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 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39091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 预防犯 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2 预防犯 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2 预防犯 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2 预防犯 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 预防犯 教学设计[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2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永清县后奕中学 杨继宾课题 预防犯罪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重点加强自我防范难点罪与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死刑犯临刑前的感言观看视频谈感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犯罪分子的临刑前的悲痛,懊悔,体现了国法无情,从而意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讲授新课【先学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做好笔记,并解决新课导航里面的问题。一、了解罪与罚(1)

2、 案例分析:初中生孙某不懂法,为报复“老外地”而走上犯罪之路。问题:1.孙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吗?为什么?2.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依据是什么?(2) 刑法的作用和主要内容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主要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 犯罪的含义:所谓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知识链接: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4)探究与分享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请分析以上两种行为的异同。(5)犯罪的

3、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2.触犯了刑法 法律标志3.应该受刑法处罚 必然法律后果(6)案例分析:杭州中院宣判:纵火案保姆莫焕晶被判死刑。(7)刑罚之主刑(8)刑法之附加刑(9)我是小法官根据案例判断案例中的刑法类型二、 加强自我防范(1) 材料: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详见课件)(2)问题2:(小组讨论)某校八年级学生小凯说:“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我们年龄还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3)知识链接:刑事责任年龄(4)问题3:小豪的成长过程给了你哪些启示(5

4、)知识点归纳: 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防患于未然?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P55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P55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P56阅读课本,根据要求完成先学任务。思考问题,积极回答理解含义做好笔记阅读课本P56的相关链接。认真思考分析问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明确学习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1) 通过案例体现学法的重要性,同时引出犯罪的法律依据刑法。(2)让学生简单了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3)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法律知识体系。(4)引导学生探究犯罪行为的特征。(6)强调易错点:刑法是

5、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的根本依据。(7)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因果关系,犯罪就要受刑罚的处罚,引出刑罚的探讨学习。(10)牛刀小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刑法类型,加强巩固。(1)通过问题1落实学生对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的掌握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法律,对犯罪行为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正面引导。(4) 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出观点: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启示学生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进行探讨。课堂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谨遵法律要求,严于律己,反思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少年总结提升板书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3、刑罚的含义和类型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