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335939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案例Instruction Design of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matter乔爱玲* 彭立* 王楠*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教育技术系qiaoal *天津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w_nan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信息资源及工具的使用和教学后记五个方面,对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七册第十课物体的热胀冷缩进行了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按探究式学习方式,从情境创设、观察实验、解释归纳、应用迁移和总结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整个过程以信息化教育平台为支撑,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的整合。关键词: 热胀冷缩 科学素养 探究式学习T

2、he article makes a i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matter from the learning objectives、ideals、processes、information resourses and the postscript.The whole process arranges with the situation creation、observe and experiment、explanation、practise and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i

3、nquiry learning.And it embodies the conformity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ature subject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struction.Keywords: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science attainment inquiry learning所属分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通讯地址: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广播电视学院2001届研乔爱玲电话:04314525626邮箱:qiaoal 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4、Instruction Design of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matter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信息资源及工具的使用和教学后记五个方面,对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七册第十课物体的热胀冷缩进行了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按探究式学习方式,从情境创设、观察实验、解释归纳、应用迁移和总结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整个过程以信息化教育平台为支撑,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的整合。关键词 热胀冷缩 科学素养 探究式学习1、引言:小学自然学科是一门认识大自然和了解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一门综合学科。课程目标是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使儿童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身心感受

5、,去理解、关心并热爱自然事物和环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具有这一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提出并解答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然而,传统的教学由于科技水平的各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新课程的改革更加促使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考察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节课小学

6、自然人教版第七册第10课物体的热胀冷缩就是基于信息化教育平台讲授的,它是将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进行整合的成功范例。2、教学目标本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描述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空气和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而认识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使学生发现并掌握物体热胀冷缩的规律。2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2)使学生能够运用热胀冷缩规律,去解释自然界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3、情感目标(1)培养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培养勇于创造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自然现象规律的揭示,

7、鼓励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教学设计思路在这部分我们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再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以及媒体的选择。31、教学内容分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三大部分内容: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本节属于物质世界中“物质的特性”中的内容,在这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性,能根据特性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排序和学会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特性等。本节主要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实例,模拟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物体热胀冷缩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更好的认识自然界,为下一单元温度计,以及温度计的使用作铺垫。32、教学

8、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对自然界形成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还不能从理论上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去探索、去认识并掌握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在介绍的时候,不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从原子、分子这个角度去介绍热胀冷缩,这就显得不太合适,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这种抽象的概念。所以,充分的分析教学对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很有帮助。33、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经历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发现并认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34、教学

9、设计思路本节课物体的热胀冷缩属于一种具有抽象性的规律性知识。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具备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如果让他们观察现象,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如果让他们透过现象归纳本质,就显得比较困难。如果让我们仍然用传统的方法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必定使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认识不够具体。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方式,用一种适合本课的学习的方式探究式学习,去教授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形成合理的解释,自主归纳,通过应用迁移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进行总结与评价。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讲

10、授自 主交 流巩 固改进提高情境创设观察实验解释归纳应用迁移总结评价知(1)情(1)知(1)能(1)情(1)知(2)情(2)知(2)能(2)知(2)能(2)情(2)图1 教学设计流程图整个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教学流程包括情境创设、观察实验、解释归纳、应用迁移和总结评价五个部分。讲授、自主、交流、巩固和改进提高五个方式虽然对应以上流程,但并不是独立存在,它们融合并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流程的五个步骤中,分别略有侧重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各分目标,使教学的每一步都有目的,有内容的进行,最后达到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4、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一段壶水外溢的真实录像片,引导学生进入一

11、个真实的情境。(2)提问: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有烧开,壶里的水就直往外溢?(3)目的:通过一个壶水外溢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导入所要学习的新课。42、学生观察实验实验1将玻璃管插在带有胶塞装满水的烧瓶中,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在热水、冷水中的体积变化;动画描述:动画的主体是一个胶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装满红颜色水的烧瓶,背景是分别盛有冷水、热水的两个容器皿。学生可以将烧瓶分别放在冷水、热水器皿中,观察玻璃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注意:移动容器时的规范动作,观察时眼睛与刻度线的关系)。实验2用煤油代替水做如上实验,观察其体积变化;动画描述:如实验1,只是将水换成煤油做如上实验。实验3 观察铜球受热

12、、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用细线吊起的一个铜球,动画背景是一个铁圈,一个酒精灯和一盆冷水。学生首先选用一个恰好能套过铜球的金属圈来确定铜球的大小,然后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其通过金属圈,最后放在冷水中降温,再通过金属圈来确定铜球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实验4用气球套住瓶口,观察瓶子受热、受冷时气球的体积变化。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瓶口套有气球的空气瓶,动画的背景是两个分别成有冷水、热水的器皿。学生将空气瓶先放在热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然后放在冷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以上这四个实验都是通过FLASH动画来展示的,通过学生在动画中交互性的操作,模拟真实实验的

13、情景,使学生发现水、煤油、空气、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3、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形成解释(1)通过实验1和实验2,归纳出不仅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通过实验3,得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论出所有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通过实验4,得出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论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4、自主归纳(1)提问:液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空气)、固体(铜)也有这种性质,你能把这种性质用一句话说出来吗?(2)归纳得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5、应用迁移451、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思考1 为什么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一烫就恢复原状? 思考2铁轨之间为什

14、么要留有缝隙?思考3 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天绷得比较紧?思考4为什么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452、回答解析: 这四个思考题都是从日常生活事例中引入认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呈现,都用了视频片段来展示,使问题清楚明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教师也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思考,参考1和参考3的参考答案不仅解释了原因,而且给出了实际数字,比如气体在温度升高1的时候,体积就要膨胀1/273,每百米的电线,在温度每增加1的情况下,大约会伸长1.5毫米等,不仅将具体数值呈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扩展性

15、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在思考2的参考答案中,列举了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的历史史实,警戒学生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训,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46、总结评价本课按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将三种形态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传授给学生,分二课时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按“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观察实验形成解释总结归纳应用迁移总结评价”的程序进行。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事例(水)来认识科学(热胀冷缩),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本课旨在通过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去影响、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5、信息资源及工具的使用51、存在的主要困难511、时间空间的局限性由于这堂课包含了许多自然现象的观察,而且这些现象又处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那种真实的情境,传统教学就很难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