推进女性参与传播、促进媒体中的性别平等,创造有利于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妇女传媒监测网络还与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项目“运用媒体反对家庭暴力”分项目编订家庭暴力报道专业准则。该准则是借鉴国外同类资料,针对当前媒体对(15)家庭暴力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3.媒

16、介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已获得新闻传播教育界的承认。早在两年前,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编写的新闻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报告一书,就将媒介批评列为新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认为“媒介批评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新闻学基本知识和其他各种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知识,融会贯通,以此来评析新闻媒体和新闻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学会科学地评析新闻媒体和新闻作品,将终生受(16)用。“ 截至2004年,已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广播学院、郑州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都开设相关的本科或研究生课程。200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甚至将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