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37394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唐代中叶,地理学家贾耽道里记有“海行至鸭渌江口”之说,史学家杜佑通典解释说“鸭渌江,源 出白山,水色似鸭头,故俗名之。”之后,“鸭渌江”基本成为正规称谓,出现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实录、正史记载、 诗词歌赋之中,可到了明代,官方记载的“鸭渌江”却突然变成了“鸭绿江”,“渌”字的三点水不知何故被蒸发, 这究竟是人们的误读还是另有玄机呢?目前,很多研究者认为,鸭渌江之所以被误读为鸭绿江,其始作俑者应该是杜佑,他的“水色似鸭头”几个 字让人们想起了鸭头的绿色,所以渌自然就应该变成绿了。可宋史中的“宋大中祥符二年,契丹主隆绪伐高丽, 渡鸭渌江,高丽败保铜州”、元史中“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

2、,号鸭渌江”以及辽史中的“冬十月戊申,钩 鱼于鸭渌江”等记载让人坚信,唐代以后,官方并没有听信杜佑的一家之言,依然保留了“鸭渌江”三个字的原始 风貌,鸭渌江的“渌”字一点水也没有少。明代的鸭渌江是否涛声依旧?看明史记载,的确渌变绿,少了三点水,但这似乎不可信,因为明史 是清朝官方组织编纂的,并不能说明“渌”字的三点水是在明朝消失的。而要弄清三点水何时时蒸发,必须从建文 元年(1399)官修的明太祖实录中寻找答案。洪武三十年(1397)春正月,明太祖实录记载了朱元璋的一份诏书,这道诏书要求天下保护耕地,不许 放牧,并将军民屯种田地的禁牧区进行了划片。朱元璋在敕中提到东边的界线时,就用了“又东至鸭

3、绿江”的 字眼,其他关于“鸭渌江”的记载也都无缘无故地变成了“鸭绿江”。既然是实录所记,不排除鸭绿江名字的 诡异奇变是由朱元璋一手策划的。那么,这一说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旁证呢?洪武二十九年,朝鲜因“奏请印信、诰命状内引用纣事,尤为无礼”而引起朱元璋的极大反感,三月,朱元 璋先是扣留了朝鲜国王李成桂派来“奏请印信”的艺文春秋馆大学士郑总等人,接着要求必须把撰写校正人员尽数 发来,否则不放郑总。撰写人员押到京师后,朱元璋当廷“讯其所以”,并下令“勿遣其还”。这几个被朱元璋扣留的朝鲜儒生中,有一个李朝初期著名的朱子学家权近,他用汉语与朱元璋交谈,解释表笺失误时态度谦虚而实在,他说:“小国事大,不可不用

4、表笺。臣等生长海外,学不通,方使我王忠诚不能明白以达,是实臣等之罪,非我王所知。”朱元璋听罢情况说明,才“怒稍解”,勅权近留文渊阁,命游观三日,令其赋 诗二十四篇,用来欣赏,朱元璋读后非常满意,随及赐御制诗三篇以赠。这三首诗中,其中就有朱元璋的御制诗鸭绿江,诗中曰:“鸭绿江清界古风,强无诈息乐时雄。逋逃不 纳千年课,礼仪威修百世功。汉代可稽明载册,辽征须考照遗踪。情怀造到天心处,永世无波戍不攻”。这首诗 在明代吕毖的明朝小史中有记载。可以看出,是朱元璋亲手将鸭渌江的渌改成了绿。那么,前朝几代的皇帝都 没有改变的东西,朱元璋为什么要拿鸭渌江的渌说事儿呢?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低,但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5、,别人没有相信唐代杜佑的“水色似鸭头”,朱元璋岂会无 知地轻易相信。从史料记载看,朱元璋没有到过鸭绿江,江水的颜色是不是就是鸭头绿,他也说不清,如果说朱元 璋相信杜佑的话,似乎不通。看来,朱元璋拿鸭渌江的三点水说事,一定另有玄机。洪武年间,鸭绿江两岸是北元、高丽与大明王朝的争夺之地。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打败北元将领纳哈 出,收回元朝统辖的辽东地区。当时,高丽王辛祸却要求将这一区域划归高丽,朱元璋坚决拒绝,指出:高丽地壤 旧以鸭绿江为界,从古自为声教。辛祸不服,于洪武二十一年侵入辽东,双方关系恶化。后来,李成桂发动兵变, 废黜辛祸,虽然改善了与明朝的关系,但这一段历史却给朱元璋的心头撒

6、上了一把盐。鸭绿江两岸的动荡,让朱元璋心生介蒂,他想到了天意。开国创业之初,朱元璋非常信奉火德,为了应兆天 命,他的一言一行无不与火结下良缘。据明代刘辰国初事迹记载:“太祖以火德,五色尚火,将士战袄,战裙, 壮帽皆用红色”。按照五行相克的学说,水克火,看来,朱元璋应该是非常讨厌水的。鸭绿江两岸之所以出现你争我夺的局面,朱元璋一定想到了前人史料中提到的鸭渌江的“渌”字,这里的三 点水,应该是个罪魁祸首。以此分析令人相信,朱元璋应该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强行将鸭渌江中的渌的三点水 去掉,换成绿色和平的绿,这么一变,其中的天机不言而喻:祈祷上天保佑鸭绿江两岸的和平。不管怎样,鸭绿江在明代的官方称谓中闪亮登场,将原来“渌”中的三点水一笔勾消,这个不为人知的天机 连同唐代杜佑的误解,让后人对鸭绿江的称谓有了无尽的误读。其实,鸭渌江是满语Yaluula的音译,满语含意是“边界之江”。据此看,“渌”字与“绿”字相比,渌在 读音上尊重了满语的原音,更加符合历史原貌,而绿的读音并非读lu,杜佑和朱元璋虽然附合了“绿”字其他含 义,但显得可笑而无知,并且远远偏离了鸭绿江的历史本源。追根溯源,中朝两国的这条界河,她的正规名字应该 是鸭渌江,这里的三点水似乎一点也不能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