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3.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37454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开发区二中 李梓童设计思路: 本课先向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再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为主线,通过问题和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认识近代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变?发生了哪些改变?在变的过程中中国人的态度发展以及变化带来的影响。本课设计立足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改变了教材原有结构,有取有舍有补充。又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重点,向学生揭示中国人如何从害怕拒绝到接受追逐西方文化的发展变化历程。并以古鉴今,启迪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反思当下生活。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2、通过认识了解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及

2、社会习俗的深刻改造,分析理解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影响,既看到这些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又看到这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形成社会进步观。3、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因此学生对本课学习比较感兴趣。八年级学生对历史问题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缺乏实际体验,易造成理解和认识上的难度。且八年级学生所学知识有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如物理等)知识缺乏,也容易带来理

3、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容易把当时社会状况与其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只关注到近代社会生活落后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变化的巨大历史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学情,运用语言及图片,设置合理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合理引导学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通工具的发展;文化生活的变迁教学难点:学生实际生活与近代社会生活状况存在的差异给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带来难度,教师如何还原近代社会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学方法:谈话法 启发式教学 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1、展示学生生活照2、提问照片中的生活内容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认识近代中国由于列强入侵而导致社会生活的变化从现实生活中导入看1、设置参加蒋

4、介石宋美龄婚礼的情境。2、布置探究问题,比较近代与传统社会生活的变化。通过教师呈现的情境与材料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情境与探究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探1、以火车为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生活变化中的中国人的反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用材料和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生活的变化对人的改造。思1、播放视频:展现从近代到现代生活的发展变化。2、提出思考问题:在变化的生活中,想要生活的更好,应如何去做?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相互交流。回归现实,启发学生认识变化的生活中自己所应付的责任。教学反思我在进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前,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

5、调查。统计结果时,我发现学生各色的答案其实可以概括为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带着想要解答这些问题的想法,这堂课我前后设计了三稿。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多而杂,且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又千丝万缕,因此本课不容易统筹。最初,我以到近代上海旅游为情境,但是由于文字材料多等原因,这种设计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几经思考后,我设计了一个参加蒋介石和宋美龄婚礼的情境。在这场婚礼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且这个情境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看到近代中国人生活的样貌,并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近代社会生活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区别。学生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第一个环节“看”变化。接下来第二个环节是“探”,这个探的含义是探寻、发掘。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在问题的引导下探寻近代中国人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反应。认识到中国人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过程,也认识到人与生活间的相互改造。最后一个环节是“思”,因为“人”是生活的主角。学生看到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中的人之后,该引导他们看回自己,反思自身处在变化的生活中,该如何更好的生活。这个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整堂课在愉悦氛围中进行,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能够很好的调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即收获知识,又收获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